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錦鴻
(福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福建福州 350108)
海峽西岸經濟區域產權交易市場的構建(下)
■ 鄭錦鴻
(福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福建福州 350108)

4.1 發展福建省資本市場的強烈要求
縱觀國內與全球的經濟發展現狀,尤其是同為沿海城市的浙江、廣東等省市,福建省亟需大力發展經濟,努力創新行業領域,發展新興經濟增長點。結合福建省經濟發展狀況,民營企業、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勢頭不可擋,其高速發展需要厚實的資本后備。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一部分的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會成為這些企業資本運營的主戰場,也是福建省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環節,應該將發展海峽西岸經濟區域產權交易市場納入福建省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的軌道。
4.2 營造臺資金融環境的呼喚
2009年5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域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24號)。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著眼全局,在兩岸關系出現重大積極變化、海峽西岸經濟區域建設進入關鍵時期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海峽經濟區以福建省全境為主,輻射周邊部分省市,陸域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是我國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區域經濟發展布局中處于重要位置,具有對臺交往的獨特優勢。目前,臺灣資本市場已形成上市、上柜、興柜等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與之相比,福建省的資本市場發育不充分,發展滯后,缺乏融資和交易平臺。因此,構建海峽西岸經濟區域產權交易市場有利于臺資企業的資本籌措、流通和重組,激勵臺資企業股份改造,培育和完善臺資企業的投融資環境,將資本由東岸轉移至西岸。
4.3 區域經濟市場化的重要標志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發展產權交易市場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環節,福建省也不例外。構建海峽西岸經濟區域產權交易市場為區域內國有資產戰略性重組提供了運行載體,成為國有資產存量進退的通道。它能夠實現資產流動,引導資產重組,讓資源流向急需的、效用更大的部門,讓實力差、競爭力不強的企業退出市場,實現資產存量的結構優化。同時,在民營企業快速發展的福建,海峽西岸經濟區域產權交易市場為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資產改制、國有企業重組提供了運作平臺,成為民營資本和外國資本進入的渠道。
4.4 盤活區域資源及資本的需求
海峽西岸經濟區域產權交易市場要以信息和資源共享為先導,努力構建統一的共享平臺,優化配置,促進市場一體化。目前福建省的市場經濟中存在許多不合理的資源配置,通過產權在整個海西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的有序流動,建立起資源流動的橋梁和通道,拓展市場機制的作用空間,達到海西經濟區內的資源配置最優化狀態,同時處理好與區域外的良好資源共享關系。另一方面,長期以來,福建省出現產業結構比例失調的現象,從深層次上看是存量資產在部門、行業、地區及企業組織等結構狀態上的布局失衡和不合理配置造成的,由此容易導致社會再生產領域的各種矛盾。而發展海峽西岸經濟區域產權交易市場是調整資產存量結構的重要方式,可實現國有資產向高效益產業的轉移。
4.5 產業和技術梯次轉移的良好平臺
發展海峽西岸經濟區域產權交易市場不僅有利于資源及資本結構的優化,也有利于產業和技術的梯次轉移。作為高速發展的東部沿海城市,福建省需要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人才以滿足產業的發展,或者需要轉移和輸出一些飽和的產業和技術,建設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對于和省外尤其是臺灣區域的產業和技術梯次轉移能夠提供良好的平臺,滿足再生產繼續發展的技術要求。
5.1 機構整合建設
5.1.1 機構定位。海峽西岸經濟區域產權交易市場的基本角色和功能應該是在福建省及各地方政府管理下,以產權機構為組織形式,利用模擬市場方式進行國有資產的產權交易,并相應規范固有資產交易主體的轉讓行為,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同時,隨著中國經濟改革,尤其是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管完善,除了國有資產外,大量的非國有經濟企業和非上市公司的股權、債權、各種技術、專利等知識產權等也亟需通過海峽西岸經濟區域產權交易市場為其轉讓提供能夠降低交易費用的平臺。
5.1.2 機構整合。福建省的各大產權機構尤其是福建省產權交易中心、廈門產權交易中心、福州產權交易中心等,應該盡快在全省所有的設區市設立分支機構,實現在地域上對省內的產權交易市場的統一。同時,打造福建省海西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的“信息共同發布系統”,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集中發布產權信息,實現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的信息整合。積極探索如何引入臺灣地區上柜、興柜市場交易機制,促進海峽兩岸股權交易模式的統一與融合,實現海西經濟區域與臺灣的產權交易資源整合。
5.2 交易制度建設
5.2.1 規范交易制度。制定出臺福建省海西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的公共資源進場交易制度、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的具體操作規范,規范公共資源交易行為,形成全省各個產權交易市場統一的業務規范。借鑒中直機關做法,制定出臺省直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進場交易管理辦法。在省財政廳制定福建省產權交易中心為福建省承辦金融企業國有資產交易業務和承擔中央管理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轉讓業務省級產權交易機構的基礎上,切實執行金融資產進場交易制度,以保證發揮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配置資源的積極作用[8]。
5.2.2 實行會員制。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域產權交易市場實行會員制,會員是產權交易市場雙方的經紀人,是市場主體和產權交易平臺之間的聯系紐帶,對于產權交易市場的規范作用,成為產權交易制度建設的基礎。愿意加為會員單位的中介機構,須繳納一定數額的會員費用作為誠信的一種保證,接受產權交易市場的會員管理制度的管理和監督,通過推介產權交易項目進場、推介競買方參與競價等方式從委托費用和交易傭金中按一定比例獲取利潤。實行會員制體現了社會專業化分工,交易主體將注意力集中在轉讓產權的價格等主要和談判條件和相關因素上,充分展現其業務專長,從而達到降低交易成本[9]。

5.2.3 創新交易品種。發展海峽西岸經濟區域產權交易市場,要對其交易品種進行準確合理定位,努力開發創新產權交易品種,優化產權交易品種結構。結合福建省的經濟特色,可以開發創新交易品種,例如林業、茶葉、陶藝等相關產權交易品種,以發展福建特色的產權交易品種在全國領先作用。同時,在保證運營好物權交易的基礎上,要大力發展股權、債券以進行價值型交易品種創新。
5.3 人才戰略建設
人才戰略的建設對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域產權交易市場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要突破傳統人事管理制度的束縛,大膽探索與福建省海西經濟區發展相適應、適合人才成長規律的人力資源開發方式。開展學習培訓活動,例如加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舉辦的產權交易師培訓計劃,借助培訓機構強大的師資力量,搭建更寬闊的學習交流互動平臺,激發每一位員工更強的學習意識,努力培養復合型人才。此外對優秀的人才作為獎勵委培學習,在專業人員、管理人員中開展專業培訓等。同時,進行人才引進,以優惠政策廣招業內人才,拓展人才招聘渠道,不斷完善激勵機制,加強與其他省份產權交易機構合作。
5.4 定價系統統一性建設
目前,電子競價系統是國務院國資委認可并積極推廣的交易方式,國內多家產權交易機構都在使用。電子競價系統是產權交易市場交易方式發展一個趨勢,福建省海西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要建立一個區域性的產權交易平臺。此競價方式與傳統拍賣或招投標競價方式相比有以下優點:一是無需拍賣師,減少了對競價過程的人為控制,更加公正;二是電腦報價自動記錄,更加客觀;三是加價幅度靈活,只要遵循報價規則,一次可以按加幅度的多個倍數加價;四是參與競價的競買人分離,減少串標的可能性;五是引進了證券局域網(或互聯網)報價方式,競買人獨立判斷、互不影響,減少心理壓力,確保報價理性化。
5.5 監管制度的建設
5.5.1 監管制度上實行許可制。首先,對進入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的產權資本經濟公司實行許可制度,未經準許不得設立產權資本經紀公司,不得從事產權交易市場業務,并設立產權資本經紀公司最低資本金進入門檻[10]。其次,對國有企業產權交易是實行核準制,未進各級國資委核準,國有產權資本不得進入市場。
5.5.2 政府監管。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和政資分開的要求,對海峽西岸經濟區域產權交易市場的監管需要設立一個專門的政府機構來統一行使職能,以提高市場化程度,提高透明度和信息質量,實現產權交易市場的獨立化運作,減少市場的不確定性,創造市場公開、公平、高效的運行環境[11]。比如,可以設立海峽西岸經濟區域產權交易市場監督與管理委員會,它不是隸屬于哪一個政府部門,如國資委、財政部、發改委等,而是直屬于福建省政府,專門履行產權交易市場監管職能的獨立政府機構;同時,它也要是省政府的組成部門,像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一樣,與地方政府之間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
5.5.3 行業自律。建立一個專門政府機構進行政府監管的同時,建立全省各地區產權交易市場行業協會制定的自律性規章制度,認定經濟機構、從業人員的資格,維護行業公平競爭,提高行業聲譽和地位,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強化產權交易市場業界的行業約束和行為自律,對于海峽西岸經濟區域產權交易市場監管狀況,促進其規范運做和健康發展更具特殊重要的意義。
[1]潘淑娟,肖剛,張玉水.我國區域性產權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術界.2011,1:193-202.
[2]高少輝.中國產權市場若干問題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
[3]張延鋒,田增瑞.產權所有制、交易方式與交易績效相關性研究——來自上海產權市場的經驗數據檢驗[J].財經研究.2007(33),7:92-101.
[4]趙海軍.我國產權市場發展模式的辯證思考[J].生產力研究.2007,20:56-59.
[5]鄭康營.福建產權市場建設15年歷程回顧與展望. http://www.fj3091.com/shownews. asp?boardID=16&id=760.2010.
[6]吳益兵.雪津啤酒高額并購溢價解析[J].財經與會計.2008(1),37-39.
[7]鄭康營.建設流轉順暢的福建產權市場[J].產權導刊.2004(1),38-39.
[8]曹和平,何亞斌.中國產權市場發展報告(2009-2010)[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10.
[9]熊焰.會員制是產權市場規范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基于北交所自身實踐的認識[J].產權導刊.2011,5:40-41.
[10]李紀.區域性產權市場的制度設計與監管的思考[J].今日工程機械.2004,1:78-80.
[11]包亞鈞.我國產權交易市場一體化構建與發展對策[J].經濟縱橫.2005,3:18-20.
資料來源:
①2010中國產權市場年鑒——中國企業并購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