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環,馬 鐳,馬 超
(昌吉衛生學校,新疆 昌吉 831100)
外傷包扎技術是外科及護理、急救教學的基本操作技術,學生只有經過反復的實訓,才能達到掌握該技術的目的。由于紗布繃帶在教學使用后常毛邊外翻,且多絞鎖成團,基本不能回收再利用,而實訓教學中學生要反復進行操作練習,練習人數多且使用頻率高,反復購置紗布繃帶使教學投入成本大,造成了資源過度的浪費。筆者在多年的包扎實訓教學中,利用白棉布自制包扎教具繃帶和三角巾替代醫學紗布繃帶和一次性三角巾,發現其具有仿真效果好、可高頻率反復使用、節省費用、減少垃圾等優點。現將制作和使用方法介紹如下。
(1)購買市售純棉白布 7~10 m,將其裁剪成 70~100 cm ×1、3、5、7、10 cm 的條狀。
(2)將裁剪好的長布條用鎖邊機將毛邊單層鎖邊。
(3)依人體包扎部位所需長度的大小,可將布條制作成不同的長度,并分別卷軸后備用。
(4)根據班級人數多少,將每種型號繃帶制作5~6 條。將制作好的卷軸繃帶用1 米見方的包布打包或容器收納備用。
(1)購買寬1 m的市售純棉白布15 m,將其裁剪成邊長為1 m的正方形。
(2)將每一塊正方形分別對折裁剪成兩個等腰三角形。
(3)將裁剪好的30 塊等腰三角巾用鎖邊機將毛邊單層鎖邊。(4)準備多根布條以備在三角巾使用中隨時增加其長度。(5)將制作好的三角巾和布條用包布打包備用。
2.1.1 繃帶長、寬的選擇 依包扎部位和傷口大小的不同、選取不同長度和寬度的布繃帶,進行包扎示教和學生訓練。如頭頂的回返包扎應選擇5 cm 寬、長度以頭頂回返、起始和結束各環頭三圈包嚴傷口為宜;手背和手掌的“8 字包扎”應選擇3 cm寬、長度以包嚴傷口為宜;手指的包扎選擇1 cm 寬的繃帶、肩部包扎選擇7 cm 寬的繃帶、胸背部包扎選擇10 cm 寬的繃帶,長度以包嚴傷口為宜。
2.1.2 訓練方法 每兩名學生一組,分別領取不同寬度型號的繃帶進行練習,練習過程中組間可交換使用。學生訓練后將繃帶隨手卷軸以備再次使用。
2.1.3 使用后的處理 繃帶的洗滌可用普通洗衣粉手洗或洗衣機清洗;在晾曬時必須拉平,干透后才能再卷軸;卷軸后打包收納備用。
2.2.1 訓練方法 每兩名學生一組使用一塊三角巾,一名學生扮演患者,一名學生扮演醫護人員。“醫護人員”對“患者”身體各部位進行三角巾包扎訓練,并在包扎結束后進行角色互換。
2.2.2 三角巾的使用 根據身體包扎部位的不同,小面積傷口可將三角巾對折成小三角形,如手部的包扎;大面積傷口或特殊部位傷口包扎,三角巾使用長度不夠時,可結布帶以增加長度或方便固定,如上肢、肩部、胸背部的包扎;雙側臀部面積大且對稱,可兩塊三角巾對接進行包扎和固定。
2.2.3 使用后處理 三角巾的洗滌可用洗衣機水冼,甩干拉平后晾曬,待干透后折疊成小三角形收納備用。
(1)制作繃帶、三角巾的材料要選取優質純棉白布,且制作前對白布要先進行縮水處理。
(2)裁剪繃帶、三角巾時邊線要裁剪整齊,不能使用撕扯的方法,以免毛邊過多影響鎖邊及寬度的標準性。
(3)備用過程中,要將三角巾折疊成小三角形,且繃帶要始終保持卷軸狀,以免形成皺褶影響使用。
(4)清冼后的繃帶和三角巾一定要先拉平再進行晾曬,以免繃帶形成皺褶不能卷軸、三角巾形成皺褶不能平鋪包扎部位,從而影響收藏和使用。
經上述方法制作的自制繃帶和三角巾,只要在每次訓練后清點個數、清洗保養,就可在反復使用10~15年后再進行更新;自制繃帶和三角巾對教學場地亦無特殊要求,既可以在實訓室、教室使用;也可以在露天場地進行現場實訓模擬教學;還可以用于對群眾救護知識的普及培訓。自制教具的相應材料既購買方便,又制作簡單,只要講清要領,普通的裁縫鋪均可完成標準制作,在外傷救護實訓教學中便于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