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新紅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測繪信息工程院,河南 鄭州 450045)
我國的水電開發比重較低,”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在做好生態保護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水電。目前,我國的水電資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以四川為首,四川境內共有大小河流1000多條,水能蘊藏量占整個西部的三分之一。但這些區域河谷狹窄,而落差很大,而中小型的水電站,普遍以隧洞引水式電站進行開發。由于工程施工范圍為狹長區域,施工測量控制網需要兼顧整個施工區,而狹長的測量控制網在施測時存在如邊長投影長度變形過大、網點布設困難、誤差傳遞路線較長、最弱點精度較差、點位精度難以控制等問題。現以龍壩水電站為例,探討狹長區域施工測量控制網的技術設計、優化及測量。
龍壩水電站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龍壩河上,系龍壩河規劃梯級方案中的第三級。龍壩水電站采用隧洞引水式開發,經左岸5.9km長引水隧洞至龍壩鄉上游180m處建地面廠房發電。龍壩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8.0MW,根據《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龍壩電站為小(1)型工程,工程等別Ⅳ等,主要建筑物按5級建筑物設計,次要建筑物及臨時建筑物按5級建筑物設計。龍壩水電站建筑物主要由取水樞紐、引水隧洞、壓力前池、壓力管道、主副廠房、升壓站等組成。
3.1 技術設計原則
(1)緊密結合龍壩水電站狹長的特點,兼顧主要水工建筑物的位置、地質條件、地形條件,參考工程施工總平面布置圖和有關測繪資料,結合甲方的有關要求,布設壩址、支洞口及廠房施工控制網。特別注意的是,施工區高差達600米,為了滿足施工測量長度變形的要求,需選取兩個不同的邊長投影高程面。對于取水樞紐和隧洞區域,整個平面控制網(LB01-LB16各點)的邊長應投影至2580米高程面上。對于壓力前池至廠房區域的部分控制點(LB13-LB16各點),應將其邊長投影至2280米高程面上。
(2)采用優化設計的理論和方法,顧及控制網的精度、可靠性,兼顧費用原則,通過方案對比,選用科學、先進、經濟合理的設計方案。
(3)采用先進的儀器、設備、軟件,完成控制網的觀測、計算、平差工作,力求施工控制網測量成果質量達到優良級。
(4)設計方案簡明,易于實施,具有明顯的可操作性。
3.2 基本精度指標
三等GPS測距先驗中誤差5mm±1ppm·D。二等水平角測角中誤差±1.0″,單位權中誤差先驗值 (方向觀測中誤差)±0.7″,測距先驗中誤差1mm±1ppm·D,平均邊長相對中誤差1/150000,最弱點的點位中誤差小于±10.0mm。
三等水準先驗單位權中誤差±3.0mm/km,往返測較差和線路閉合差≤±12。按DL/T5173-2003中貫通誤差豎向分配原則,當相向開挖長度<5km時,洞外豎向中誤差為15mm。若控制網點的高程中誤差對洞外豎向中誤差沒有顯著影響,則其最弱點高程中誤差應小于0.4倍的洞外豎向中誤差,即6mm。
3.3 方案優化
在滿足上述基本精度指標,依據龍壩水電站施工總平面布置圖及有關測繪和地質資料,結合甲方的有關要求,在施工區范圍內選設LB01-LB16、G01-G03共19點 (LB01-LB16為平高點,G01-G03為高程點,BM點為水準間歇點),組成的施工控制網,然后對此網進行了優化。控制網略圖如下:

3.3.1 優化結果
經實地選點及多種方案比較后,選定平面控制點16個,高程控制點15個(平高控制點12個、高程控制點3個)。平面和高程控制網優化設計最終結果:觀測方向優化為10個,觀測邊長為31條時,網的最弱點點位中誤差為±2.7 mm,最小可靠性因子為0.39,網的平均可靠性因子為0.70;當觀測方向優化為53個,觀測邊長為28條時,網的最弱點點位中誤差為±3.0 mm,最小可靠性因子為0.37,網的平均可靠性因子為0.68;當觀測方向減少至46個,觀測邊長減少至27條時(見圖1),網的最弱點點位中誤差為±2.91 mm,最小可靠性因子為0.35,網的平均可靠性因子為0.63。此網為優選網型。
三等光電測距邊長觀測23條,三等水準觀測約30 km,三等GPS觀測30站。四等光電測距三角高程12公里。
3.3.2 精度估算
(1)平面控制網估算
2280米高程面平面控制網以LB13為起算點,以LB13-LB14的方位角為起算方位角,共觀測三等光電測距邊長6條。經估算其最弱點點位中誤差為±4.01mm,最弱邊長相對中誤差為1/347600,均滿足設計精度指標,且有一定的富余量。2580米高程面平面控制網以LB13為起算點,以LB13—LB05的方位角為起算方位角,共觀測二等水平角5站,三等光電測距邊長23條,三等GPS觀測30站。經估算其最弱點點位中誤差為±7.46mm,最弱邊長相對中誤差為1/177400,均滿足設計精度指標,且有一定的富余量。優化設計結果見表1
(2)高程控制網估算
高程控制網分為三等水準測量和四等光電測距三角高程兩部分,其精度估算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控制網中最弱點高程中誤差為± 4.3mm,滿足設計精度要求。
造埋工作是施工控制網測量的基礎工作,點位和標石質量的好壞不僅影響其本身的穩定與安全,還影響到整個控制網的觀測精度與可靠性,同時還關系到控制點是否能夠長期保存和使用。
平面控制網點采用PVC塑管(350mm*350mm)混凝土觀測墩,開挖深度應穿越風化巖層,到達新鮮基巖面以下至少0.2米。
水準混凝土標石點位應選取在穩固耐久區域,且保持標石垂直方向的穩定;標石的底部埋設在凍土層以下,并澆灌混凝土基礎。
5.1 控制網觀測方案
平面坐標系統采用獨立坐標系,中央子午線102°,采用的曲率半徑為6368850m;高程系統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

表1 2280米、2580米高程面平面控制網點精度估算表(部分點)
由于整個施工區域狹長且落差大,從壩址區至廠房區,落差達600米,為了滿足施工測量長度變形的要求,需選取兩個不同的邊長投影高程面。
5.1.1 平面控制網觀測
平面控制網觀測采用ToPcon Hiper雙頻GPS接收機進行觀測,儀器標稱精度為±(5mm+ 1ppm·D)。GPS以靜態模式分時段、以邊連接方式進行觀測。邊長的校核采用Lecia TCA2003型全站儀((±0.5mm+D×10-6)和±0.5″精度指標)。

表2 高程控制網點精度估算表
5.1.2 高程控制網觀測
由于河谷狹長,植被茂密,控制點采用兩岸布設,引水隧洞同岸的控制點,作為方向基準,隧洞的對岸控制網點,作為架設儀器。因此,LB04、LB06、LB09、LB11、LB13各點采用四等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方法,其余均采用三等幾何水準的測量方法。水準儀使用Lecia DNA03型水準儀(每公里往返測高程中誤差0.3mm)。
5.2 控制網測量精度
平面控制網中最弱邊LB06-LB04的邊長中誤 差 為 1/ 238637;最弱點LB06的點位中誤差為2.8mm。三等水準網中,平差后最弱點高程中誤差2.9mm。
1在狹長區域布設高精度施工控制網,采用GPS測量方法,是保證控制網精度的一種經濟、快速和非常有效的作業方法。
2在狹長區域布設施工控制網,宜結合該區域地形、施工布置圖對控制網進行優化,按照需求來布置控制網點及等級。
3川西部山區,中小型水電站眾多,而河流落差較大,依據施工測量長度變形的要求,選取邊長投影高程面。
4隨著科技的發展,PVC塑管可替代傳統的方標或鋼管標,它材質輕盈,結構堅固,使用方便,易于保存,外形美觀。
[1]SL 52-93,水利水電施工測量規范[S].
[2]何惠生,張正祿等.珊溪水電站施工控制網的模擬計算和優化設計[J].大壩與安全,2002(5).
[3]耿漢文,水利工程施工控制網的優化設計[A].江蘇論壇-電子政務與地理信息技術論文專輯[C].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