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理財首選儲蓄
人力資源網站前程無憂發布了一項關于白領儲蓄理財狀況的調查。數據顯示,儲蓄是白領理財方式的首選,在所有受訪人群中有34%的人表示可以在“3~5年內(包括5年)”存到10萬元。20.56%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目前進行儲蓄的最大動力就是“買房/裝修”,超過養老、投資成為占比最大的動因,而受調查人群中有將近一半的比例是工作1~3年的年輕人。
關注點:中國人為什么愛存錢?因為理財方式的單一來源于人生目標的高度同質化。先別急于給青年更多的理財規劃,而要給他們更寬松寬容的社會環境,讓他們有更豐富多樣的人生規劃。
江蘇校車
2011年12月12日,江蘇豐縣首羨鎮一輛核載52人的校車在行駛中發生側翻,15名學生搶救無效死亡。
關注點:甘肅校車事故還未滿一個月,又一起校車事故發生了。為了把校車安全問題真正納入法制的軌道,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公布《校車安全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已進入征求民意階段。這一立法速度已算高效,然而卻依然沒能趕得上挽留江蘇這15個孩子的生命。時不我待,請記住: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
新生代進城務工者住房難
《新生代進城務工者婚戀生活狀況調查》顯示,已婚新生代進城務工者在城市生活有五大困難,“沒有合適住房”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子女入托/入學難,費用太高”、“缺乏社會保障”、“家庭收入偏低”和“無力贍養老人”。
關注點:全國婦聯副主席、中國家庭文化研究會會長洪天慧說,調查數據顯示,75.2%的已婚被調查者有孩子。孩子與父母一起在城市生活的占42.7%,跟父母其中一方在城市生活的占15.5%;在老家跟老人一起生活的占39.5%。可以看出,已婚且有孩子的被調查者中,58.2%的孩子已經進城與父母雙方或一方一起生活。舉家進城,對于夫妻團聚和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均有益處,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發展趨勢。
2055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峰值
最新預測顯示,我國已經進入并長期處于老齡化社會,這是21世紀中國的一個重要國情。未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大體分四個階段。2011年~2022年是加速發展階段,老年人口年均增長730萬;2023年~2035年是快速發展階段,老年人均增加1100萬;2036年~2054年是高位發展階段,老年人口增速放緩,年均增加336萬;從2055年起,老年人口達到4.72億峰值后開始緩慢減少。
關注點:當下的中青年,正是2055年前后老齡化人口的主力人群。遙想晚景,我們是否真的準備好了?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表示:“我國從2011年開始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期,未來人口老齡化形勢比原來預測的要嚴重,而且人口快速老齡化與高齡化、空巢化相交織,與經濟轉型、社會轉型和文化轉型相伴隨,給應對人口老齡化增加了新難度。”我國養老機構面臨“注冊難、選址難、經營難、招工難、 管理難”等問題,發展明顯滯后于人口老齡化程度和速度。
面試寶典
最近,一份“面試寶典”在網上熱傳。作者是去年從北大畢業的女生黃曄。她抱著“體驗不同公司面試”的態度,用三個月時間給60多家公司投簡歷,參與70多次筆試、面試。依據面試經歷寫下近3萬字的“面試寶典”。
關注點:黃曄認為,展示最真實的自己是關鍵環節。“依我的面試心得,一定要找一份喜歡的工作,哪怕剛開始薪水低也沒關系。做自己喜歡的事,相信會有更好的發展。面試的時候,不要不自然地‘裝,一定要做好自己,哪怕覺得自己很平凡,但敢于表現真正的自己,往往最受面試官欣賞。”青年熱捧“面試寶典”,恐怕更在于此:面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了解真正的自己。
責任編輯:陳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