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學 沈江峰
基于經濟學視角的中小物流企業發展模式研究
浙江工商大學 沈江峰
本文從經濟學視角出發首先分析了當前我國中小物流企業的競爭形態和發展模式革新的迫切性,然后對我國中小物流企業的現狀、問題以及SWOT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分析,最后從經濟學視角提出了促進我國中小物流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發展模式。
經濟學視角 中小物流企業 動態物流聯盟
由于物流企業所提供的物流服務的特性使得其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存在著,從人們的日常購物中和電子商務領域等,到處都存在著對物流服務的需求。與此同時根據客戶對物流需求的不同,不同的企業所提供的服務模式的設施和模式都會有所不同,因此這些特性就決定了在市場中存在著多樣性的物流服務,也決定了物流行業存在著較低的準入門檻。因此從經濟學的視角來看,中小物流企業之間的競爭形態主要有以下表現。
首先,在物流市場上,由于存在著諸多的物流服務供應者和物流服務需求者,但是任何一個單一的賣家和買家都無法獨立決定物流市場的價格;其次,由于物流行業有著較低的準入門檻,因此容易造成物流市場的競爭者愈來愈多,并加劇了競爭的激烈程度;再次,由于物流行業的信息十分透明,因此物流需求的影響因素除了價格之外還是比較少的;最后,在中國鐵路和空運這些物流領域壟斷性較強,沒有納入競爭機制[1]。
綜上所述,對于中小物流企業在物流市場領域中存在著大量的競爭,若想讓中小物流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權,就需要根據市場的需求以及當前物流企業發展的現代化模式,推進中小物流企業發展模式的革新,同時中小物流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在市場競爭中獲取更多的市場需求,以便在激烈的物流市場競爭中獲得全勝。
從總體上來看當前我國中小物流企業還存在著大量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大部分的中小物流企業與現代物流企業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其主要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看出:
當前我國中小物流企業從規模和實力上來看都還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發展潛力和空間都十分顯著,同時中小物流企業在信息技術管理以及相應的裝備設施方面都比較落后,網絡信息化程度較為低下,這就難以提升中小物流企業所提供物流服務的及時性和高質量性。中小物流企業的整體運作依舊是物流供應鏈的最低端環節,所經營的服務范疇和盈利空間等都比較狹窄,難以形成中小物流企業的競爭優勢。
當前大多數中小物流企業缺乏一個現代化規范的內部管理模式和外部經營策略等,因此中小物流企業很難根據市場的需求提供規范化和優質化的物流服務。與此同時,中小物流企業缺乏一批熟知現代化物流運作模式和物流經營管理模式的綜合性高素質人才隊伍,當前中小物流企業的在職員工普遍素質較低,沒有充分的服務意識,因此難以在激烈的物流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權。最后,大多數的中小物流企業所提供的物流服務僅僅停留在簡單的運輸和倉儲服務,而在貨物的流動加工、信息服務以及物流成本控制等附加值較高的物流環節的服務涉及較少,沒有根據現代化物流服務的需求制定出現代化的中小物流企業物流流程設計方案[2]。
由于當前多數的中小物流企業在運作方式上還處于傳統的運作模式上,這就嚴重影響到了物流企業內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物流服務質量的優化提升,無法滿足日益高升的客戶物流需求。據統計分析當前有2/3的中小物流企業并沒有具備利用現代化物流信息技術來對物流信息進行整合操作的能力,一些已經采納現代化物流信息技術的中小物流企業由于技術標準的不統一,也造成了中小物流企業資源的浪費和運作效率的低下。
大多數的中小物流企業均是單打獨斗,利用低價和低質量的模式來進行競爭,而嚴格法律法規的缺乏不利于形成門檻較高、競爭有序的物流市場。因此導致了物流市場中中小物流企業之間存在著良莠不齊,很容易出現惡性循環競爭。而中小物流企業之間的惡性循環競爭很容易出現低價競爭以及相當資源的浪費,不利于中小物流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中小企業之間的密切合作是至關重要的。
中小物流企業發展的市場機會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第一,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消費觀念和方式的轉變使得愈來愈多的消費者對物流服務提出了個性化的需求,BTOC的物流電子商務服務有著極大的發展潛力,因此中小物流企業的物流業務的發展空間有待挖掘。第二,隨著企業之間競爭的日益激烈,許多企業將經營的中心放在核心業務上,同時將自身的物流業務進行外部,這就給中小物流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第三,我國物流行業在全球化經濟的潮流下逐步對外開放,中小物流企業面臨著國際物流公司的競爭,但是同時也給我國中小物流企業提供了更多的物流資金、物流技術以及先進的物理經營管理方法;最后,我國政府部門對中小物流企業的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無論在資金方面、政策方面,還是在物流技術方面都給予了中小物流企業高度的支持[3]。
(1)由于中小物流企業在實際運行中必須融入到供應鏈的管理中,而供應鏈中的各個物流企業之間存在著信息資源的公開共享,若中小物流企業不能在供應鏈中保持自己的核心地位,就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
(2)在全球化經濟日益開放的背景之下,中國中小物流企業必將面臨國際跨國物流企業的威脅和挑戰,若我國中小物流企業停留在原地的發展模式,將逐漸被國際物流企業沖垮。
(3)隨著網絡技術以及電子物流技術等方面的高科技逐步進入到物流行業內,更多的物流企業容易進入到物流領域中,給當前基礎薄弱的中小物流企業帶來更多競爭壓力。
(4)當前全球經濟的增長剛開始從國際金融危機中開始復蘇,國際經濟的不景氣必將給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不利于中小物流企業更廣闊市場的開拓。
當前我國中小物流企業發展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第一,我國中小物流企業在經歷了長期的發展之后開始擁有豐富的物流管理經驗、人際關系以及物流網絡等,這為中小物流企業的進一步提供了豐富的基礎優勢;第二,中小物流企業雖然從企業的規模上來看小且可利用的資金有限,但是中小型物流企業正是因為規模小才具備了更多靈活經營的優勢,且可以利用小成本和高技術手段實現物流產品服務的創新;第三,當前在國家政府部門已經開始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給中小物流企業的發展,運用先進的物流技術和網絡技術來對中小物流企業的現代化發展提供技術方面的支撐[4]。
當前我國中小物流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劣勢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中小型物流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效率較為低下,中小物流企業內部沒有形成一個體制完善、框架科學、流程優化的物流指導中心,這就容易造成中小物流企業物流效率和物流管理水平的低下;第二,中小物流企業在提供綜合性的物流服務方面能力不夠,當前我國大多數中小物流企業的物流服務主要集中在倉儲以及運輸等幾個方面,但是在貨物的包裝、配送、物流信息服務以流通加工等物流服務方面還有待開發提升;第三,中小物流企業的物流信息管理技術比較落后且物流服務所覆蓋的范圍比較狹隘,不能給客戶提供最滿意最優質的物流服務;第四,中小物流企業缺乏足夠的資金來將自己建設成一個現代化的物流服務性企業等。
從上述當前我國中小物流企業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分析,并結合當前中小物流企業發展的優勢、劣勢、發展機會和發展威脅等幾個方面的分析,可以從經濟學視角出發為中小物流企業的發展提出優化管理模式,以最大化中小物流企業的利潤。
中小物流企業長期將物流服務的重點集中在運輸以及倉儲等幾個物流服務環節,因此中小物流企業在這些領域一般都已經擁有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客戶管理網絡和物流服務網絡等,隨著中小物流企業服務范圍的日益拓展和技術水平的日益提升,中小物流企業可以趁此為客戶提供一條龍式的物流服務網絡,在低成本的前提下通過貨物交貨周期的相對延長和綜合性物流服務的提供為物流服務活動制造更多的機會。
中小物流企業可以通過提供差異化的物流服務為企業提供一個標新立異的形象機會,從而在物流行業領域形成一個特立獨行的范例,并在差異化戰略實施的同時注重物流服務產品質量的提升,逐步在物流領域和客戶心中形成一個知名性物流品牌企業,逐步在客戶心中培養起對物流企業品牌的忠誠度。中小物流企業需要根據物流客戶的需求變化采取實時動態的差異化物流服務,對市場進行科學有效的細分,對不同的客戶群體提供有針對性的物流服務,以此來展現出中小物流企業的特色、高質量、迅速的物流服務。
中小物流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物流管理的現狀和水平,將企業的客戶群體定位于某個特殊的客戶群體,并將物流市場進行區域范圍的細分,以高效、迅速、主攻的形式為物流客戶群體提供優質的物流服務,這樣可以實現中小物流企業通過低成本的手段實現特定對象的物流服務差異化,同時避免中小物流企業受到資源和物流服務水平的限制而難以為各種客戶提供多樣的物流產品服務。
中小物流企業自身規模小、資金缺乏、人力資源不足的劣勢對中小物流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阻礙,面對激烈的國際國內物流市場的競爭,中小物流企業可以以動態聯盟物流的形式增強中小物流企業之間的互補性,通過專攻于不同物流行業領域的中小物流企業之間的優勢互補形成綜合性物流服務企業聯盟。
中小物流企業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有效搜集各行各業的物流信息,通過企業之間的有效聯盟對客戶的物流需求信息進行整合,通過動態聯盟的形式對物流市場中物流的供應信息、銷售信息以及需求信息等進行實時的跟蹤分析,把握市場機遇將中小物流企業中原本分散的人力資源、物流技術資源等整合成一個高效運行的物流網絡系統。中小物流企業之間的聯盟可以從價值鏈的優勢環節出發,通過企業之間價值鏈的重構選擇附加值高的環節,通過企業之間的合作建立動態物流企業聯盟,逐步改善中小物流企業的規模、資源以及市場反應能力等方面的劣勢,充分提升中小物流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1]張江華,劉維嬌.基于產業經濟學視角的物流產業分析[J].物流科技,2010(9).
[2]劉會齊.我國第四方物流的發展模式探析—從制度經濟學視角的分析[J].生產力研究,2011(5).
[3]李躍.德州市中小企業物流發展模式探析[J].泰山鄉鎮企業職工大學學報,2008(3).
[4]張現芹,楊德志.從經濟學角度探討農村物流的發展[J].新課程學習,2011(10).
F724
A
1005-5800(2012)06(a)-1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