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學 諶貽慶 王瀟煒
從20世紀30年代一直到現在的這段時期內,國際貿易一直都在以一種非常迅速的速度發展著,一方面表現在不斷擴張的規模數量上,一方面表現在不斷創新的貿易模式上。對于產業內貿易和公司內貿易來說,作為國際貿易的重要部分,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
產業內貿易指的是一個區域在出口一種產品的時候,同時又在進口同一種產品。例如,中國在出口大眾轎車的同時,還在進口德國的奧迪汽車。按照產品的類型可以將產業內貿易分為兩種類型:同質產品的產業內貿易和異質產品的產業內貿易,第一種類型指的是在兩個區域之間互相出口和進口的產品是能夠完全替代的同質產品,第二種類型又可以分為基于產品垂直差異的垂直型產業內貿易和基于產品水平差異的水平型產業內貿易。通過調查我們得出,由于多個因素的影響,異質產品之間的產業內貿易占多數。
異質產品,也就是說,這些產品之間存在著差異,不能互相替代。這些產品之間的差異又分為兩種情況:垂直差異和水平差異,前者指的是產品之間存在質量檔次上的差異,后者指的是產品的某些屬性是相同的,但是這些屬性的組合不同。
由于異質產品差異的類型不同,產業內貿易發生的原因也各自不同。從垂直差異的角度來說,不同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檔次有不同的需求,這往往是由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決定的,對于那些收入較高的,則對質量要求較高,相反,對于那些收入較低的,則對質量要求就會較低,這樣,為了滿足更大范圍消費者的需求,就可能會出現低收入區域進口高檔產品而高收入區域進口低檔產品的產業內貿易;從水平差異的角度來說,從整體上來說,消費者更喜歡好的產品,不同區域的消費者對彼此具有相同質量檔次的不同品種的同類產品有所需求時,產業內貿易就隨之發生了。
多樣性和相似性的不同區域消費者的需求偏好,能夠引起產業內貿易的發生,而收入水平又決定了需求偏好的多樣性和相似性。
對于那些收入水平較高的區域,具有比較復雜的消費需求結構,這是由于消費者更注重滿足自身的消費需求,此時,產品差異的影響就體現出來了,消費者可能會因為一點點產品間的差別而得不到滿足而放棄這種產品;對于那些收入水平較低的區域,具有非常簡單的消費需求結構,這是因為消費者更重視的是產品的使用價值。對于那些收入水平越接近的區域來說,他們的消費需求也會越相似,也就具有相似的需求結構和產業結構,這種相似性越高,他們需要進口的產品就越可能相同,它們之間就更容易發生產業內貿易。
在不同區域內的公司,如果他們之間具有相近或相似比例的生產要素,在專業化規模生產的前提下,生產效率不斷提高,生產成本隨之不斷降低,進而在國際市場上提高了本產品的競爭力,然后不斷擴大出口規模。因此,只要能夠提高收益,無論兩個區域是否具有相同的資源條件和技術水平,都能夠促進產業內貿易的發生。
總之,只要經濟達到了一定水平,在上面三個條件的影響下,產業內貿易必然會發生。
公司內貿易,也就是企業內貿易,指的是國際商品的流動是在跨國公司的控制下進行的,也就是說這些流動發生在跨國公司的子公司之間或子公司與母公司之間。世界五百強之一的拜耳集團,2011年第三季度,在經過了對貨幣與資產的組合調整后,其銷售額達到了86.70億歐元,比同期增長了1.0%。
在跨國公司中,有一種分工形式我們稱之為垂直式或垂直專業化,也就是說,在跨國公司中,由不同區域的子公司完成某種產品的不同生產階段,這一生產階段的子公司的零部件或中間產品都是從其他子公司或母公司輸入的,生產完成后再輸出到其他子公司或母公司,這就是垂直貿易,這是由于不同區域具有不同的要素稟賦,在要素投入方面差異很大。但是,公司內貿易也不僅僅是由區域要素稟賦差異引起的,公司的特定優勢也有可能引起公司內貿易,這些特定優勢有:融通資金、進入市場、公司規模和技術與創新的優勢等。伴隨著跨國公司的國際化,其母公司將中間投入品輸出到子公司進行加工,或者從一個區域子公司中輸入上游產品,再將其輸入到另一個區域的子公司中進行加工并銷售,不斷擴大公司內貿易。
綜上所述,引起公司內貿易產生的條件主要包括:首先,公司內貿易避開了高成本的外部市場,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其次,確保在市場轉移中知識資產的穩定性,壟斷技術優勢;再次,特定優勢的充分發揮,提高產品競爭力;最后,價格轉移過程中高額利潤的獲取。公司內貿易廣泛展開后,將外部市場的作用通過內部市場發揮出來,有利于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和實現生產要素的最優配置。
2.2.1 產業內貿易和公司內貿易之間的關聯
(1)兩者的形成非常像國家的特征,這是因為它們首次都出現在無論是人均收入還是生產技術和資源稟賦都非常高的區域,而且兩者都既可以發生在兩個經濟發達的區域之間,也可以發生在經濟發達和經濟不發達的兩個區域之間。
(2)兩者具有非常相似的產業階梯分布,一方面,在制造業中發生兩種貿易的機會都更大;另一方面,兩者都符合相同的規律:產業具有較高的技術密集程度,產業內貿易和公司內貿易在該產業中都占有較大的比重。并且,在以下幾個領域內產業內貿易和公司內貿易都占據著較大的比重:食品、紡織、造船、汽車、計算機、化工、醫藥、航空和機械等。
(3)兩者都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在實踐中得出:發展中區域的產業內貿易水平要低于經濟發達的區域,非新興工業化區域的產業內貿易水平要低于新興工業化區域。與此一致的是,經濟發展水平越低,其內部化率也就越低,也就是說,發展中區域的內部化率要低于經濟發達區域的內部化率,非新興工業化區域的內部化率要低于新興工業化區域,如拜耳集團2011年在對貨幣與資產進行了組合調整以后,其銷售額增加了4.8%,而其中的新興市場占總銷售額的比率更是提高了9.5%,新興市場占據了較大的份額。也就是說,一個區域的產業內貿易和公司內貿易水平是與該區域的國民生產總值成正比的。
(4)兩者中都含有壟斷競爭。壟斷廠商、寡頭廠商和壟斷競爭廠商是產業內貿易的主體。跨國公司是公司內貿易的主體,無論他們是否具有非常強大的市場力量,一定的壟斷實力是他們一定具備的。換句話說,非完全競爭廠商同是兩者的主體。
2.2.2 產業內貿易和公司內貿易兩者之間的差異
(1)兩者面對的市場是不同的,產業內貿易面對的是外部化市場,公司內貿易面對的是內部化市場,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經濟實體組成的公司我們才稱之為跨國公司,它是一種國際性大型企業,它能夠從事生產、銷售以及其他多種經營活動。跨國公司從事的經濟活動都是全球性的,所以其中最關鍵的一環就是各種供應渠道的正常獲取。一般只有兩種渠道可供選擇:一種是在公司外部的市場進行交易,一種是進行公司內部貿易。對于前者來說,外部市場因為具有不完全性的特點,為此,給跨國公司帶來很高的成本,為了降低成本,只能內部化其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跨國公司要想能夠正常地生存下去,其內部市場是不可或缺的,這樣,公司內貿易就產生了。但是,主要立足于外部市場進行的產業內貿易,它是生產或經營同類產品的處于不同區域的公司與其他區域的公司互相進出口產品的過程。
(2)兩者具有不同的價格形成機制,對于跨國公司而言,它主要面對兩個市場:一個是受價值規律作用和供求關系影響的獨立與跨國公司存在的外部市場;一個是不受價值規律作用和供求關系影響的,只為了整體的公司利益提供服務的內部市場,其運轉過程也是轉移價格的過程。這里所說的轉移價格實質上就是根據全球戰略目標,跨國公司將商品和勞務在子公司與子公司之間或子公司與母公司之間進行交換的交易價格,這一價格的定價不是根據國際市場價格水平或生產成本和正常的營業利潤來進行的,而是在母公司的全球性經營戰略和子公司所在區域的現實情況的基礎上,由人為確定的,所以,制定出來的價格往往是遠遠低于生產成本的或者遠遠高于生產成本的,而產業內貿易價格的制定是由外部市場決定的,受到價值規律的作用和供求關系的影響。
(3)兩者具有不同的考察貿易視角。產業內貿易是從國家的視角對國家進出口同類商品的交易行為的研究;而公司內貿易則是從公司的視角對全球公司體系(子公司與母公司之間以及子公司與子公司之間)內部商品流動狀況的考察。
(4)兩者具有不同的產品特征。在產業內貿易中,流動的產品都是一些制成品,也就是說他們都是同一產業內的同類產品,而不管其是否具有垂直差異還是水平差異還是同質產品。這些產品的特點都是滿足具有相似性的要素投入或者具有替代性的產品用途的制成品,而在公司內貿易中,流動的產品既有等待銷售的最終產品,也有需要進行組裝或加工的中間產品,在中間產品與最終產品之間不會有具有相似性的要素投入或者具有替代性的產品用途的相同特點的。
(5)兩者具有不同的分工基礎。產業內部分工引起了產業內貿易的發生,公司內部分工引起了公司內貿易的發生。一種新的國際分工格局伴隨著公司內貿易的產生逐漸產生了,那就是跨國公司國際分工,這種比較新穎的分工形式,是一種更加精細的生產分工方式,只要最終能夠實現資源配置和利用的最優狀態,生產協作可以超越任何的空間限制。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公司內貿易產生的發展,一方面可以替代國際市場對資源的配置,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另一方面,還可以將交易體系和國際分工在公司內部創造出來,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成本的節約和最大效益的獲得。
[1] 陳茂直.垂直專業化貿易、公司內貿易和產業內貿易的對比研究[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8(06).
[2] 朱剛體.產業內貿易、公司內貿易和公司競爭優勢[J].國際貿易問題,1993(07).
[3] 劉文革.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產業內貿易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03(04).
[4] 盛文軍,廖曉燕.垂直專業化貿易、公司內貿易與產業內貿易:兼論中國企業的競爭戰略選擇[J].世界經濟,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