■吳偉剛
近年來,財政部多次組織各專員辦對中央公共投資轉移支付資金進行專項檢查,通過檢查發現了不少問題,下發了處理決定,處理和糾正了很多違規違紀問題,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隨著中央轉移支付力度的加大,甘肅省中央公共投資轉移支付資金也在逐年增加,如何加強對這些轉移支付資金的監管,建立專項轉移支付日常監控機制,對推動地方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今年財政部繼續組織對中央公共投資轉移支付資金進行專項檢查,本文結合甘肅省檢查工作實際,談談檢查的組織方式、工作的關注點和切入點、處理整改和成果利用的意見。
甘肅省連續兩年開展中央公共投資轉移支付資金的專項檢查,由局部動員到全省動員,由2個市擴大到4個市開展檢查,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在2011年打破常規檢查方式,借力發揮了社會效應。一是向省政府主要領導匯報,引起領導的高度重視,并做出重要批示和安排;二是向全省重點檢查省級相關部門和市政府發出檢查通知,做好查前準備;三是省政府召開中央公共投資轉移支付資金專項檢查動員會,省長到會講話并提出工作要求;四是借全辦力量和地方財政監督力量,組成檢查組,按照《檢查方案》深入一線開展專項檢查。無論是在進點檢查,還是重點檢查和整改落實以及成果利用上,一方面及時通過報告形式向省政府和財政部反映,得到政府主要領導支持;另一方面對查出的主要問題在全省予以通報,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由此各級政府領導和職能部門都高度重視,使專項檢查工作達到空前未有的水平。建議在財政部下發檢查通知時也給各省政府發送一份,以便協調、溝通和整改,發揮轟動效應。
2009年、2010年中央財政分別安排給甘肅省130億元和143億元中央政府公共投資轉移支付資金。針對資金數額大、項目多、涉及面廣,部分地區仍然存在政策執行不到位、項目立項和建設不合規、資金管理使用不規范等問題,甘肅省主要從五個方面來提高中央政府公共投資項目的檢查和管理水平,確保項目預算的執行進度。
一是確保財政資金逐級到位。對批復的財政投資計劃按現行財政管理體制,通過各級財政預算安排清算,確保及時足額到位,特別是縣級配套資金要列入年度財政預算,不留缺口。二是滿足項目建設單位用款需要。在確定的財政資金用款額度內,實行會計核算中心報賬管理的,只要符合報賬程序,手續健全、票據合規的,可以通過中心檢查;項目建設單獨核算的,深入項目單位檢查,確保專款專用。三是確保資金的使用績效。所有建設項目都有可行性調研報告和批復,不僅關注資金的日常管理使用,還必須參與項目建設完工后的績效分析,確保項目建設后發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是項目立項的政策性。隨著社會經濟建設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科學發展成為主線。重復建設、小而全、大而全項目,在不發達地區層出不窮。在檢查項目中要關注是否存在國家三令五申的禁建項目,確保中央政令暢通。二是項目立項要有科學性。項目建設前要進行實地調查,科學論證,全面考慮建設的可行性,充分估計影響建設的各種因素,并制定具體的應對對策,保證項目批復后能順利建設,重點關注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三是關注立項審批管理部門的協調性。項目立項的審定,不是一家可以確定的,要通過很多政府的職能部門授權職責來審定,在檢查中要關注政府各綜合部門的溝通、協調,以及立項層面中形成的會議紀要、征求意見及建議,防止關系項目、重復項目等問題的出現。四是項目批復下達的及時性。符合法定程序已批準的建設項目,各級發改部門應及時批復下達,督促項目及時開工。項目實施階段要認真協調與項目主管部門和施工單位的關系,督促項目建設進度和質量,項目完工要積極組織牽頭驗收。
一是在項目實施建設中必須落實“四制”管理制度。即項目招投標制、監理制、公示制、竣工驗收制。二是項目建設實行專人負責。在每個建設項目中,主管部門都應有專門負責的領導機構,并按照項目建設不同要求,指定專人進行全程跟蹤管理,抓質量、促進度,填制工程建設質量、進度報表。三是項目建設的資金結算。工程開工后,要按建設進度,根據合同規定及時與施工單位進行結算并撥付資金。同時,要關注項目工程預算、內容和資金的安全性,防止轉移、套取、挪用資金問題的發生。
凡參與招投標的項目施工單位都必須具備“三有”:一是有資質。各類工程建設項目,在招投標時都要出具國家頒發的不同建設項目的資質證書,對不具備相應資質的施工單位嚴禁報名,防止暗箱操作,鼓勵具有類似項目建設經驗的施工單位參與招投標。二是有信譽。負責項目建設實施招投標單位都有建筑單位信用檔案。招投標時,優先選擇建設質量好、進度快、責任心強、能按合同辦事的施工單位。三是有實力。施工單位要有屬于自己的專業施工隊伍,確保有人員、技術保障,具備按質按量按時完成建設任務的實力和能力。

隨著中央對西部地區轉移支付力度加大,尤其是扶貧資金、現代農業投入和生態建設等惠民政策的加大,在資金落實上應重點關注“三個到位”。一是政策落實到位。檢查享受補助政策的區域,是否符合政策范圍;享受補助政策的對象,是否屬國扶縣或省扶縣的弱勢群體;享受補助政策的項目,是否適應當地產品開發或長遠發展。二是管理到位。看項目實施單位是否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制定長遠扶貧惠民發展規劃,查看實施的項目單位是否建立完整、系統的領導機構和翔實的工作計劃、工作目標。三是資金落實到位。鑒于扶貧惠農項目繁多,著重查看項目單位會計核算是否完整、準確、真實,深入一線核對項目實施對業務發生性質、內容與實際是否一致,重點查對實物結算、資金發放環節可能發生的抵扣、冒名、虛列等行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