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瑋,王 敏
(1.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0;2.富春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6)
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斯坦福大學在其研究園內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信息產業園區——硅谷(the Silicon Valley)。此后,科技園區、工業園區、農業園區或者類似的經濟園區也在其他國家紛紛發展起來,不少都成為帶動區域發展、促進產業繁榮的典范。
作為“規模經濟”和“科技經濟”典型代表的電信企業,為確保企業戰略的及時落地、通信業務的高速發展以及最新技術的研究驗證,也紛紛把目光投向大型信息產業園區。無論是中國移動的南北基地,還是中國電信的信息園區、中國聯通的西北基地,都是希望在一個較大規模的建筑園區內,建成以信息產業和科技服務為平臺的國際化運維中心、研發創新中心和交流展示中心,并實現跨區域、跨領域、跨業務的立體化研發、生產和運營、支撐。
信息產業園區在很多方面都有著產業園區的共同特點。例如,均需要進行大規模的建筑施工,項目大、周期長,而且參與方和操作環節眾多。再例如,由于需要擔負宣傳示范和參觀交流的職能,因此一些最前沿的IT技術、最新設備往往首先在園區內使用。
除此之外,我國的信息產業園區也有著自身的一些特點。首先,以運營商為投資和管理主體的信息產業園區一般立足于為電信運營商自身生產服務,為集中發揮規模效益,往往會作為大規模的數據業務中心、國家級數據災備中心、全球性網絡支撐維護中心等核心應用基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次,作為IT技術集中運用的行業,信息產業園區對生產、辦公、運營、管理的流程化、標準化、智能化和高效率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再次,園區需要為大量國際和國內進駐公司提供高標準的生產環境和人性化、高品質的生活環境,并提供優質的支持和服務。
當前,多數信息產業園區規劃的研究與實踐都集中在自然景觀、建筑布局、招商措施等。在園區前期建設、生產運營和日常管理過程中所必需的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卻很少花大力氣認真規劃。沿襲傳統模式設計和部署的信息化系統,在使用中容易出現不能很好滿足園區內不同領域或者專業需求等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園區的建筑規模巨大,以工具型工程項目管理的系統為主的傳統項目管理手段不但費時費力,而且難于駕馭園區大型復雜的施工局面,給建設的工期、費用和質量控制帶來不少問題。
·園區日常生產辦公所需的OA (office automation)系統大多沿用企業現有的管理信息系統,雖然在郵件、文件流轉、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能夠滿足基本需求,但在特定項目管理、園區生活服務、對外Portal示范上仍不能提供高水平的信息化支撐手段。
·很多建成后的園區運營管理往往照搬房地產物業管理系統,而這些信息化系統雖然在建筑資源管理、園區監控方面有一定作用,但是在園區主管部門所關注的綠色機房、節能降耗等特殊關鍵要求上往往有所欠缺。
由此以來,為了滿足一些迫切的應用需求,原有MIS不得不再增設一些外掛系統或者功能類似的子系統,從而把整個系統弄得更加凌亂。逐步出現流程割裂、成本上漲、全局架構管理缺失等問題后,園區的MIS很可能面臨應急式、分散式、煙囪式、蛛網式的建設方式。因此,非常有必要一開始就從信息產業園區生命周期的角度對信息產業園區的MIS進行整體性規劃。
MIS的概念對大家來說并不陌生,這里重點談一下信息產業園區MIS規劃的基本概念。園區的MIS規劃是指在理解信息產業園區主管部門工作職責和評估企業信息化系統現狀的基礎上,結合行業信息化方面的最佳實踐和相關功能需求以及對最新信息技術發展的認識,提出信息產業園區MIS的核心業務需求,并據此規劃和設計總體功能架構,進而全面系統地指導MIS的建設方案和演進策略。
一個園區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分為兩個主要階段:一是決策與建設階段;二是使用或運營階段。第一個階段的工作內容主要包括園區土建和生產應用系統建設;第二個階段主要包含生產辦公和物業管理兩個方面??傊?,在一個完整的園區生命周期內,大型信息產業園區MIS的主要作用是滿足園區建設、管理和運營3方面的需要。
為了在規劃中既體現出系統性和完整性,盡可能避免日后出現補救式升級擴容,又要充分體現出系統的新穎性和先進性,在信息產業園區的MIS規劃中,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
·整體性原則:系統平臺和核心功能的一體性規劃,具有擴展性和靈活性。
·創新性原則:結合園區主題,引入創新的理念,成為信息時尚的表率。
·生態性原則:注重信息技術在節能減排、綠色環保中的應用,與園區環境友好結合。
·個性化原則:針對不同用戶群體,提供適合的信息化服務,以用戶體驗為中心。
和其他功能定位比較專一的產業園區不同的是,信息產業園區的MIS規劃面臨著建設、生產、辦公、生活、交流、商務、示范等多方面信息化要求的挑戰。按照IT支撐系統規劃的一般要求,信息產業園區的MIS規劃主要包括功能框架規劃和技術框架規劃兩大部分。
這里從信息產業園區生命周期的尺度提出一個參考性的MIS功能架構。經過對核心應用需求的匯總整理,可以將園區MIS規劃為3類用于實現特定業務目標的功能子域,包括:面向園區建設的工程項目管理信息系統(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PMIS)、面向園區維護運作的運營信息管理系統 (oper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OMIS)以及貫穿于整個園區生命周期內的辦公管理信息系統 (offi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FMIS)。由于篇幅有限,這里,只是對MIS功能框架中的這3個主要功能子系統的作用做簡要介紹。
(1)PMIS
對園區建筑工程建設項目信息和數據進行收集、存儲、處理、傳播,所有參與單位共享一個信息集合體,實現對基建等項目的工期、費用、質量等方面的統籌和動態管理。
(2)FMIS
即傳統意義上的OA,主要用來滿足辦公自動化及事務處理信息化的需要以及各項日常業務的信息交流、溝通,增強業務處理能力和提高辦公效率。
(3)OMIS
主要負責園區建成后設施的運行維護與物業服務,園區內企業的管理和服務以及各類運營信息與服務信息的收集、傳遞、存儲、處理、維護和使用。
從IT實現角度看,MIS的技術規劃是系統功能的抽象。通過抽象,進一步對功能框架中不同業務應用進行能力聚合和分層,避免業務流程和業務功能之間的緊耦合,從而使應用結構清晰化和層次化,保證在規劃階段消除系統建成后可能出現的“功能重疊”、“數據分散”和“擴展性差”等問題。
參考當前業內最佳實踐經驗,建議將信息產業園區MIS的技術框架規劃為以下3層。
(1)交互呈現層
為各類用戶直接提供基于C/S、B/S架構的圖形用戶操作界面,負責向應用管理層和數據服務層發出各種指令。支持多終端、多路徑訪問操作,并提供企業或者組織的運行、管理和決策功能。
(2)應用管理層
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子系統、園區運營管理信息子系統和信息化系統公用應用子系統。其中,公用應用子系統主要負責辦公自動化,既提供完成基礎功能的應用模塊,同時又可以作為一個穩定、高效的通信平臺為其他兩個子系統服務。
(3)數據服務層
它與各種被管設施、傳感器、采集器等直接交互信息,完成對MIS所需的各類原始數據的采集。支持來自不同設備、單位、個人采集或者輸入的信息。它以其龐大的數據庫和數據分析功能輔助各方人員優化管理流程、跟蹤工作動態、提升資源調配等。
圖1給出了MIS規劃主要內容的示意,簡要反映出從調研分析到功能框架規劃直至技術框架規劃的整個流程以及每一個階段主要的成果輸出。
難點一:由于信息產業園區MIS的應用需要跨多領域、多專業,而各個方面對于信息化系統建設目標要求迥乎不同,如不加注意,很容易偏離“整體性”原則。因此,需要在需求調研和前期規劃中,不斷詢問、整理、分析,一方面使需求層次結構更加清晰;同時也幫助各個使用單位進一步理順思路,完善需求、屏蔽規劃范圍以外的內容,最終確定MIS規劃的需求目標。
難點二:在規劃中遇到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規劃方法的選擇,換而言之,即是否需要在一定方法論的指導下進行MIS規劃。在業內,很多知名咨詢公司都用自己的方法論指導系統規劃,如IBM的ITSP方法論、惠普的ITSA方法論、埃森哲公司的EAP方法論等。這些方法論在規劃的前期準備、現狀診斷、藍圖流程、應用架構等方面都有著豐富的應用實踐,完全有能力在規劃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也應該看到,我國信息產業園區的投資者和使用者往往都是運營商,他們的信息化系統建設往往不是白紙一張,重新開始的,多數都有自己的個性主張,或者屬于從上至下驅動的。因此在借鑒成熟方法論指導的基礎上,要注重現有管理體系與MIS之間的銜接性,并在規劃中始終貫徹企業戰略,最終回饋到MIS對企業業務架構支撐的目標上。
難點三:在規劃和實現之間的平衡過程中,當前,很少能有成熟的、滿足信息產業園區的全部規劃需求的軟件。因此,一定要正確把握功能規劃、技術規劃與現有技術和產品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既可能是現有產品無法滿足某些特殊功能需求;也可能是規劃中的某些不合理功能需求造成的。因此,就需要參考行業最佳實踐,認真分析是否需要對規劃進行調整,還是采用個性定制的方式盡量滿足需求。

圖1 信息產業園區MIS規劃內容示意
進入 21世紀以來,以 RFID、GPS、GIS、3G以及 SOA等為代表的IT基礎信息技術創新,大大豐富了信息化系統基礎數據的來源、信息組織和傳遞方式。因此除了工程項目管理、日常辦公管理外,信息產業園區在MIS規劃中更應該突出如何充分利用這些新興的信息技術來適應與完善園區建設、生產、辦公、生活等諸多需求,同時提升MIS的技術水平,增添亮點。
例如,園區中的IDC機房的能源利用效率PUE指標監控、機房資源的精細化管理等,都可以在園區信息化系統中創新實現。利用RFID技術,實現施工現場、機房設備的實時監控、報障、維修和防盜管理,并提供預警功能和機制。利用三維虛擬技術,實現機房資源的可視化呈現,并利用互動觸摸屏,實現機房的資源查詢、虛擬巡游和問題分析等。
此外,可以利用GIS/GPS技術,對園區內的車輛進行GPS定位,還可通過電子站牌及手機客戶端實時查詢位置信息;使用二維碼、RFID、GPS等技術,可以實現訪客自助導航、訪客自助登記、交通信息查詢、訪問樓層查詢導引等功能。這些既實用又新穎的功能都可以在規劃中體現出來。
從近些年大型MIS建設成果來看,很多都存在著投資逐年增加、個性化系統不斷增多、模塊通用性差、信息孤島無法解決等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要歸咎于缺乏一個良好完善的規劃,或者規劃的目標沒有最終落地。在大型信息產業園區的建設中,與傳統專注于企業辦公管理的MIS相比,還需要很多外圍支撐系統。因此園區MIS規劃視角不能局限在各個專業領域,各自獨立;更應該幫助企業充分集合各方的智慧、經驗;發現其中的戰略機會,進行整體架構規劃。在整體性規劃的基礎上,確保系統的擴展性和先進性。
我國的大型信息產業園區往往由電信運營商為投資建設主體,在區域選擇、功能定位、布局規劃上無一不從電信企業所面臨的大背景以及未來產業發展、戰略實施為出發點。因此,MIS規劃的架構藍圖、演進方向、實施措施也需要關注和重視這些方面,從而最終幫助企業保證信息化系統與企業發展的高度協調。
1 賈曦.重慶市物流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構建與運營對策建議.中國科技縱橫,2010(10)
2 張慧.建筑施工企業ERP系統規劃分析.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9)
3 高樹亭.物流園區信息平臺系統規劃框架探討.交通標準化,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