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麗
(綏化市公安消防支隊,黑龍江 綏化 152000)
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電氣化時代已悄然而至。電氣化一方面造福了人類,一方面因其各種原因誘發了大量的火災隱患,又會對建筑物及人類構成威脅。根據公安部消防局公布火災數據統計,全國近年來火災總起數都在10萬起以上,其中人員密集場所發生火災起數又占年火災總起數9%-15%,而由于電氣安全管理體系和法律法規建設不完善不健全、電氣操作和使用不當等諸多方面的原因,我國電氣火災隱患及其發生率一直居高不下,每年約占火災總起數的30%左右,給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的損失。

人員密集場所,是指公眾聚集場所,醫院的門診樓、病房樓,學校的教學樓、圖書館、食堂和集體宿舍,養老院、福利院、托兒所、幼兒園、公共圖書館的閱覽室,公共展覽館、博物館的展示廳,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生產加工車間和員工集體宿舍,旅游、宗教活動場所等。人員密集場所普遍存在的特點是∶人員密集、流動量大、人員層次復雜、可燃裝修和裝飾材料多、用電設備多、功率大以及電氣線路復雜等等。人員密集場所電氣火災隱患具有一定的“隱蔽性”、“潛伏期”。
2.1 人員密集場所常見電氣火災隱患特點
2.1.1 地域特點
經濟發達地區的人員密集場所占地規模大,采用現代化電氣多,發展較早,雖然當地消防機構排查整治力度大,但存在的電氣火災隱患數量遠遠大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從每年各省的火災經濟損失就能得到很好的證明。經濟發展快的省份和地區的電氣火災損失明顯高于其他省份和地區。
2.1.2 行業特點
從近年的火災統計來看,商業、交通運輸業、社會服務業的電氣火災起數和損失在各行業中較為突出,人員密集場所中商貿、集市、餐飲、娛樂、賓館等行業由常見的電氣火災隱患引發的火災起數多,而發生重、特大電氣火災的發生呈上升趨勢。
2.1.3 多樣性特點
人員密集場所中存在漏電、短路、過載、接觸不良、過負荷、電弧、電火花等電氣火災隱患,造成高溫發熱,并引燃周圍可燃物最終釀成火災。
2.2 人員密集場所常見電氣火災隱患
電氣火災事故隱患可分為過熱型隱患、放電型隱患和人為型隱患。過熱型隱患的基本特征是電氣設備或線路的發熱部位產生異常高溫,從而引燃電氣設備和線路的絕緣材料及周圍的可燃物;放電型隱患的基本特征是電氣設備和線路的絕緣受損,在其間隙和表面產生游離放電和電暈,嚴重時會造成絕緣擊穿和閃絡,表現為電火花和電弧。人為型隱患的基本特征是安全意識淡薄,用電不規范,私拉亂接電線,造成人為性電氣火災隱患。
2.2.1 過熱型隱患
短路。電氣線路發生短路時,短路電流突然增大,在極短的時間內的發熱量也很大,不僅能使絕緣燃燒,而且能使金屬熔化,引起附近的易燃、可燃物質燃燒,造成火災。
過電荷。一般電線的最高允許工作溫度為65℃當線路過負荷時,電線的溫度超過這個溫度值,會使電線的絕緣層加速變化,甚至變質損壞引起短路著火事故。
接觸電阻過大。接觸電阻過大時,會產生極大地熱量,可以使金屬變色甚至熔化,并能引起絕緣材料、可燃物質及積落的可燃灰塵燃燒。
2.2.2 放電型隱患
不合格電氣設備。市場上銷售的各種電器產大部分電氣性能技術指標、絕緣等級不符合國家及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標準,未經質量和安全認證。如常見的配電箱(盤)的火災隱患,配電箱內的低壓電器集中,打火放電的機率較大,導線接點密集,產生熱量不易擴散,極易引燃箱體和周圍的可燃物。
電氣線路自然老化。環境的影響加快電氣線路的自然老化,如風力、溫度變化、化學腐蝕、粉塵等。電氣設備與導線,或導線與導線連接處接觸不良好、松動,會導致放電火花的火災隱患。
2.2.3 人為型隱患
一些承包施工隊伍人員技術素質低,質量意識差,在施工過程中使用低價位的假冒偽劣電器產品或已明確淘汰的電器產品。
人員密集場所室內裝修追求華麗,使用大量可燃性裝修材料,電器設備位置隨意安裝,無預留散熱空間;電源導線敷設不按防火要求;接頭處理馬虎,隨意在吊頂棚內分支接線,接頭沒有設在接線盒內;裝修工程非電氣專業人員安裝電器設備。
人員密集場所開業前都實施了改造,但改造不盡完善,進戶后的電氣線路多數沒有更新或有些電氣線路自用上電以后就沒有進行過改造,加之過早建成的建筑中大量使用鋁芯電線、電纜,電氣線路設計過于節約,線路容量偏低,線路老化嚴重,導致電氣線路存在的火災隱患嚴重。
從總體上看,減少電氣火災隱患的預防對策,涉汲到科學技術上的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也涉汲到日常管理措施和我國目前體制的有機結合,綜合多年來日常防火監督所得的認知和體會,提出減少人員密集場所電氣火災隱患預防對策。
3.1 加強對電氣火災隱患的監管力度
預防電氣火災要從電氣系統的設計、安裝、使用和維護等各個環節進行安全控制,需要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加強監管。新頒布的國家消防法增加了專門的條款,對電氣產品的安全質量和電氣線路安裝質量提出了嚴格要求,建設、房管、技監等職能部門,都應當對此發揮監管職能,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電氣火災的嚴峻形勢得以有效的控制。
3.2 推動電氣火災隱患的檢測工作
電氣安全防火檢測是發現電氣火災隱患的重要手段,對電氣系統的防火安全檢查,技術性比較強,加上電氣系統的許多部件和線路都處于隱蔽狀態,單靠以眼看、手摸、鼻子聞為主要特征的傳統的檢查方法是不足以解決問題的。而借助于激光、紅外、超聲等現代檢測手段,與傳統的檢查方法相結合,加以系統化、標準化,就能夠提高消防安全工作的科技含量,提高安全檢查的質量與效率。
3.3 加強電氣防火知識宣傳和教育工作
減少火災隱患的根本途徑在于提高人們的防火意識,提高人們發現火災隱患能力,許多重、特大火災都是由于忽視用電安全,缺乏用電知識和不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造成的。在宣傳教育方面首先要在廣大群眾中大力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報刊雜志、電臺、電視臺、網絡等手段,廣泛普及用電安全知識,宣傳電氣火災隱患所潛在的危害性。
消除電氣火災隱患是防火工作中的組成部分,我國的電氣防火工作與國外相比還有差距,我們應立足本國國情,參照國外的先進防火技術和經驗,不斷的進行分析總結,探索出消除電氣火災隱患的有效措施,進而提高人員密集場所電氣防火系統的安全性,使電真正發揮出光和熱來造福人類。
[1]胡志敏.淺析電氣檢測技術在消防工作中的應用[J].消費導刊,2007(1)∶111.
[2]黃子聰.電氣火災隱患的診斷和改進方法[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0(3)∶61.
[3]王麗虹.電氣火災隱患產生原因及分類的探討[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05(9)∶16-19.
[4]龔福全.電氣火災隱患及消除措施[J].黑河科技,2003(2)∶102-103
[5]姜濤.電氣火災隱患分析及預防對策[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4(23)∶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