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特約記者 盧櫟仁
廣東:碳交易敢為人先
□ 本刊特約記者 盧櫟仁
繼北京、上海之后,廣東省于9月11日出臺碳交易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也正式揭牌。作為中國國內第一家以“碳排放權”命名的交易所,在揭牌儀式上,完成了13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權配額認購。這是國家發改委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以來,首例碳配額交易,是廣東省先行先試的又一生動佐證。
9月11日,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揭牌儀式在廣州聯合交易園區舉行。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朱小丹,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省政協副主席覃衛東共同為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揭牌。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和常務副省長徐少華在儀式上致辭。
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由廣州交易所集團獨資設立。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董事長李正希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介紹,之所以選擇獨資是為了更好地在前期起步。他指出,交易所是一個輕資產重服務、獨立的第三方公共服務平臺,不是用錢去賺錢,而是靠專業服務去體現其價值,所以關鍵還在于如何打造一個規范、順暢的平臺。
在掛牌儀式上,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對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寄予厚望。他說,“要大力推進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建設,力爭把廣交所建設成為全國領先的碳排放權交易平臺。”解振華在致辭中指出,廣東推進碳交易試點工作要進一步體現地區發展的特點,通過開展試點工作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徐少華副省長在致辭中表示,廣東將按照國家的部署要求,加強統籌協調,完善配套措施,建立健全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全力抓好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

在9月11月揭牌儀式上,廣東塔牌集團、陽春海螺水泥、華潤水泥、中材亨達水泥4家企業為擴大產能項目,合計向廣東省發改委認購了13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權配額。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完成了中國首例總量控制下的碳排放權配額交易,這標志著廣東引入市場機制倒逼節能減碳實現新突破。
據了解,2010年以來,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湖北環境資源交易所、重慶排污權交易中心、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相繼開展了碳交易相關業務,但尚局限在企業自愿減排之內的CDM項目交易、碳中和交易和減排技術交易,還沒有開展總量控制下的碳配額交易。所以李正希說,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這宗交易,是中國基于碳排放總量控制下的首例配額交易。業內專家表示,廣東省試點啟動首宗碳配額交易,標志著高能耗企業“無償碳排放”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在揭牌儀式上,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與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簽署合作推動綠色低碳建筑發展協議;廣東亞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仿真和數字化管控技術在水泥、電力行業試點推廣協議;省發展改革委與興業銀行廣州分行簽署合作推動碳排放權交易協議;省林業廳與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簽署合作推動林業碳匯交易協議。
碳減排交易還帶來新的商機,廣東亞仿科技與華潤水泥等企業就在現場簽署了減排技術合作協議。廣東亞仿科技董事長游景玉透露,近年來,通過應用在線仿真技術,亞仿科技為客戶節約能耗合計標準煤約35萬噸,產生碳交易收益約5600萬元。被譽為中國首家“赤道銀行”的興業銀行,擬在試點階段為符合條件的節能環保的企事業單位提供綜合授信額度合計100億元,興業銀行廣州分行行長顧衛平說,“預計100億元的綠色信貸投放可以在未來3年實現節約標準煤超過150萬噸,溫室氣體減排效果相當于關閉7座100兆瓦的燃煤電廠。”
2012年9月7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印發了《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立碳排放權在市場主體之間和地區之間合理配置的管理工作體系,初步形成適應省情、制度健全、管理規范、運作良好的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和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的區域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到2020年,省內碳排放權交易機制不斷成熟完善,省際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基本建立。《實施方案》對碳交易試點作了具有創新性的制度設計。
3.1 界定交易產品。
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產品以碳排放權配額為主,即由政府發放給企業等市場主體量化的二氧化碳排放權益額度。經國家或廣東省備案,基于項目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量作為補充交易產品,并積極探索創新交易產品。
3.2 明確交易主體。
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主體是政府納入控制碳排放總量的企業(以下簡稱控排企業)。控排企業范圍包括全省行政區域內電力、水泥、鋼鐵、陶瓷、石化、紡織、有色、塑料、造紙等工業行業中2011—2014年任一年排放2萬噸二氧化碳(或綜合能源消費量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企業。據悉,此次廣東省有827家企業作為首批“控排企業”,年綜合能源消費總量為11067.8萬噸標準煤,約占全省年消費量的42%,全省工業能源消費量的62.7%。《實施方案》還提出,積極探索引入投資機構和其他市場主體參與交易。
3.3 確定交易場所。
《實施方案》規定,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為全省碳排放權交易平臺。為此,《實施方案》提出,要規范建設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制定并不斷完善碳排放權交易過程涉及的交易撮合、價格形成、配額交割、審查核證、資金清算、信息披露、風險控制、委托代理、爭議調解等方面的業務規則。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要對交易過程進行監督管理。
3.4 發放碳排放配額。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要根據控排企業2010—2012年二氧化碳歷史排放情況,結合所屬行業特點,一次性向控排企業發放2013—2015年各年度碳排放權配額。根據宏觀經濟形勢,參考企業報告的上一年度碳排放情況,適時對企業當年度碳排放權配額進行合理調整。政府對控排企業碳排放進行監督管理。
據2012年9月12日中國碳排放交易網報道,2010年廣東的碳排放量是5.1億噸,根據GDP增速及2015年單位GDP能耗在2010年基礎上下降18%的任務數測算,2015年的碳排放量為6.6億噸,有1.5億噸的增量。這樣一個增量,可以支撐廣東的重點項目和規劃的產業項目,支撐廣東GDP未來幾年8%~0%的增速。
《實施方案》還提出,要加強相關法規制度建設。制定廣東省碳排放權管理和交易暫行辦法,明確碳排放權交易的主體范圍、報告核證、配額發放、交易機構、監管責任等規定。根據試點情況,及時總結經驗,提出應對氣候變化或碳排放管理相關立法計劃,適時啟動立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