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貧困癥
高薪貧困癥是都市白領群體特有的焦慮癥之一。從社會學角度來說,它表現為白領薪水高,但因為過高的債務和生活成本,常有收入不抵支出的“相對貧困”,及由此帶來的緊張焦慮感。
從職業生涯發展的角度說,可以理解為部分職場人擁有較高的收入,但職業價值感不足,職業規劃不清晰,內心訴求未得到滿足,因而產生的職業心理焦慮。起初,他們并不知道工作上的成就感不單單靠金錢來滿足,一段時間后,單一、偏頗的價值觀將他們帶入迷惘:工作無趣,成就感越來越低,工作動力越來越小,感覺自己就是一臺機器。
對于高薪貧困癥患者來說,尋找興趣、重新進行職業規劃、不斷提升技能、經營好職業興趣、讓自我價值找到可實現的平臺,這些舉措相當重要。
饑餓營銷
饑餓營銷,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產量、限量版、預訂款等舉措,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系、制造供不應求“假象”、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也達到維護品牌形象、提高產品附加值的目的。
“饑餓營銷”是把雙刃劍,蘋果公司的“可控泄露”戰略為其贏得了全球市場,而也會有不少品牌因過分的“饑餓”讓用戶失去了耐心。
最具幸福感月
去年12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對外公布2012年部分節假日安排。安排指出,2012年1月份元旦和春節放假天數共計10天,元旦放假3天,春節放假7天,包括周末休息,1月份共休息14天,工作天數為17天。這一月份被網友稱之為史上最具幸福感月。
在“鴨梨山大”的社會生活中,網友們擅長自己找樂。當然,歡樂總是短暫,假期很快過完,日復一日的工作才是生活常態。努力把每天過得幸福,讓一年不止有一個最幸福月,恐怕更為積極。
空間變換讓人更健忘
有沒有試過,當你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或者穿過門廊之后,會忘了自己想要干什么?科學家發現,這不是因為你特別健忘,而是很多人都會犯的毛病,它與我們大腦如何處理三維空間信息的方式有關。
研究者發現,相比呆在一個空間里不動,當從一個空間走入另一個空間,我們更容易遺忘自己打算要做的事情。研究者稱之為“位置變更效應”。當我們在不同房間之間走動,想回憶起某事也會花更長的時間。
研究者認為,當我們從一個空間轉移到另一個空間,會讓大腦發生類似“重啟”的過程。大腦會將注意力轉移去觀察新的周邊環境,而在舊環境中發生的一些事情和經驗被自動歸進了“檔案庫”,有時候再回憶起這些事會變得不那么容易。
五大國碳排放占全球一半
2011年12月1日,由英國梅普爾克羅夫特公司風險分析專家編纂的報告指出,位于名單前列的10個國家占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2/3。這份名單是在南非德班聯合國氣候會談期間對外公布的。中國、美國、印度、俄羅斯和日本五國位于該名單最前列,緊隨其后的是巴西、德國、加拿大、墨西哥和伊朗。
早在幾年前就超越美國成為頭號排放國的中國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當量為94.4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這一指標涵蓋了二氧化碳及其他可留存熱量的氣體,如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 在發達經濟體中,美國產生的二氧化碳當量為65.39億噸——其人均排放量在大國中名列第一。
三世同堂歷史不過3萬年
最新研究顯示,直到大約3萬年前,人類祖先的壽命才延長到可以過上三世同堂的生活。在這之前,孫輩們還沒有出生,爺爺便去世了。
人類學家雷切爾·卡斯帕里表示,通過檢查尼安德特人的牙齒記錄,她的科研組確定13萬年前“沒有一個人活到超過30歲”,這是他們變成祖父母的年齡。
然而當研究人員著眼于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歐洲人時,他們發現老年和年輕成人的比例是20:10,這意味著此時有很多人已經可以活到見著他們的孫輩出生。科學家總結說,“人類進化后期成人的數量激增”,但是目前還無法解釋這一現象。不過顯而易見的是,更長的壽命給早期人類社會帶來巨大好處。祖父母不僅增加了群體的“經濟和社會資源”,而且他們還把傳統狩獵技術等“文化知識”傳授給后代。
這些新發現或許還解釋了人類數量在減少到不足千人后,是如何迅速增加的。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稱,移民歐洲和亞洲的群體一度只有1200人。然而,可能是長壽促使人口迅速增加,人類社會隨之發展壯大。
責任編輯:趙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