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忠仁
(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北京100011)
規范自律 合作創新將產權市場建設成為公共資源進場交易提供優質服務的陽光平臺
■ 夏忠仁
(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北京100011)

黨的十七大以來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對促進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建設,強化社會管理,防范金融風險,提高依法行政和政務服務水平提出明確要求,采取了重大舉措。去年以來部署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推進公共資源進場交易,就是這些重要舉措之一。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更好地發揮產權市場優勢為政府公共資源交易提供服務,是產權市場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需要認真研究和探索的迫切而重要的任務。
2011年6月28日,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中辦發[2011]22號),2012年7月,中央治理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關于建立統一規范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的意見》(中治工辦函[2012]11號)征求意見稿,2011年11月《國務院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國辦發[2011]38號)、2012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2]37號)等文件,對公共資源配置以及交易主體、對象、體制機制等提出了新要求。這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是強化社會管理、預防腐敗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對全國產權市場和交易機構規范發展的挑戰和考驗。我們要從政治和大局上來認識,著眼長遠,認清形勢,適應形勢,把握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通過規范和創新,積極尋求產權市場新的發展空間。
中國產權市場的孕育和發展始終貫穿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歷史使命。1988年5月,在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為中心進行綜合配套改革和企業國有資產實行有條件有償轉讓的背景下,我國產權市場機制的建立、產權交易機構的誕生,旨在推動“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產權改革,從源頭上防范和治理腐敗。國務院國資委成立后,配合中紀委積極推進企業國有產權進場交易制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產權市場的規范發展始終得到中央領導的關懷和肯定。胡錦濤總書記于2004年7月29日在上海視察工作時就指出:“要依法保護各類產權,積極培育產權市場,健全交易規則,規范交易行為,加強交易監管,推動產權有序流轉,保障所有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秉h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按照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要求推進相關改革,建立健全防止利益沖突制度,完善公共資源配置、公共資產交易、公共產品生產領域市場運行機制?!痹陉P于推進行政體制改革中,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調整和規范政府管理的事項,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2010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對法院涉訴資產通過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進行處置這一舉措給予高度評價:“解決了一個大難題,使司法拍賣更加公開公正透明,這是社會管理的一個創新。它看起來是戰術性的,實際上是戰略性的,這項改革應該向全國推廣?!?2011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視察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時指出:“重慶創建六大要素交易平臺,既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又做到了公開透明,防止腐敗滋生,對長遠發展意義重大。”2011年8月,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紀委副書記何勇在北京產權交易所考察時指出:“要從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的高度,深刻認識產權交易市場化改革的意義。”2011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賀國強在重慶市積極推進國有產權交易制度創新,確保國有資產陽光交易保值增值的報告上批示:“重慶等地推進公共資源、公共資產、公共資金管理和交易改革的做法很好,建立交易平臺,實行陽光營運,健全相關制度,力求從源頭上防治腐敗。請注意總結推廣這方面的經驗?!?/p>
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黨和國家領導人對產權市場和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的指示精神,就是要從產權市場建設長遠發展出發,結合實際,明確方向,把握時機,積極推進建設一個更加健康、更加規范的產權市場。要深刻領會有關文件的精神實質,全面認識清理整頓和防范金融風險工作的深遠意義。清理的是不規范,防范的是風險,保護的是健康市場。要看到清理整頓工作對產權市場建設和發展的推動作用,努力承擔起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
20多年來,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要素市場之一的產權市場,已經形成覆蓋全國的具有260多家產權交易機構的市場網絡體系,交易信息平臺功能完善,在國務院國資委主導下的全國企業國有產權轉讓信息監測系統實現了動態監管,法規體系基本形成,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力量雄厚,體現出法規制度、基礎設施、綜合服務、信息披露、聯合監管、匯聚專業人才五大優勢。產權市場在規范和創新中積累創造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市場化處置各類資產、權益的有效方式,各省會城市均設立了產權交易機構,實現了產權交易平臺的制度化、程序化、信息化和規范化。
實行企業國有產權進場交易制度以來,產權市場占有率越來越高。同時,在公共資源業務拓展上有了進一步的突破。2010年,僅國資委選擇確定的產權交易機構企業國有產權掛牌項目就有2467宗,掛牌金額1473.18億元,成交項目1866宗,成交金額920.76億元,成交項目增值142.59億元,增值率17.81%。
在貫徹落實《關于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工作中,要把產權交易機構的規范化建設作為生命線。要堅持產權交易市場化發展方向,加強產權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建設,特別是要對照清理整頓的政策界限,建立并嚴格執行交易規則、業務標準、統計方法。各地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在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和國有產權轉讓中,大力推動市場化運作,實現交易雙方的公平合法和公開規范,維護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管理水平的提高。要建立產權交易誠信體系,關注產權交易過程中的資源配置效果、交易方參與程度、競價率、增值率以及交易機構的經濟效益,搞好產權交易服務,進一步提升交易質量,提升產權交易機構的管理水平,增強客戶雙方對產權交易機構的信任感。
提高產權交易機構的公信力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路還很長,任務還很重,我們要借助這次清理整頓工作,在規范自律工作上取得新的突破,使產權市場更具市場競爭力。
多年來的實踐證明,企業國有產權進場交易這一市場化配置資源的模式和產權市場的優勢,完全具備了服務于公共資源交易的能力。目前在六個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一是為涉訴資產司法委托進場服務。省級以上產權交易機構擔負起涉訴資產的評估和司法拍賣工作。二是為金融企業國有產權進場交易服務。依據財政部《金融企業非上市國有產權交易規則》,省級以上國有產權交易機構正在開展金融企業非上市國有產權交易業務,并接受財政部、省財政廳的監督和指導,為促進我國龐大的金融企業國有資產有序流轉做出新貢獻。三是為文化產權進場交易服務。按照中宣部、文化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決定加強文化產權交易和藝術品交易管理的意見》,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和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已成為文化產權和藝術品交易業務試點機構。四是為實物資產進場交易服務。一些省市如北京出臺文件,推進企業實物資產進入產權市場交易。五是為非上市企業實現股權融資流轉服務。根據證監會《關于規范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指導意見(試行)》,打造區域性股權市場,為行政區劃內中小微企業提供股權、債券的轉讓和融資服務。天津產權交易中心憑借天津濱海新區金融改革方面的扶持政策,不斷探索運作場外交易市場,面向中小型企業提供投融資服務,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六是為公共資源交易服務。近期,河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統一規范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的意見》,確定:“以具有一定規模且設施完備的省產權交易中心和石家莊市建筑市場管理中心為基礎,整合建立省會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為各地建設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提供了經驗。
今年6月,根據中紀委關于嚴格執行產權交易制度和國務院關于規范發展產權市場的要求,由國務院國資委牽頭,財政部、監察部、工商總局、發改委、證監會六部委和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央企代表組成的“6+2”評審組對京津滬渝四家交易機構的第四次綜合評審發現,各專業交易平臺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市場影響力和市場地位持續提升,形成了傳統優勢業務與市場創新業務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今年上半年累計成交項目853個、成交金額達3185.15億元,是去年的131.98%,金融產品類成交占據了優勢。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上半年的公共資源交易項目277宗,交易金額62.10億元,同比增長7倍。他們與11個區縣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展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業務合作,借助互聯網優勢提升區縣土地交易成效,累計合作完成國有土地交易123宗,實現交易額97.35億元,增值效果明顯。
產權市場從理論上和實際上都具備了為公共資源交易提供服務的完善功能和能力,產權交易機構的業務創新也為公共資源交易奠定了基礎。產權交易機構要放開眼界,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扎實做好業務創新工作,在全行業開展創新文化建設,培育創新氛圍,重視創新規劃,構建創新體系。要大力推進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把產權市場的創新體現到流轉功能和融資功能上,通過思路創新、制度創新、業務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機制創新,拓寬業務空間,擴大產權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滿足各類投資者的需求。
規范自律,合作創新,防范風險,提高效率,維護交易雙方共同利益,這些都是產權市場化追求的方向和目標,我們要發揮產權市場的優勢,共同努力為公共資源交易提供優質的服務,推動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化進程。
(作者為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