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 黃丹華
用信息化手段實現市場聯動 提高市場效率
——在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項目信息統一發布系統開通儀式上的講話
■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 黃丹華

今天,國務院國資委在這里舉行企業國有產權交易項目信息統一發布系統的開通儀式,我謹代表國務院國資委向參與系統建設的相關單位表示祝賀,向長期以來積極支持和推動我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制度建設和市場發展的部門、企業、機構和媒體表示衷心感謝。
我國的產權市場是在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國務院國資委從2003年成立開始,就積極推動建立企業國有產權進場交易制度,我們出臺了《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等規章制度規范企業國有產權轉讓行為,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經由市場發現買主、發現價格,促進了國有資產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通過市場化的陽光交易,防止企業國有資產流失,推動了國有企業改革的順利進行。經過這些年的實踐,企業國有產權進場交易制度收到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果,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和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針對國有企業改制和產權轉讓中國有資產流失問題的“兩會”代表建議和提案逐年減少。同時,產權市場也受到了各級政府和各類投資者日益廣泛的關注,現在企業國有產權進場交易制度的成功經驗已經被應用到金融國有產權轉讓、涉訴國有資產處置、各類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
根據國務院國資委企業國有產權交易監測系統的統計,2011年全國企業國有產權通過產權市場公開對外轉讓1865宗,交易金額為822.2億元,平均增值率為24%。其中,我委監管的中央企業分別占交易宗數和交易金額的36.4%、39.7%。2007—2011年的5年間,中央企業通過產權市場公開轉讓企業國有產權4147宗,其中69.5%是由各類民間資本受讓的。這表明產權市場是一個充分開放的市場,為企業國有產權的公開、有序流轉和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隨著社會各界的期望和市場功能的不斷拓展,產權市場自身的運作水平也要不斷改進和完善。此前國務院國資委積極推動了企業國有產權交易規則的統一,指導國有產權交易機構應用統一的交易系統,規范了信息發布內容和格式,并實現了對企業國有產權交易的動態監測。這次開通的企業國有產權交易項目信息統一發布系統,標志著企業國有產權交易項目信息發布渠道的統一,可以更好地發揮市場平臺的交易信息集散作用。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將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分別發布的交易項目信息集中到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的信息發布平臺對外進行統一發布,將有利于國內外各類投資者對企業國有產權交易項目信息的統一收集和比較,有利于發揮社會各界對企業國有產權交易的監督作用,有利于提高產權市場的整體形象,也有利于促進國有產權交易機構的規范操作。目前率先開通的是京、津、滬、渝4家中央企業產權交易試點機構,也就是說中央企業和這4個市的企業國有產權交易項目信息將首先納入統一發布系統,積累經驗后將向全國推廣。
借此機會我對進一步規范企業國有產權轉讓工作提幾點要求:
一是中央企業要做規范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的表率。當前,中央企業正在全面開展管理提升活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做強做優、世界一流”這一核心目標。推動產權流轉、優化布局結構將是其中一項重要的任務。中央企業要帶頭堅持產權轉讓的規范化、公開化,堅持“應進必進,能進則進”,通過更加廣泛的信息披露和陽光操作,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二是要不斷提升產權市場誠信水平。隨著我國產權市場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客觀上要求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在拓展市場功能的同時,也要積極向外界展示市場公開、公平、公正、規范、高效的良好形象,維護和提高市場的誠信水平。2011年底國務院提出了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防范交易風險的工作要求,企業國有產權交易項目信息的統一發布,正是國資委貫徹落實國務院文件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也為今后產權市場的規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國有產權交易機構應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管理,規范運作,防范風險。
三是要切實做好信息統一發布平臺的管理。企業國有產權交易項目信息統一發布系統建設完成后,將委托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負責日常的信息發布內容管理,它也是產權交易行業整體對外形象展示的窗口,協會要在信息發布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合規性等方面對國有產權交易機構提出要求,國有產權交易機構也要對自己發布的交易項目信息切實履行審查責任,使統一發布系統真正成為受社會各界和投資者關注、信賴的信息發布平臺。
同志們,企業國有產權交易項目信息統一發布系統的開通運行,是國務院國資委推動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市場聯動、提高市場效率的創新探索。國務院國資委將繼續堅持依法合規、市場機制的理念,更多地利用市場化的方式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戰略性調整,建立和完善國有資本合理流動機制,促進其他所有制經濟成分與國有經濟共同發展。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