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積全 孫麗麗 陳宏海 趙西松 祖峰
(中航工業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遼寧 沈陽110043)
搖臂類零件的主流結構如圖一所示。零件的材料:TC4,供料方式:沖切板材。它的形狀主要由三個尺寸決定:長度L、大端直徑d1、小端直徑d2,零件的厚度H。毛料一般由模具沖裁成形,同一批毛料具有較好的同一外形尺寸。本工序是銑加工兩個平面保證H尺寸。由圖1可以看出∶零件壓緊的表面就時被加工的表面。這給工裝設計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傳統的設計就是分成兩段進行加工,時需要倒換壓板來完成另一段平面的加工。這種方法費力、費時,并且由于是分段加工,零件表明有明顯的接刀痕跡。

圖1
整體設計要打破傳統設計思路,堅持創新,提升整個設計平臺。
2.1 努力提升生產效率。要求多個零件同時定位和夾緊,對多個零件同時進行加工。
2.2 降低操作者工作強度,提高自動化程度。夾緊力由夾緊油缸調整控制,保證夾緊力要求均勻一致。
2.3 保證零件一次加工成型,不允許有接刀的痕跡。
2.4 整體結構要方便操作者調整、更換和使用。
3.1 零件定位和夾緊
根據零件的特點,選定零件的側面做定位基準,同時作為夾緊零件的承表面。零件的定位方式。見圖2

圖2

圖3

圖4

圖5
3.1.1 油缸的壓力推動楔塊運動,將被加工零件夾緊:當油壓卸掉后,彈簧的回復力是楔塊松開,回到初始狀態。
3.1.2 楔塊的楔緊表面保持了一定的傾角,當楔緊時,保證被加工零件地面緊密地接觸定位基準面。見圖3
3.2 夾緊機構的確定
由于是多個零件同時進行加工,夾緊的動作要同時進行,必須保證多個零件同時保證夾緊,并且要保證每個零件的夾緊表面受力均衡一致。在設計中,楔塊的移動方式,采用了單方向限制配合、另一個方向具有較大間隙的方法,見圖4。由圖4可以看出:
3.2.1 在限制配合的方向上,保證被加工零件緊密結合在夾具體上,確保加工尺寸H。
3.2.2 在另一個方向上,楔塊在間隙范圍內可以擺動。這種自適應的方式,使楔塊能夠與被加工零件的夾緊表面充分地接觸,保證了夾緊力的均勻可靠。
3.3 夾緊與恢復
頂桿在液壓油缸的作用下推動楔塊、帶動被加工零件靠緊定位端面。當夾緊力與油缸的壓力平衡時,頂桿停止移動,并保持設定的油缸壓力。(夾緊力的設定一定要保證正常的銑削加工要求)見圖5。
液壓油缸卸壓后,楔塊在彈簧力的作用下回復到初始的位置,等待下一次工作的開始。回復彈簧要具備一定恢復力,在油缸卸壓時確保楔塊回復到初始位置。(彈簧力要通過調整墊片來確定)
3.4 頂緊機構的設計
按照設計的要求,滿足多個零件同時加工的高效思想,將頂緊機構進行了專門的設計。如圖6所示。
在頂緊的過程中,滑塊在滑座中作直線移動,帶動頂桿夾緊工件。當頂桿的一端頂到楔塊時,頂桿圍繞O點做周向擺動,當頂桿的另一端也頂到楔塊時,又繼續做直線移動。直到頂緊工件。
3.5 液壓夾緊

圖6

圖7
傳統的工件夾緊方法都是操作者手扳螺母、螺紋旋進,逐個夾緊。每個工件的夾緊力變數很大,操作繁瑣。液壓夾緊的特點主要有:
3.5.1 夾緊力可以控制。根據工件夾緊和加工過程中的信息采集,調整系統壓力,改變夾緊力的大小,保證工件的最佳加工狀態。
3.5.2 夾緊力均勻一致。頂桿和楔塊都是浮動狀態,當油缸工作時,浮動的頂桿和楔塊能夠保證和全部的工件保持良好的接觸和受壓。夾緊力均勻一致。
3.6 液壓元器件
(1)油缸設計要求是小流量、小行程、單方向施壓。結構小、重量輕,滿足經常搬動的要求。
(2)接頭:快速、零泄露接頭。滿足經常拆卸的工作狀況。
參見圖7操作方法簡單省力。
(1)將工件按工藝要求依次在夾具上擺放規整。
(2)啟動液壓系統,工件按預定夾緊力均勻夾緊。(開始加工)。
(3)關閉油壓,楔塊自動脫開。(取出工件)。
本夾具的研發成功,是在工藝裝備技術研究所領導、首席技術專家和相關技術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到現場考察,請專業人士提出整改意見,前前后后經歷了多次的反復和修改。它的主要特點是:穩定加工質量:多件同時加工,加工精度一致。生產效率高:多件同時加工,提高工效很多倍。采用液壓裝置:極大地降低了操作者的工資強度。現在我們正在加大力度,進一步完善和推廣液壓系統在工藝裝配設計中應用的方法和思路,努力創造和提升工裝設計的平臺,為構筑二十一世紀先進的工藝裝備而努力。
[1]機械工業出版社1982年3月第一版《機械工程手冊》第九卷《機械制造工藝》分冊
[2]楊黎明.機床夾具設計手冊第一版[M].國防工業出版社,1996(05).
[3]國防工業出版社1978年3月第一版《航空工藝裝備設計手冊》《夾具設計》分冊
[4]成大先.機械設計手冊[M].化學工業出版社,1994(01).
[5]雷天覺.液壓工程手冊[M].機械工業出版社,19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