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長春產權交易中心
(吉林長春產權交易中心,吉林長春130021)
政府推動,市場創新,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
■ 吉林長春產權交易中心
(吉林長春產權交易中心,吉林長春130021)
吉林長春產權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三個市場平臺(即:改革發展平臺、產權交易平臺和融資投資平臺)”的要求,不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針對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資金短缺、融資難的問題,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在各級政府和廣大同仁的支持和幫助下取得了一定成績。
資金短缺,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要加快中小企業發展,創新融資服務是關鍵。中心以全面服務吉林省中小企業發展為己任,在集中登記托管非上市公司股權的基礎上,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創新服務功能,全力推進中小企業融資發展。截至2011年9月,全省累計登記托管各類公司制企業9757戶,托管股權1131億元;辦理股權轉讓13793宗,轉讓股權115億元;代理分紅派息2.3億元;通過股權質押協助企業融資150.7億元,其中,2011年融資額再創新高,達到76.7億元。
1.1 政策強制性

2006年4月,為了適應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和吉林省民營經濟發展的需要,省政府批轉了省上市辦《關于規范開展企業股權集中登記托管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吉政發[2006]14號),要求“凡在我省依法設立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包括國有獨資公司)、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企業的國有股、法人股、集體股、內部職工股和社會個人股等股權,都應集中到登記托管機構辦理登記托管手續。”同時指定中心所屬的吉林省股權登記托管中心為省級托管機構,各市(州)指定一家市級托管機構,以會員方式加入托管中心,負責受理本地企業的股權登記托管業務。2007年5月,省國資委、財政廳、工商局、統計局聯合下發《關于開展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登記和統計調查工作的通知》(吉國資發產權[2007]57號),指定中心承辦省、市財政、國資部門所屬企業的國有資產產權登記及全省的統計匯總、年檢工作,要求產權登記與股權托管一并進行。5月23日,吉林省委、省政府下發《關于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推進金融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吉發[2007]15號),要求“對全省非上市的股份公司等企業的股權實行集中托管,依法進行股權登記、質押、轉讓過戶、掛失查詢、分紅等股權集中管理業務。”2008年5月,吉林省經委、省工商局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開展全省企業股權集中登記托管工作的通知》(吉經濟上市聯[2008]298號),明確“在辦理變更、年審等涉及工商登記手續時,應提供托管機構出具的手續。”
1.2 國有信用性
股權托管涉及到企業出資比例、股東構成、股權轉讓等核心機密。為了提高托管機構的社會公信力,經政府批準,托管中心作為政府授權的股權管理和服務機構,由省、市政府共同出資600萬元組建(各300萬元),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國有企業,承擔無限責任。股權托管收費嚴格執行省物價部門的文件標準,杜絕亂收費和超標準收費行為。
1.3 服務專業性
中心制訂了《吉林省企業股權登記托管管理辦法》、《股權登記托管工作操作細則(試行)》、《會員管理暫行辦法》、《檔案管理辦法》、《廉潔自律制度》和《業務培訓和學習制度》等管理制度,以及《股權初始托管登記申請書》、《指定聯絡人授權委托書》、《股權登記托管協議》、《股權質押凍結證明》、《代理分紅派息協議書》等數十個標準示范文本,建立了一整套科學、規范的登記托管及服務流程。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培養的專業人才,保證了服務的專業性和業務的權威性。

吉林省的股權登記托管聚集了大量的市場資源,為股權合理流動和創新融資服務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在省金融辦的大力支持下,中心多次與省內金融機構就利用市場平臺,開展融資服務,推進中小企業發展等問題進行溝通交流和考察學習。2008年底,為防范和控制股權質押融資風險,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吉林省經委、工商局、金融辦、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吉林銀監局聯合印發《吉林省股權質押融資指導意見》(吉經濟上市聯[2008]636號),要求中心發揮融資平臺作用,做好股權登記托管、市場價值評價、動態跟蹤監測和股權流轉變現等配套服務。中心增設專職部門、選配專業人才,積極實施以企業融資發展為目標的創新服務,成為金融機構與企業間的融資橋梁。主要做法:
2.1 用合作建通道
中心不斷加強與吉林省內各商業銀行及擔保、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的聯系,先后與中國銀行吉林省分行、招商銀行吉林省分行、興業銀行長春分行、吉林銀行、吉林亞東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長春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有限公司、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長春辦事處、吉林省進出口信用擔保有限公司等建立合作關系,以項目帶動金融機構建立整套的內部控制制度和風險控制體系,為托管企業開辟了融資通道。2010年7月,吉林省白山市遭受百年一遇洪災。8月,中心召集數家銀行共同參加了白山市災后重建銀企對接活動。根據災后重建“特事特辦”的原則,招商銀行吉林省分行短時間內為受災企業提供了6500萬元的貸款,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2.2 用托管匯信息
通過廣闊的托管資源,中心積極開展市場平臺和融資服務宣傳,逐戶托管企業、逐個托管股東地聯系,廣泛征集融資項目,專人跟蹤服務,使企業及股東逐漸了解、熟悉、利用各個創新融資方式,使股東手中的靜態股權轉化為寶貴的資金。如中心在對長春星宇商品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走訪中了解到,該公司為吉林省現代化程度最高、產量最大的商品混凝土生產廠家之一,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資金周轉困難。中心立即向中國銀行長春新民支行提出貸款融資建議,為其提供了800萬元貸款,幫助企業渡過了難關。
2.3 用創新促發展
中心與商業銀行合作,對股份制銀行等優質企業的股權開展了免擔保、基準利率、手續簡化的質押貸款業務,極大地降低了融資成本;與市科技局合作,對長吉圖科技項目推廣開展科技企業聯保貸款;并相繼開展了資產類貸款、并購貸款、基金項目對接等服務。目前正在積極研究推進著名商標權質押貸款、專利權質押融資、低碳金融、租賃金融等創新服務。每一項業務創新,都為中小企業增添了新的融資渠道。
2.4 用服務創品牌
為了充分體現中心的服務性和非營利性,中心除對達成股權融資的項目收取股權凍結費用外,對非股權融資項目,如資產類貸款、并購貸款、商標權貸款以及銀企對接、項目推介等活動,全部免費服務。同時,提供工商質押登記全程免費代辦和股權變現服務,使企業和金融機構享受“一站式”辦公的高效和便捷。一個涵蓋融資信息匯集、推介對接、股權凍結、工商登記代辦及股權流轉交易一條龍服務的,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綜合性融資的市場平臺正在形成。

省、市工商部門也積極加大對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針對股權質押業務大幅增加和融資時間緊的情況,開通融資“綠色通道”,指定專人負責,加班加點,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的融資需要,做到隨到隨辦、當時辦結。
中心通過多年的股權托管和融資服務工作使我們體會到:
3.1 推進融資服務的保障是領導重視和政策支持
近年來,中心積極加強融資、投資平臺建設,得到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各級領導先后到中心視察、指導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多個文件中,對市場發展和服務創新提出了新要求和新部署,并給予了相應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有效地推進了平臺發展。
3.2 推進融資服務的基礎是股權托管
2008年底,股權質押融資總額僅為9.3億元,全省只有長春市開展了此項工作。《吉林省股權質押融資指導意見》下發后,中心一方面積極加強平臺建設和功能拓展,一方面充分利用托管服務體系和數據庫資源進行宣傳和項目征集,使股權質押這個新的融資渠道迅速得到金融機構、托管企業和股東的認可。2009年股權質押融資額大幅增長至29.5億元,超過此前歷年總和。2010年再創新高,達到35.2億元。2011年1~9月實現融資76.7億元。同時,省內各地、市、州會員單位先后開展了此項工作。
3.3 推進融資服務的關鍵是多方合力
雖然提供貸款的主體是銀行,但針對推進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政府要牽頭組織好銀企對接并給予政策支持,金融機構要搞好操作程序和風險防范體系,工商部門要做好規范股權出質登記和維護交易安全,擔保機構要積極參與補充,股權托管機構要提供信息監測和轉讓平臺,以及引進PE、中介機構服務等,這樣才能為融資服務開啟一條新的途徑。
3.4 推進融資服務的契機是市場需求
一方面,企業難以找到融資成本低、適合自身發展的金融服務機構,或對實物資產外的創新融資品種不了解,更不知道哪家銀行提供這種服務;另一方面,銀行也在花費很大精力尋找融資項目,但效果不理想。特別是吉林省近年陸續引進了招商、興業等股份制商業銀行,先期只在省會城市設立分、支行。中心的融資平臺為企業和金融機構建立了平等、暢通、便利的對接通道,對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全省拓展業務和各地區的融資發展起到了積極而重要的促進作用,滿足了對省內其他地區強烈的業務擴張要求。
中心將按照“積極發展區域性資本市場,以吉林長春產權交易中心為核心,建設全省產權交易市場體系”的總體要求,不斷完善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功能,多渠道解決企業融資難題,為促進吉林經濟又快又好發展、推動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建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