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方義
癲癇持續狀態是指成人或大于5歲的兒童,在短時間內頻繁發生癲癇部分或全身發作,全身性發作在兩次發作間期意識尚未恢復,全身或部分性發作持續5min以上者,是神經科常見急癥之一[1]。其短期死亡率及殘障率較高,及時控制驚厥及合理維持生命機體功能是治療的關鍵。本研究觀察丙戊酸鈉治療癲癇持續狀態的療效,并以同期地西泮治療作對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癲癇持續狀態急診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治療組給予丙戊酸鈉治療;對照組給予地西泮治療。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因、癲癇持續時間、癲癇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入院時所有患者均處于癲癇持續狀態,均給予對癥及支持治療,及時建立靜脈通道進行抗癲癇治療。(1)治療組:給予丙戊酸鈉抗癲癇治療,初始階段緩慢靜脈推注,給藥量為10~15mg/kg,維持階段靜脈滴注,給藥速率為0.5~1mg/(kg·h),持續時間為48h。(2)對照組:給予地西泮治療,初始階段緩慢靜脈推注,給藥量為10mg,維持階段靜脈滴注,給藥速率為8~16mg/h,持續時間為48h。
1.3 療效評價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癲癇完全控制時間及不良反應。療效評價標準:(1)有效:2h內驚厥停止;(2)無效:2h內驚厥未停止甚至加重;(3)復發:48h內癲癇再次發作。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不良反應為肝功能損害2例,對照組不良反應為輕中度呼吸抑制4例,肝功能損害3例??梢?,治療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的有效率為90.0%,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的復發率為6.7%,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與對照組癲癇完全控制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癲癇持續狀態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慢性腦部功能障礙綜合征,其按病因分類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而繼發性癲癇持續狀態更為常見[2]。癲癇持續狀態持續時間過長,可因腦缺氧導致腦及身體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治療難度大,并發癥發生率高,預后情況不好。因此,治療的關鍵是及時行抗癲癇治療,控制驚厥發作。

表1 兩種治療方法的療效比較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的有效率為90.0%,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及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丙戊酸鈉治療癲癇持續狀態較地西泮的療效更好,不良反應輕,與相關文獻報道結果相似[3]。以往癲癇持續狀態的治療多首選地西泮,地西泮具有起效快、效果好的特點,給藥后立刻能發揮作用。但其維持時間短,且注射速度過快容易導致呼吸抑制,甚至有些患者會出現特異反應性呼吸停止。而丙戊酸鈉屬廣譜抗癲癇藥,能使得體內γ-氨基丁酸的濃度上升,從而降低神經元的興奮性而控制驚厥的發作[4]。丙戊酸鈉起效快、血藥濃度穩定,半衰期短,與地西泮相比,不良反應少,無鎮靜作用,不干擾意識狀態恢復,對呼吸循環系統無影響。因此,丙戊酸鈉治療癲癇持續狀態療效優于地西泮,是治療該病的理想藥物。
綜上所述,丙戊酸鈉治療癲癇持續狀態的療效滿意,對呼吸和循環系統的影響小,不良反應少,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伊禮高,屠劍剛,呂秀利.47例癲癇持續狀態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07,13(9):83-84.
[2]鄭國俊,梁曉艷.全身驚厥型癲癇持續狀態的臨床分析研究[J].當代醫學,2010,16(14):112-113.
[3]孫洲,王磊,龔瑜.地西泮與丙戊酸鈉治療癲癇持續狀態的療效比較[J].臨床急診雜志,2011,12(2):93-94.
[4]李忠勝,柳國彥,吳永興.丙戊酸鈉靜脈注射治療癲癇持續狀態的臨床體會[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2007,6(1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