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 偉
(山東產權交易中心,山東濟南250001)
中小企業股權質押融資風險及對策研究
■ 苗 偉
(山東產權交易中心,山東濟南250001)

中小企業融資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除了中小企業自身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之外,擔保問題是其重要的制約瓶頸之一,而股權質押不失為一種拓展中小企業擔保途徑的有效方式。
在目前全球性經濟下滑的形勢下,股權質押對中小企業融資及當前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股權這種資產不具有物質承載性和可真實占有性,較固定資產抵押和第三方擔保等方式而言,債權人往往面臨較大的風險,從而制約著這種融資方式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如何合理控制和防范這些風險,成為股權質押業務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
股權質押貸款是指借款人以其持有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的股份作為質押擔保,銀行據此提供貸款的融資業務。作為一種制度創新,股權質押將中小企業中靜態股權盤活為可用的流動資金,為中小企業貸款提供了一種新的融資渠道。近年來,國家及地方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及市場主體的積極參與,使得股權質押融資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一種理想選擇,并迅速發展起來。1995年出臺的《擔保法》規定非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公示方式為“記載于公司股東名冊”,質押登記僅在公司內部完成,公示性不足,債權人難以對質押股權進行有效的監控,各地發展股權質押的積極性不高。2007年頒布的新《物權法》將中小企業等非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公示方式修改為“在公司登記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提高了公信力,股權質押融資才真正發展起來。新《物權法》頒布實施后,地方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等相繼出臺了相關辦法,鼓勵其發展。2008年9月1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頒布了《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股權出質登記辦法》,對非上市公司股權出質登記進行統一規定。對資金缺乏的中小企業來說,股權質押解決了融資過程中擔保難的問題;對銀行而言,企業將股權質押后,出質股權被登記鎖定,無法轉讓,提高了貸款的積極性和成功率。相對于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和巨額的股權資產來說,股權質押融資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由于股權資產的特殊性,較固定資產抵押和第三方擔保等方式,股權質押融資風險易受企業經營狀況等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股權價值下跌的風險、股權質押的道德風險、股權處置風險以及現行法律不完善導致的法律風險。
2.1 股權價值波動下的市場風險
股權設質如同股權轉讓,質權人接受股權設質就意味著從出質人手里接過了股權的市場風險。而股權價格波動的頻率和幅度都遠遠大于傳統用于擔保的實物資產。無論是股權被質押企業的經營風險,還是其他的外部因素,其最終結果都體現在股權的實際價格上。當企業面臨經營困難出現資不抵債時,股權價格下跌接近于零,靠轉讓股權所得價款還債幾無可能。雖然法律規定質物變價后的價款不足以清償債務的,不足部分仍由債務人繼續清償。但是,由于中小企業的現實狀況,貸款人繼續追討的成本和收益往往不成正比。
2.2 出質人信用缺失下的道德風險
所謂股權質押的道德風險,是指股權質押可能導致公司股東“二次圈錢”,甚至出現掏空公司的現象。由于股權的價值依賴于公司的價值,股權價值的保值需要質權人對公司進行持續評估,而未上市公司治理機制相對不完善,信息披露不透明,同時作為第三方股權公司不是合同主體,質權人難以對其生產經營、資產處置和財務狀況進行持續跟蹤了解和控制,容易導致企業通過關聯交易,掏空股權公司資產,懸空銀行債權。
2.3 法律制度不完善導致的法律風險
現行的股權質押制度因存在諸多缺陷而給質權人帶來如下風險:一是優先受償權的特殊性隱含的風險。股權質押制度規定的優先受償權與一般擔保物權的優先受償權不同,具有特殊性。當出質公司破產時,股權質權人對出質股權不享有對擔保物的別除權,因為公司破產時其股權的價值接近于零,股權中所包含的利潤分配請求權和公司事務的參與權已無價值,實現質權幾無可能。二是涉外股權瑕疵設質的風險。我國《外商投資企業法》規定,允許外商投資企業的投資者在企業成立后按照合同約定或法律規定或核準的期限繳付出資,實行的是注冊資本授權制,即股權的取得并不是以已經實際繳付的出資為前提,外商投資企業的股東可能以其未繳付出資部分的股權設定質權,給質權人帶來風險。
2.4 股權交易市場不完善下的處置風險
在股權質押融資中,如果企業無法正常歸還融資款項,處置出質股權的所得將成為債權人不受損失的保障。目前,雖然各地區設置的產權交易所可以進行非上市公司的股權轉讓,但其受制于《關于清理整頓場外非法股票交易方案的通知》(國辦發[1998]10號文)中對于非上市公司的股權交易“不得拆細、不得連續、不得標準化”的相關規定,一直無法形成統一的非上市公司股權轉讓市場。由于產權交易市場的不完善,絕大部分非上市公司股權定價機制難以形成,股權難以自由轉讓,質權人和出質人難以對股權價值進行合理的評估。價值評估過高,質權人質權將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價值評估過低,會導致出質人無法獲得更多的融資,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中小企業股權質押融資的規模。
3.1 加強對質押權的審查
在辦理股權質押貸款時,一方面應對借款企業及被質押股權所在公司狀況進行嚴格審查。充分分析公司的管理水平、財務狀況、市場競爭力、發展前景和產權是否明晰等,對融資目的和投資項目進行科學論證,預測借款人未來償債能力和股權質押的實力,通過有效審查,鑒別出有實力的企業和有價值的股權。另一方面審查是否違反股權轉讓的限制性規定。如借款人為公司股東時,股權設質是否經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如借款人為公司發起人之一,應審查其股份設質時公司成立是否已屆滿三年。
3.2 加強對出質公司的監督
對于股權質押貸款來說,僅僅是監督和限制借款單位的清償能力來控制風險是不夠的。要保證出質股權的保值和增值,防范股權出質的道德風險,對股權被質押單位的經營行為進行適當監督和限制是必要的,還需要股權出質時的金融機構、出質人以及被出質股權的企業共同協商簽訂相關的合同,完善合同文本,實現對中小企業經營管理的持續性監督,提高銀行放貸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3.3 完善相關配套制度
針對股權質押缺乏審批與登記統一監督管理的這一現象,建議申請股權質押須經原公司審批部門審批,并由公司注冊所在地工商管理部門全權行使股權質押的登記和監督管理職能。銀行業監管部門應研究制定股權質押融資的風險指引,規范商業銀行的股權質押貸款業務,引導其科學發展。產權交易機構應制定針對股權質押融資業務的服務操作規則,積極參與提供相關配套服務。
3.4 完善非上市公司股權轉讓體系
完善的非上市公司股權轉讓機制有利于促進股權質押融資業務的開展。雖然目前各地已設置的產權交易場所可以進行有關股權轉讓的交易,但由于還沒有一套大家認可的股權價值評價體系,仍難以滿足股權轉讓的需求。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盡快出臺扶持企業股權轉讓二級市場的政策,構建和完善市場體系,增加企業股權的流動性和變現渠道;產權交易機構應加強合作,信息共享,利用產權市場發現價格的功能和占有巨量交易信息的優勢,研究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股權定價體系;嚴格企業的股權轉讓程序,在公司審批和登記管理部門的統一監管下推動企業股權的正常轉讓與流動。若借款人不能如期償還銀行貸款,質權銀行可將質押股權直接通過上述交易機構進行正常的轉讓變現,為銀行順利拓展股權質押貸款這一信貸新業務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作者為山東產權交易中心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