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池
(四川省電力公司內江威遠供電局,四川 內江 642450)
配電網增強供電的可靠性進一步保證電能質量的方法有四種,即減少配電線路發生故障的概率,進一步優化開關的安裝位置和個數,繼續增強網絡間互連的能力,從外引進配電自動化系統及管理系統。
城市的電力配網在城市現代化的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基礎設施之一,也是現代化城市所必須的能源供應系統。配網建設的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投資環境的改善等。
就配網規劃問題來研究,大幅度地增強供電質量服務以及其可靠性,對于提升供電企業的經濟利益和競爭力、進一步降低電網電能的損耗、節約電能資源有重大的意義。電力系統的規劃一般來說可分為三個部分,即電源的規劃、主網的規劃以及配網的規劃。但長期以來,配網的建設并沒有得到重視,大部分電力規劃研究工作則主要集中于電源的規劃和主網的規劃上,中國配網缺乏優質的規劃和工程建設,電力配網自動化的水平及其發展狀況相對而言比較落后。到目前為止,電力配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工程網架結構單薄、電力設備太陳舊、事故頻發、線路接近超載、可靠性較差、電壓的質量低等,總的來說可以歸納為:電力配網技術比較落后;網架的結構薄弱;居民電壓不穩;網絡中的損耗過大;自動化水平較低。針對電力配網長期以來缺乏科學的規劃和建設這個問題,在電力體制改革進一步實施以后,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對電力配網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及改造。
通過改造,逐步解決了以上相應的問題,使配網的結構更加科學化,保證了電網的安全性,而且降低了電能損耗,增強了電能的質量和可靠性,在保障了電力企業自身經濟效益和適應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要求的同時,也使得電力配網能更大程度地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于用電的需求。全面規劃和改造電力配網,既能夠有效地減小容量要求、進一步降低網絡的損耗、降低施工投入,提高相關供電企業在人力物力資源方面的利用率,還能有效的降低建設投資以及維護費用,從而為供電企業帶來更多更巨大的客觀經濟效益。
配網管理業務是指通過對各個領域的具體業務的協作,從而完成各種業務的處理,也才能為配網的建設、運行和管理以及配網的科學規劃和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持,與此同時通過配網的管理與其他業務同步的有序協作,能夠提高總體電網企業的信息資源共享度。總體業務模型如圖1所示。
配網的建設業務是指從變電站的開閉所出現的對整個配電線路所需要的建設需求信息的收集、線路的規劃和設計,線路建設中設備選擇以及材料的配備,線路的建設以及設備的安裝、線路建設的實施過程中質量與進度的管理、線路建設完成以及中間的驗收管理、線路建設完成后的投運和管理。配網的拓展業務是指收到用電業務的發展和拓展的影響,原先建設的線路逐漸不能夠滿足日常供電的要求,從而需要在原有線路的基礎上加裝上配電變壓器和利用相關設備或者延伸輸電線路。配網的拓展管理也包括延伸規劃和設計,既延伸線路建設相關設備以及材料的配備,延伸線路建設在實施過程中的質量和進度管理、延伸線路建設的完成以及中間的驗收管理、延伸線路建設的完成投運及管理。而用戶設備接收管理則是指對于原來屬于該用戶產權的配電線路或是用電設備擬轉移成為公司產權前的核實、記錄以及線路運行的設備明細和運行狀況包括缺陷的核定,并進一步提出線路在接管后未來的運行方式方法。電力配網的建設與拓展工作大體上是以營銷工作為中心而展開的,所以工作來源的基點是用電業務的報裝以及營銷業務的市場拓展配合規劃。因此,就要求電力配網建設的拓展業務在系統實施時要充分使用一體化的企業信息平臺從而能夠與營銷管理業務能夠形成緊密無間的耦合業務流。一般由營銷業務來發起供用電的需求,在一體化的信息平臺中,從營銷業務的應用中發送供用電的相關信息再到生產的管理模塊,生產的管理模塊再根據業務需求分發相關的業務項,從而在生產管理中一步步完成與電力配網建設相關的管理工作,等到電力配網建設完成以后把信息發到營銷業務的應用中,由營銷業務應用來完成最后的管理工作。
其次,電力配網建設工作也包括對線路及設備的管理,也就是說由于原線路以及設備不能滿足用戶需要或者由新的線路及設備來替代,或用戶退出、停用,上面2種情況所引起的線路退出和設備停用是電力配網結構發生變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也歸入電力配網建設管理中。
電力配網的管理可以說是電力企業生產和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整個電力企業運行管理的重要方面,電力配網的建設工作圍繞相關電能產品銷售工作展開的,所以,業務流程和營銷管理業務密切相關,是對營銷管理業務的延伸,也是對其業務的重要支撐。電力配網管理工作涉及很多資產購置和對工程的管理,物資管理是業務的開展的重要支撐。此外,電力配網科學運行方式也保證了供電的穩定性,也影響電網的運作方式。整個電力配網工程工作與其他業務諸如調度管理、營銷管理、物資管理等發生業務流和信息流的交匯。

圖2 電力調度自動化
對電力配網項目工程管理的目的是有效控制工程的造價、加快結算進程、降低糾紛的現象,以便縮短工程的周期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并體現出管理的精細化、標準化。在配網建設項目的研究中還應該考慮到各個參與單位遵循的設計深度、施工圖設計的深度以及工程量計算和編制的規范,三者之間必須相互配套和協調;各個單位應該制定有效制度,積極分擔職責、相互配合。做到這些,電力配網用工程的管理模式才能有效發揮其作用,才能把對建設項目工程量的管理落到實處。
[1]吳世梁,熊卓遠.電力建設項目業主管理手冊[K].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
[2]梁世連.工程項目管理[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3]肖世杰.構建中國智能電網技術思考[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9,(9):1-4.
[4]余貽鑫.面向21世紀的智能配電網[J],南方電網技術,2006,(6),14-16.
[5]陳樹勇,宋書芳,李蘭欣,等.智能電網綜述 [J].電網技術,2009,(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