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阿潔

2011年11月25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北京產權交易所、廣州產權交易所共同主辦的“中國產權市場發展論壇”在廣州白云賓館成功舉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北京市、廣東省、廣州市金融工作主管部門、全國各主要產權交易機構相關領導和專家學者以及中國社科院在職博士班學員共300余人參加了本次論壇。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學習國務院有關文件、正本清源、規范產權交易機構健康發展、探索產權市場與傳統金融市場對接以及產權市場信息化建設。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歐陽衛民、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長柯永果致辭。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北京產權交易所董事長熊焰、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王國剛、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和博士班項目負責人周茂清、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梁循教授發表主題演講。論壇由廣州產權交易所總裁李正希主持。
進入“十二五”開局之年,中國產權市場已從原來單一的企業國有產權交易發展到為各類公有產權、民營產權提供產權流轉、投融資服務的綜合性交易平臺。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為本地乃至全國經濟和金融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據統計,全國具有企業國有產權交易資質的66家交易機構,2010年各類交易額接近7000億元,不僅促進了國有產權的有序流轉和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更為規避國有產權交易過程中的商業賄賂和腐敗行為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服務于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的同時,產權市場還積極探索與傳統金融市場的對接,在產權市場的各類項目和各類金融機構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大大促進了項目與資金的對接和資金的流動效率。一個在信息化時代服務于實體經濟的新型資本市場平臺初見規模。
信息化建設是中國產權市場過去幾年來著力打造的內容。幾年來,產權市場的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特別是由國內30多家產權交易機構共建、共享、共用的統一交易平臺——金馬甲,成為中國產權市場信息化建設浪潮中誕生的精品。該平臺創造的動態報價方式成為中國產權市場對電子競價方式的重大突破,被譽為“永不落幕的拍賣會”和中國產權市場的“大盤”,大大提高了中國產權市場掛牌項目的競價率和增值率。
近幾年來,中國產權市場著眼于各類要素市場的建設,并在技術交易、林權交易、礦權交易、環境交易等方面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為中國產權市場接下來的發展摸索出了一個方向。具備企業國有產權交易資質的66家交易機構將繼續堅持規范發展之路,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