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建政
(長治市產權交易市場,山西長治046000)
發揮產權市場功能優勢推進公共資源優化配置
■ 侯建政
(長治市產權交易市場,山西長治046000)

黨的十七大指出:“要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在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經濟結構調整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產權市場,目前已發展成為多功能、多層次、各類權益資本優化組合的重要平臺。作為資本市場的基礎性市場,產權市場在公共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愈加重要。
近幾年來,隨著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業務的日漸萎縮,產權業務創新和功能機制創新成為產權市場發展的根本問題。在業務創新方面,產權市場根據政策導向,產權交易業務向多領域拓展,由工業、商貿業發展到金融、農牧林漁、土地房產、環境衛生、文化藝術、礦藏采掘等各個行業;發揮區域優勢和網絡信息優勢,積極拓展跨地區、跨行業產權交易業務;積極引進集體、民營、股份制、外資等各種經濟成分的資產進場交易;創新產權交易品種,由實物產權發展到股權、金融債權、知識產權、涉訟資產及排污權等公共資源處置權等。產權市場已成為各類生產要素流轉和公共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平臺。
產權市場的業務創新促進了自身功能機制的創新,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披露機制和價格發現機制。區域性產權市場也都相繼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網站和項目信息庫,實現了省際乃至全國性產權信息聯網,從而使產權信息披露更加規范和完善,提升了產權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為實現交易產權價值最大化和公開、公平、公正交易創造了條件。網絡競價技術的運用,不僅改進了交易方式,提高了交易效率,而且提升了產權市場的交易撮合功能,使產權市場在各類資本的優化配置和兼并重組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業務機制創新使產權市場的服務功能日益完善和提高,為產權市場的業務拓展和創新發展創造了條件。
公共資源是政府或政府授權的部門和單位擁有和掌控的公益性、壟斷性和專有性的資源,包括自然生態資源、人文資源及相關衍生的資源。在我國計劃經濟時期,公共資源由政府部門和政府官員以行政審批方式進行分配,隨著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公共資源配置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市場機制在公共資源配置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但是,我國城市公共資源配置方式目前尚未統一,而是形式多樣。在一些地方,部門所有、條塊分割、行政審批、各自為政的方式仍然存在。交易機構重復設立,隸屬于各地行政主管部門的“交易所”或“中心”名義上是獨立的事業單位,實質上多數是政府部門的附屬機構。由于“政事不分”、“管辦不分”,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難以實現公共資源的統一、規范、公正、公平交易,不利于公共資源的優化配置,不利于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而且,各種交易機構林立,為市場監管造成了困難,同時也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的浪費。因此,公共資源交易市場成為亟待規范的市場。
溫家寶總理2008年3月在一次廉政會議上指出:“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制度改革,公共資源都要通過公開透明的競爭方式交易。”目前,全國各地規范公共領域權力運行制度,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制度改革,將公共資源交易納入產權市場或成立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成為改革的主要取向和做法。福建省將公共資源交易納入產權交易中心,廈門、泉州、漳州三市產權交易中心簽訂了《廈漳泉產權要素市場同城化合作框架協議》,實現了社會公共資源同城化交易。廣東省珠海市創造了城市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珠海模式,把城市公共資源全部納入珠海市產權交易中心。公共資源交易范圍從政府的特許經營到市政設施、戶外廣告牌、公共物業管理、緝私罰沒專營、出租車牌照、農貿市場經營權、教育后勤產業等領域。江蘇省常州市政府發文,要求市區公共資源交易統一在常州市產權交易市場進行。河南省焦作市以產權交易中心為基礎成立了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把建設工程、國土資源、國有產權、政府采購等各類公共資源交易全部納入市場。總之,產權市場在政府指導和政策規范下,經過多年的市場歷練和創新發展,建立了規范和完善的產權交易運行機制,成為各類權益資本規范交易的重要平臺,成為公共資源優化配置的最佳場所,在推進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幾年來,《國資法》等一批產權政策法律法規的實施,對規范和完善產權市場的交易行為起了重要作用。同時,產權市場業務拓展和機制創新,使產權市場具備了公共資源交易的功能優勢。產權市場的功能優勢主要表現在信息集聚和輻射,價格、價值發現,交易撮合,資源配置、資產重組以及源頭防腐、反腐倡廉等方面。產權市場充分發揮自身服務功能優勢,將對公共資源交易的公開、公平、公正和實現公共資源的優化配置提供保障,而且有利于推進政府審批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從源頭上遏止腐敗行為的發生。
3.1 信息集聚和輻射功能。目前,各地產權市場普遍開設了信息網站,建立了項目信息庫,實現了全國范圍的信息聯網,同時還建立了區域性信息網站。產權市場信息網絡體系的建立使各地產權市場享有跨行業跨地區乃至全國產權項目信息資源,提高了信息集聚和輻射功能,為各類產權和公共資源進場交易的公開運行和優化配置創造了條件。
3.2 價值發現功能。產權市場信息網絡體系的建立促進了產權信息披露更加規范,輻射范圍更加廣闊。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和金馬甲網絡競價平臺的建設,使產權市場價格、價值的發現功能大大提升,能夠使各類交易標的實現價值最大化,能夠在更大的范圍發現交易主體,這對公共資源交易價值的發現和使用效能的提高必將起到保證作用。
3.3 交易撮合功能。國家有關產權交易政策法規的實施,以及多年從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的實踐,使產權市場建立了一套規范的交易程序,如:國有產權進場交易,必須履行申請登記、受理審核、發布信息、征集受讓方、公開競價、咨詢洽談、簽約成交、結算交割、交易鑒證、變更登記、資料歸檔等程序。交易程序的規范和完善、紀檢部門的監督、評標專家的參與、交易過程的全程監控、電子技術的引用等保證了各類資產及公共資源進場交易的公開、公平和公正。網絡競價交易方式的運用為產權市場組織跨區域跨行業交易創造了便利條件,交易撮合功能進一步提升。
3.4 資源配置、資產重組功能。近幾年來,產權市場不斷創新交易品種和手段,擴大服務范圍和對象,積極拓展公共資源、公共產品、公有產權進場交易,全力引進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制,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實現國資與民資等各類資本的最佳組合,成為各類資源優化配置、資產重組的重要平臺。
3.5 源頭防腐、反腐倡廉功能。產權市場不斷規范交易程序,完善市場管理制度,打造陽光交易平臺,把懲防體系建設植入產權市場體制、機制、制度建設中,建立各種風險防范措施,從而使產權市場成為源頭治腐的窗口和反腐倡廉的重要陣地。
總之,隨著公共資源配置制度的改革和公共資源交易業務的擴展,產權市場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服務功能,為推進公共資源的優化配置,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化市場體系做出貢獻。
(作者為長治市產權交易市場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