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會信息部
會員單位涉訴資產交易業務進展情況調研報告
■ 協會信息部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委托評估、拍賣工作的若干規定》(法釋〔2011〕21號,以下簡稱《若干規定》)于去年9月7日公布,今年1月1日施行。今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就實施《若干規定》的有關問題,印發了法[2012]30號文件(以下簡稱《通知》)。為掌握會員單位開展涉訴資產進場交易的情況,幫助會員單位貫徹好最高人民法院的兩個文件,協會信息部近期在36家理事單位中,通過問卷、走訪和座談的形式,開展了相關調研活動,并形成本報告。

1.1 地方涉訴資產進場交易方面的探索得到中央領導的關注和肯定
人民法院通過委托評估、拍賣對訴訟資產執行處分,過去多年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也在某些方面、某些環節引起輿論的詬病。最高人民法院主管領導曾經指出:“與其他改革項目進展相比,司法拍賣仍是當前人民法院工作的薄弱環節之一,是亟待改進的重點任務”。為提高委托評估、拍賣的社會公信度和公正性,司法界、評估拍賣行業、產權交易行業從各自的職能和責任出發改進工作機制,均付出了不懈的努力。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于2005年2月率先針對審判執行的國有資產評估、拍賣工作引入獨立第四方(獨立于評估、拍賣、當事人之外)交易平臺——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2009年4月,該所將進場交易業務由涉訴國有資產擴展到全部涉訴資產,并以電子競價的交易方式取代“擊槌成交”的拍賣方式。2010年以來,湖北、吉林等地中級人民法院陸續將涉訴資產評估、拍賣分別委托給土地交易機構和產權交易機構。涉訴資產委托評估、拍賣進入產權交易平臺的做法,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關注和肯定。2010年3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同志批示:“這項改革解決了一個大難題,使司法拍賣更加公開公正透明,這是社會管理的一個創新。它看起來是戰術性的,實際上是戰略性的,這項改革應該向全國推廣”。同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賀國強同志批示:“重慶等地推進公共資源、公共資產、公共資金交易改革的做法很好,建立交易平臺,實行陽光營運,健全相關制度,力求從源頭上防治腐敗。請注意總結推廣這方面的經驗。”今年2月8日, 周永康同志再次批示:“司法拍賣改革是深化司法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司法權監督制約的一項重要內容。增強了涉訴資產交易的公正性,提升了司法公信力,維護了人民群眾合法利益”。
1.2 《若干規定》和《通知》為委托評估、拍賣和交易活動統一運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從2004年到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相繼頒布了《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拍賣、變賣財產的規定》、《對外委托鑒定、評估、拍賣等工作管理規定》、《關于人民法院委托評估、拍賣、變賣工作的若干規定》等一系列司法文件,不斷強化對司法委托評估、拍賣工作的規范和指導。新近發布的《若干規定》與《通知》在以往文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采取對外委托模式進行評估、拍賣和交易活動的一整套制度框架。首先,就法院來講,明確了這項工作由哪個部門組織,怎樣實行有效監督。其主要創新點是,改進對外委托的管理與協調模式,賦予司法輔助部門以對外委托專事職能,在審判、執行、委托3個司法環節之間,嵌入分權制衡、行權隔離、防權尋租的效能機制。其次,就評估、拍賣、交易機構來講,明確了具備什么資質可以成為委托對象,委托對象的資質如何取得并確認;作為委托對象時應當行使的權限、需要履行的責任和義務是什么;所有拍賣、交易活動均須依托政府管理的統一交易場所或網絡平臺進行;涉國有資產的委托拍賣由省級以上產權交易機構實施,證券資產的委托拍賣由證券交易所實施。第三,就委托、評估、拍賣、交易活動統一運作的方式來講,停止使用編制名冊,代之以隨機選擇方式確定評估、拍賣委托對象;評估、拍賣機構可逐年自愿申請參加由法院主導的評估、拍賣、交易活動。所有涉訴資產進場交易項目,均須在人民法院訴訟資產網發布拍賣公告、公示相關信息和結果。對于上述新規,協會各理事單位普遍的看法是:此舉使司法執行制度改革向公開化、信息化、市場化深入推進了一步,更加有利于社會管理、政務服務、公眾監督和預防腐敗。產權交易機構乃至產權交易行業應當積極主動參與、配合、支持人民法院推進旨在審判、執行與委托拍賣分離的制度改革,認真有效地落實“四個統一”,即統一委托管理部門、統一委托資質標準、統一委托隨機方式、統一委托拍賣場所;并且,在“四個統一”的制度框架內,推進涉訴資產交易業務規范、健康發展。
1.3 人民法院訴訟資產網可望成為全面提升委托拍賣業務的網絡平臺
7年前承接涉訴資產交易業務之初,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就開發局域網,實行電子競價。繼而運用互聯網競價系統,逐步拓展了網上發布、網上互動、網上監測統計、網上支付結算等服務功能。2012年2月8日,“全國法院深化司法拍賣改革工作會議”在重慶舉行,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沈德詠同志和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學普同志共同啟動由最高人民法院組建和備案注冊的“人民法院訴訟資產網”。此后,全國司法拍賣信息全部在“人民法院訴訟資產網”上發布,實行報名、競買、結算等全程網上交易。該平臺嚴格按照“統一規劃、分級管理、各法院自主操作”的運行機制開展工作,具有“信息發布”、“競買報名”、“選擇拍賣機構”、“競價交易”、“網絡結算”等操作板塊和業務功能。協會各理事單位普遍認為:建立統一的交易場所和網絡平臺,有助于擴大拍賣信息的公開程度,有助于落實對競買人信息保密的要求,有助于強化拍賣過程的全程監控,對推進司法拍賣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同時,如何介入并用好“人民法院訴訟資產網”這個統一的網絡平臺,各地產權交易機構面臨一些業務與技術層面的課題,需要統籌協調加以解決。
2.1 涉訴資產交易業務在會員單位中逐步拓展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3月,重慶、河南、廣東、湖北、浙江、安徽、江蘇、吉林、北京、天津、四川、山東等地12家會員單位開展了涉訴資產交易業務。
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從2009年4月至2012年1月,累計完成訴訟資產交易1135宗,成交金額53.5億元,成交率81.3%,增值率13.6%。從2010年12月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啟用司法拍賣互聯網交易以來計算,已委托該平臺進行司法拍賣1105件,成交訴訟資產95億元人民幣,成交率82.9%,已成交項目平均增值率19.3%,與進場前成交率不到20%、成交價平均縮水30%形成鮮明對比。2011年,在省、市紀委、法院、國資委的領導和支持下,武漢光谷聯合產權交易所組織中介機構開展涉訴資產委托評估和拍賣工作,全年共受理市、區兩級人民法院委托案件929件,組織隨機選擇中介機構搖號活動107場;在案件委托期限內共完成受理863件,結案率達到92.9%,涉及案件金額19.83億元。截至2011年底,廣州產權交易所共完成9宗委托進場拍賣項目,共成交45個標的,成交金額2.4億元,比評估價增值近1億元。
2.2 涉訴資產交易的主導方正在推行配套措施
從已開展涉訴資產交易的會員單位的情況看,當地人民法院、紀檢監察部門和國資監管機構是涉訴資產進場交易的主要推動者。在《若干規定》和《通知》頒布后,重慶市高院、河南省高院、長春市中院和哈爾濱市中院作為主導方出臺了配套的法律文件。內蒙古、江西、成都等地法院正在醞釀配套措施。
2.3 涉訴資產進場交易的范圍不盡統一
在重慶、廣州、長春和哈爾濱,全部涉訴資產,不分國有與非國有屬性,一律進場交易。其他涉足此項業務的會員單位,目前做到了涉國有資產拍賣業務進場。武漢市中院創新委托評估、拍賣機制,決定將司法委托評估、拍賣一律納入規范的政府職能專業平臺運作。其中,將法院涉及房產、土地的拍賣納入武漢市土地交易中心進行;將建筑工程造價、審計、評估及其他資產的拍賣納入武漢光谷聯合產權交易所進行。拍賣機構由市中院采取隨機的辦法確定,而將拍賣之前的審計、評估等工作全部委托給產權交易機構進行。
值得注意的是,關于此項業務的稱謂,各地有所差異。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稱之為“訴訟資產交易”,參考了2月8日高院在重交所啟動的“人民法院訴訟資產網”。武漢光谷聯合產權交易所稱此項業務為“涉訟資產交易”,與武漢市中院的稱謂保持一致。北京產權交易所稱此項業務為“涉國有資產司法拍賣業務”,理由是目前的業務范圍限定于國有涉訴資產。其他會員單位使用“涉訴資產交易”的稱謂。
2.4 各地涉訴資產交易業務流程大致相同
以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的操作流程為例:1、人民法院向拍賣機構出具《拍賣委托書》;2、由拍賣機構與產權交易機構共商公告內容,并由委托法院簽字確認公告內容,而后產權交易機構以拍賣機構的名義在省級以上(含省級)報刊發布拍賣公告;3、意向競買人將保證金繳納至委托法院指定賬戶,由產權交易機構代委托法院出具保證金收據,意向競買人持保證金收據到產權交易機構簽訂競買協議、須知;4、買受人簽訂《成交確定書》并繳納拍賣傭金后,由產權交易機構出具《涉訟資產交易情況證明》交由拍賣機構,由拍賣機構制作成交報告提交給委托法院。據了解,會員單位當前基本上按上述流程操作涉訴資產交易業務。
2.5 保證金賬戶、分傭比例兩個業務實操細節已經提上日程
開通保證金賬戶,確定合理的分傭比例,表明會員單位介入委托評估、拍賣、交易活動的深度,屬于產權交易機構與拍賣機構業務銜接的敏感細節。會員單位普遍注意到這一點。目前已有兩家交易機構,即武漢光谷聯合產權交易所和北京產權交易所,制定實施細則,意向競買人將交易保證金匯至交易機構賬戶。
已經從事涉訴資產交易的會員單位與拍賣機構分傭比例、2011年業務規模如下:

3.1 圍繞《若干規定》和《通知》精神進一步凝聚行業共識
由于各地方人民法院開展委托評估、拍賣工作的歷史情況不同,各相關行業機構進入該項工作的角度和職責不同,產權交易機構參與該項工作的環境條件和主觀動機也存在諸多差異。為了把握住、利用好《若干規定》和《通知》賦予的業務拓展機會,協會各會員單位有必要進一步學習好領會好《若干規定》和《通知》的基本精神與具體要求。樹立委托評估、拍賣、交易活動統一運作的意識,積極主動向當地人民法院爭取工作任務即交易業務。樹立評估、拍賣、證券、產權交易四個行業及機構合作共贏的意識,妥善處理利益沖突問題。樹立獨立第四方(獨立于評估、拍賣、當事人之外)交易平臺意識,在本機構應做的工作環節上精耕細作,力求資產處置綜合效益最優化。樹立系統風險防范意識,將本行業本機構進入委托評估、拍賣、交易活動的角度、重點和方式等,放在當前國際國內金融形勢下考量,積極配合政府搞好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各類交易場所清理整頓、“三公”領域市場化等重大經濟改革任務,為產權交易市場規范、健康、持續、協調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
3.2 幫助會員單位處理好拓展業務與依法合規執業的關系
《若干規定》和《通知》賦予省級以上產權交易機構一部分委托評估、拍賣工作任務,這既是人民法院對產權交易機構的選擇,也是評估、拍賣中介市場與產權交易市場在融合與博弈中的共同進步,更是國有資產公開處置、有序流轉、保值增值的特殊需要。被委托的產權交易機構應當對這項新業務統籌計劃、統籌管理、統籌實施,使之與其他業務協調發展。尚未指定進入產權交易機構業務范圍的涉訴非國有資產是否應當納入業務范圍、何時納入業務范圍、如何納入業務范圍,宜從長計議,早作安排。尚未被授權承接涉訴資產交易業務的產權交易機構,也應當把握住政策機會,主動溝通當地人民法院,推動這項業務的啟動。還要注意與評估、拍賣、證券機構保持溝通協調,以市場化、信息化為取向協調處理好委托評估、拍賣工作的界面,防止過度競爭、無序競爭。
3.3 加強涉訴資產交易相關業務培訓
從調查情況看,絕大多數會員單位參與委托評估、拍賣工作尚處于起步或準備狀態,而涉訴資產覆蓋的社會領域與行業相當廣泛,其內在結構、權益屬性、流轉條件也相當復雜。對交易機構資質以及執業人員素質要求更高、更專業化。為規范、高效地從事這項業務,必須加強相關培訓。協會正在創建的交易師資格認證體系可把涉訴資產業務納入其中。當前亟需培訓的內容有:物權法、合同法、拍賣法、企業破產法以及相關的執行條例或司法解釋,進場交易業務流程及風險控制機理。先行開展此項業務的交易機構,如重慶聯交所、武漢光谷聯交所將提供典型案例。
3.4 配合人民法院對委托評估、拍賣、交易活動進行統一的監督管理。
國有產權交易機構接受國資委、財政部、監察部、發改委、工商總局、證監會的業務監管,每兩年進行一次聯合檢查。涉訴資產進場交易后,建議最高人民法院參與聯合檢查。產權交易機構全部涉訴資產交易業務 ,應當依法接受當地人民法院的常態化的監督檢查。

涉訴經營性資產,如果是股權多元化的涉訴資產,多個股東,非國有參股或控股,此類業務,產權交易機構可否按涉訴國有資產承接并實施交易。
目前,省級以上國資監管機構指定從事國有資產交易業務的本協會會員單位中,有21家是省級以下產權交易機構,后者是否也應視為《若干規定》所指的“省級以上國有產權交易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