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漢頂
(湖南省聯合產權交易所,湖南長沙410011)
公共資源是產權市場一個系列交易品種
■ 吳漢頂
(湖南省聯合產權交易所,湖南長沙410011)
《產權導刊》2011年11期刊登了北京產權交易所董事長熊焰同志的文章《產權市場應成為公共資源交易的重要平臺》,讀后深受啟發,熊總主要從產權市場已形成的功能定位,特別是從企業國有產權與公共資源的關系,深入闡述產權市場可以成為公共資源交易的重要平臺。這些論述無疑既吻合當前中國產權市場(也包括公共資源交易)的現實狀況,也符合產權流轉的基本屬性。即從實際到理論都是成立的。受熊總文章的啟發,想從公共資源進入市場流轉的角度進一步闡明公共資源應是產權市場一種系列的交易品種。
大家知道,處于自然狀態下的公共資源,如空氣、陽光等等自然生成或自然存在的自然物質與自然條件“不存在任何所有權,具有突出的非排他性?!币虼耍@類公共資源是不可能商品化的,也就談不上市場交易。國家和各級政府興建的公共產品在進入市場之前不具備商品的屬性,也就不存在交易屬性。屬于國家享有和管理的公共資源,如水資源、土地、礦業資源、海洋資源等等,是國家代表全體人民行使所有權,這類資源當以國家及其地方政府名義開發使用時,不存在交易行為,如過去國有企業的土地使用權、礦產權等屬于國有的資源,都沒有作價入賬,至今行政事業單位占有的土地仍然屬于劃撥地。這些國有資源所有主體即產權是原始的、唯一的,當不對外出讓時,沒有商品交易的屬性。
國家及各級政府為全體公民的公益事業投資興建與管理的公共設施,如道路、公園等等稱之為公共資產和公共產品,這些資產或產品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會作為商品進入市場,從而產生交易行為。或者說,它并非是有目的的作為交易對象而生產的。
無論是國家代表全民所有并管理的資源,還是國家及各級政府興建的公共資產、公共產品,因為各種原因需要出讓時,必須是有償交易,因此便產生了交易行為,從而具有了商品的交易屬性,而不再是所謂的公共資源了。它具有非常明顯的排他性,其產權是明晰的,是有特定主體的,出讓收益屬于享有該產權特定主體,因此它是一種產權出讓行為,而不應稱之為公共資源交易。
基于上述認識,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的提法是不妥當的。將公共資源作為交易對象進入市場,就是一種市場交易行為,就與其它產權交易品種一樣,希望交易標的在市場中能盡快地發現買主,充分地發現價格,希望交易符合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使交易標的置身于具有上述“兩個發現”功能的資本市場之中。作為交易對象的公共資源顯然不符合證券市場的交易制度安排,但以企業國有產權交易為主體的產權市場卻能完全滿足這類公共資源交易的要求,能夠實現“兩個發現”和“三公原則”。因此公共資源交易可以、也應該是產權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產權市場一種特定的交易品種。
說它特定,是指它的出讓方只能是國家及其各級地方人民政府這一具有特殊地位的交易主體。對此當然要有一套與之相對應的包括監管在內的交易制度安排,而目前產權市場一系列較為完整、規范的制度,整體上能夠適用它的交易要求。因為每一交易品種可能存在個性,且公共資源的門類較多,在交易規則細節上體現個體化也是必然的。但這并不妨礙其作為產權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由于門類較多,可以將其歸類為產權市場一個系列的交易品種,作為獨立的子平臺運作。
以企業國有產權為主體的產權市場為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存量資本流轉,活躍資本市場以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發揮了巨大作用,這已經逐步為社會所了解,所認可。如同社會上任何新生事物一樣,如果發展勢頭良好,迅猛,便一定存在市場需求,可是如果市場定位不準確,運行不規范,必然產生混亂,魚龍混雜,對社會造成負面效應。因而國家一定會進行清理整頓。對不規范的市場行為進行清理整頓是必須的,正確的,是科學發展觀的體現,但如何規范、扶持產權市場健康發展更顯必須與迫切,更是促進經濟發展,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迫切要求。產權市場經歷20余年的發展歷程,交易規模、交易品種、社會影響不斷擴大,而至今仍然缺乏明確的、法定的市場定位,確實過于滯后。目前市場交易品種的繁雜,市場歸屬不清晰,根本原因是產權市場定位不明確所致。與近幾年其他交易品種一樣,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的建立應該是與這么多年來企業國有產權交易市場的運行、發展的影響分不開的。借助目前國務院對交易場所的清理,加快對產權市場的定位應是一個較好的時期,這不僅僅有利于協調產權市場與公共資源市場的關系,也有利于統一規范各類創新的交易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