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志楊
河原啟一郎為什么傷心
■ 曾志楊
圖片新聞
旁觀者甲:快看,這輛日本汽車的前后車標都用國旗擋上了!這個辦法不錯,不僅是自我保護,也是作為一個公民國家主權意識的覺醒,民族感情的彰顯。
旁觀者乙:對,現在日本政府肆意挑起爭端,妄圖侵占釣魚島。勿忘國恥,中國雄起!守土保僵,匹夫有責!
旁觀者丙:對,過去中國老百姓買日貨,是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今天中國老百姓抵日貨,是因為小日本不想做人,只想做鬼!
眾人:對,日本政府必須承認當年侵略中國、承認南京大屠殺、承認教科書是篡改歷史、承認琉球是搶來的、承認釣魚島是中國的,否則,哼!
(本刊記者9月18日攝于山東濟寧)

還記得那位在武漢丟失自行車的日本人河原啟一郎嗎?據南方日報官方微博稱,他在云南彝良地震后,自購藥品前往災區參與志愿者救助活動。
河原啟一郎之所以要到云南做志愿者,原因是去年3月份日本受到地震及海嘯的毀滅性破壞,中國志愿者們伸出了援手。如今云南發生地震,他是前來回報的。知恩圖報是人性的美德,助人為樂是精神的升華。然而如今河原啟一郎感到傷心,他在微博中稱:“就在剛才,我遭到很多人的攻擊。雖然沒有受傷,但是非常傷心。”
河原啟一郎傷心是因為他成了替罪羊,日本將釣魚島“收歸國有”的挑釁行為引發了中國民眾的聲討。于是一些人緣于憤怒,便將全體日本人當成了敵人。
河原啟一郎的傷心是因為人們誤解了他,去年11月他打算騎車環游世界,首選從中國開始,原因是“日本地震時,中國給我們很大的幫助。” 他對中國有感情。今年2月,他在武漢丟失自行車,引來全國各地網民的關心, 武漢市公安局抽調精干刑偵力量,參與此案偵查,很快就讓他黃鶴失而復返。為此他給都市快報發來短信說:“感謝這么多好心中國人的熱情幫助,我丟了自行車,但我沒丟掉騎車環游世界的希望和夢想,我不會放棄”。
秦始皇曾下過“逐客令”,命令驅逐不是秦國國籍的人,認為他們只會制造麻煩而不會真心幫助秦國。李斯上了的“諫逐客令”疏,指出:“ 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愿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之無危,不可得也。” 秦始皇看過之后出了一身冷汗,立即取消了逐客令。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是友是敵要分辨清楚,是敵就要針鋒相對,是友就要誠心相待,否則就會犯下“親者痛,仇者快”的錯誤。日本當局悍然演出購島鬧劇,是對我國主權的侵犯,我們的態度是零容忍。但對日本國民我們不能一概而論,據日本媒體報道,野田內閣的行徑,日本大部分國民都不認可。如果我們不分青紅皂白,一概引以為敵,豈不犯了當年秦始皇同樣的錯誤?
報道中說:目前已有4萬多名網友在河原啟一郎的此條微博下發表評論。絕大多數網友表示了抱歉,并感謝河原啟一郎對中國災區的援助。由此可見,理性愛國畢竟是當前的主流,一些人憤怒沖昏了頭腦,將河原啟一郎這樣的朋友當成了敵人,顯然是件讓人感到遺憾的事。河原啟一郎是來幫助災區人民的,我們怎么能將他視為敵人呢?正確的做法是,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更多的日本人民了解歷史,了解真相,從而化解仇怨,孤立日本右翼勢力,使他們或轉變立場,或折戟沉沙。■
□ 羅薇
(天津產權交易中心,天津 300202)
連環趣話三國
29. 三顧茅廬告訴我們:一個人有沒有文憑、工作經驗沒關系,主要是會懂得推銷自己,自我炒作提高知名度,到時候自然有人提款上門高薪聘請,同時別忘了耍耍大牌,更能提高身價。
30. 董卓的下場告訴我們:兒子是不能亂認的,尤其是有前科的,更何況自己是大款,為得家產甘當孫子的都有。
31. 孟德的經歷告訴我們:企業要做大做強,就是要不斷地收購兼并,打壓個體工商戶!
32. 陳宮的經歷告訴我們:老板找好員工難,好員工想找一個好老板并值得為他賣命的更難。
33. 魏延的經歷告訴我們:跳槽不能太盲目,尤其是被老板的得力助手看不順眼,這種公司沒有發展前途,與其繼續做下去不如再次跳槽。
34. 關羽的下場告訴我們:搞好人際關系至關重要,不能看不起別人,尤其是老板的干兒子或小舅子之類的,哪怕自己跟老板是親兄弟關系也不能歧視老板看中的人。
35. 袁術的經歷告訴我們:冒充國企會死得很慘
36. 張角的事跡告訴我們:農民企業家,不好做啊
37. 木牛流馬告訴我們:先進的機械設備是必須的,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減輕人力資源。
38. 赤兔馬的事跡告訴我們:名牌的東西就是不一樣,哪怕是二手的,照樣會有人花高價,哪怕是當奢侈品擺在家里,也可以顯示出主人家的尊貴富有。
39. 諸葛亮告訴我們:大型企業光靠個人能力是很難突破業績的,要懂得如何管理、分配、開發下級員工之能量、給予重任,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團隊,以防人才短缺。
40. 華佗的經歷告訴我們:光有專業技術是不夠的,關鍵是還得經過國家認證,五證齊全,要有臨床實驗,小私人診所或游醫是很難給人安全信任的。
41. 孫權的經歷告訴我們:有時候守業比創業更難。
42. 漢獻帝的經歷告訴我們:當家族企業被親戚朋友或外姓人參股,而股份大過自己時,最終肯定是要更換董事長的。
43. 阿蒙的經歷告訴我們:在企業如果沒本事,要跟就跟有本事的領導,這樣才能成就吳下阿蒙。
44. 曹操請徐庶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才的惡性競爭是可以不擇手段的,哪怕到了自己公司白拿薪水不干活,也不要將他讓對手搶了去搞策劃,影響自己的企業前途。
45. 諸葛叔侄告訴我們:與其在同一家公司吃同一鍋飯,不如各自在一家公司。
46. 王允告訴我們:不管多大型多么有實力的企業,只要存在有私人利益的人員給予挑撥分化,都是可以把它整垮的。
47. 劉表和劉璋的結局告訴我們:當企業做到小有成就時,忽然有一個自稱是親戚或朋友的要進來合股投資或來打工的,都要戒備以防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會轉手送人。
48. 袁氏兄弟企業告訴我們:家族企業更應該和睦、和氣、團結,不該搞分裂、解體,否則會導制沒落。
49. 孫尚香的下場告訴我們:當自己老公跟自己娘家的企業進行惡性競爭沖突時,不管站在哪邊都是很為難的事情。
50. 董卓的經歷告訴我們:在分公司做副總,不如在總公司做經理。
51. 馬超的經歷告訴我們:自己沒能力單干時,不如找一個英明的老板跟著他干。
52. 郭嘉的經歷告訴我們:紅顏薄命不如天妒英才。
53. 華雄告訴我們:千萬別把關公錯聽成公關,混淆視聽,犯低級錯誤,以致低估了對手的實力。
54. 黃蓋告訴我們:挨打也是一門學問,關鍵是在于演技,演的越像得到的報酬越高,同時還有機會升職。
55. 官渡之戰告訴我們:劍拔弩張下的對峙,很可能就是對手在為擊敗你而在尋找新的思路。
56. 三國的戰士告訴我們:沒有錢權,永遠只是一棋子,任人擺布宰殺,只有勇于就義才能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