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彩萍
(甘肅省委黨校,甘肅 蘭州 730070)
衛生職業道德是指從事衛生行業的人在醫療活動中所遵循的道德規范、準則、情操和品質的總和。古人云,“無恒德者,不可以作醫”。《日內瓦宣言》也明確要求醫生把病人的健康和生命作為首要關心的事。這說明醫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醫德才能行醫。當前醫患關系的惡化迫切需要加強和改進衛生職業道德教育,因而衛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實現途徑成為衛生職業道德教育探討的重點問題。具體來說,就是從開設衛生職業道德教育課程,在專業課教學中滲透衛生職業道德教育,樹立和發揮醫學生衛生職業道德的主體意識及作用幾個方面來實現衛生職業道德教育。
(1)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醫學道德。我國最早的醫書《內經》就提出了醫者“濟群生”的道德觀念。古語曰“不為良相,即為良醫”。東漢時期,張仲景官至長沙太守,因癘病流行,尸橫遍野,其家族成員200余人,在10年內死亡2/3,遂“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發奮研究醫學,著成《傷寒雜病論》一書,救人無數,被后世尊為“醫圣”。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講道:“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后,自慮吉兇,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凄愴,勿避艱險、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毕蜥t學生明示了作為一名醫生應該具有的尊重生命、愛護病人和獻身醫學的精神,樹立了一個“蒼生大醫”的榜樣。
(2)宣傳現代優秀醫療工作者的光輝事跡。現代的白求恩、趙雪芳、吳孟超、林巧稚等都是醫療行業學習的典范,這些優秀醫療工作者醫術精湛、德藝雙馨,他們對廣大醫學生起到了強大的職業道德感染力。鐘南山曾說,醫德主要體現在想方設法為病人看好病?!跋敕皆O法”是指醫生對病人負責任的態度;“看好病”則指醫生應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因此,只有將衛生行業時代先鋒的光輝事跡深入學習、道德內化,才能把衛生職業道德教育做深、做細、做實。
(3)發揚西方優秀傳統醫德。古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也強調,無論至于何處,遇男或女,貴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的目的,為病家謀幸福。這是人道主義思想在西方醫學道德上的體現。1968年,美國一位學者出版了《生命教育》一書,提出必須關注人的生長發育與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諦。因此,有研究指出應將生命教育納入到衛生職業道德教育中,即從設置生命教育課程,健全生命教育體系[2]方面指出只有與教師、醫學生共同分享生命教育理念,衛生職業道德教育才更具生命力。
(1)以負面人物為例進行道德鞭策。如“鄭筱萸案件”。鄭筱萸是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在任職期間,嚴重失職瀆職,收受賄賂,袒護、縱容親屬及身邊工作人員違規違法,造成假藥、劣藥和低質貴藥大肆泛濫,造成許多家庭傾家蕩產、痛失親人,鄭筱萸最終被執行死刑。通過該案教育醫學生,使其明白公眾利益大于一切,任何公職人員,如果不將公眾利益放在首位,對百姓造成危害,即使官位再高、權力再大,也不能逃脫法律的制裁。
(2)加大對重大消極事件的曝光。如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報道的“齊二藥”假藥案,《焦點訪談》報道的“欣弗”劣藥案,《新聞調查》報道的“三鹿奶粉”事件等。只有將這些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事件真實、快速、準確地加以曝光,才能讓制假、售假者名譽掃地,讓違法犯罪分子無立錐之地,才能使衛生職業道德建設持續、快速、健康地推進。
(3)加強對醫患關系前沿領域新情況、新問題的研究。近年來,社會上和學術界普遍熱議醫患關系“次道德”現象。有的研究者指出,醫患關系中“次道德”現象是相對于社會普遍存在、被大家所認可的道德行為來說的,即它不屬于社會的主流道德。這個“次”,可以理解為第二等的、低于或次于最好的、瑕疵,也就是善中有瑕疵,是不完美的善,即善中有惡;也可以理解為其次,也就是在惡之后的善,即惡中有善[3]。因此,如何看待和解決這一問題已成為衛生職業道德教育領域關注的焦點。
(1)引導醫學生樹立法制意識。醫療風險是醫學生從業后面臨的一大考驗,醫療風險問題突出、風險發生率日益增高已成為醫療衛生管理中的棘手問題。教師應通過法制教育,引導醫學生依法辦事,嚴格規范職業行為,自覺維護國家和集體利益,廉潔奉公,不做違法亂紀的事;醫學生自己要通過學習《執業醫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深刻認識到自己將來從業時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從而更好地為病人提供服務。
(2)積極探尋破解醫患矛盾的法律方式。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醫療保障體系和風險共擔機制。在醫療行業引入保險制度,使醫生的職業保險與職業責任融為一體,確保處理醫患矛盾時有科學有效的應對預案和機制。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醫德醫風監督機制。首先要建立醫患之間監督機制,簽訂醫患雙向承諾書,醫患道德合約等;其次要建立社會監督機制,開展群眾評議活動,召開群眾座談會,邀請人大、政協代表和市場監督員給予評議、評價等;最后要建立自我監督機制,對醫院開展的醫德醫風建設和職業道德教育定期開展自查、自評、自糾活動等[4]??傊ㄟ^法律途徑解決醫患關系已成為醫學生衛生職業道德的必然要求。
此外,還應當將醫院的規章制度、崗位職責、服務理念等作為衛生職業道德教育內容,使醫學生在掌握這些章程和規范的基礎上提升職業道德素質。同時,還要加大對醫學倫理學課程的教學力度和教育實效,為衛生職業道德教育開辟新的途徑和方向。
(1)教育醫學生樹立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醫德醫風,學以致用。首先,教育醫學生擺脫專業課學習同現實相脫節的狀況,引導他們通過醫德現實需要把握理論學習的必要性;其次,讓醫學生了解醫療工作現狀,不斷豐富和發展專業課內容;最后,將最新專業內容、方法和經驗運用于實際工作中,進而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促進優良醫風的形成。
(2)加強衛生職業道德教育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的合作。一方面通過職業道德教育課教學讓醫學生形成道德認知,產生道德情感,在專業課的學習中把這種道德認知和情感轉變為道德行為,進而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另一方面醫學生要認真學習各項操作規范,遵守職業紀律,在專業活動中照章辦事,自覺踐行衛生職業道德。
(3)將衛生職業道德教育融入醫學生職業發展規劃中。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或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學中,指導醫學生在職業發展規劃中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認識,自覺約束自己的職業行為;也可在教學過程中邀請一些成功人士進行演講,讓學生聆聽演講者的成功經驗,通過大家的積極發言和提問,在互動過程中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和長處,使其對即將邁入的工作崗位有清醒的認識。
(4)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途徑增強衛生職業道德教育效果。適宜的教育方法,對于衛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滲透具有重要作用。如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提供真實的生活情境或事件讓醫學生討論,激勵其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鍛煉醫學生的綜合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促進醫學生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1)加強帶教教師對醫學生實習的指導。如在護理實習過程中,帶教教師可將護理倫理學知識和護理操作技能結合起來,將全面健康評估和整體護理結合起來,將發現的護理缺陷、差錯、事故和投訴,從護理倫理學角度進行分析,通過這些方式幫助醫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
(2)遵循合理醫療的最優化原則。該原則一方面有技術性能力、臨床思維能力的要求,同時又有道德思想基礎。在疾病的診治中若能充分遵循這一原則,做到療效最佳、痛苦最少、耗費最少,不但可以避免醫患之間的沖突,還可以減少資源的浪費,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
(3)找準職業定位。醫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減少行為的隨意性,提高服務的藝術性,取得病人信任,獲得良好治療效果。
(1)醫學生應樹立“以人為本”的職業道德思維方式。運用這種思維方式的關鍵在于使外在的社會倫理秩序轉化為醫學生內在的新型秩序,使醫學生養成“以人為本”的衛生服務思維方式,讓醫學生學會關注病人的生活世界,尊重病人的個體差異,關注病人的生存境遇和發展命運[5]。“以人為本”的思維方式符合衛生職業道德的要求。
(2)醫學生應發揮自身能動性,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教師可在課前向學生布置新課要求,讓學生尋找身邊有關衛生職業道德的例子,通過在課堂宣講升華為職業要求。由于學生是有備而來,例子生動、鮮活,富有說服力,加上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往往氣氛活躍,容易在他們腦海中烙上職業道德的印記。也可以根據需要把課堂設計成衛生職業道德知識搶答賽或辯論賽,讓學生各抒己見,自由發揮,以此加強對衛生職業道德要求的理解和吸收。
(1)通過多種途徑提升醫學生衛生職業道德水平。學??赏ㄟ^組織學生開展義務獻血、為敬老院老人體檢、為社區群眾作健康知識講座等活動,使他們了解人民群眾的需要,培養他們服務社會,奉獻愛心的意識,切身體會醫生的責任,不斷提高其衛生職業道德水平。同時在臨床見習、畢業實習等過程中通過前輩的言傳身教和親身體會,逐漸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
(2)通過典型示范加強醫學生衛生職業道德教育。各種典型活動對增強醫學生職業服務的熱情、活力和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青年志愿者活動就是培養醫學生衛生職業道德的重要平臺。有研究者[6]認為,應該將青年志愿者活動當做一門實踐課去認真對待,在服務過程中遵循服務對象至上的原則,活動后及時總結讓學生有所得。青年志愿者活動是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的有效載體,是強化高技能人才職業能力的實踐課堂,是反映學生綜合形象的客觀窗口。
(3)通過校園文化增強衛生職業道德教育對醫學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校園文化對學生素質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其道德素質、心理素質的形成往往比課程教學有更明顯的影響。學校要注意開展體育、文藝、寫作、書法、繪畫、攝影、演講等活動,讓學生投身其中,使他們從中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此外,還可以通過各種媒體,如Q Q、微博等形式增強衛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感染力,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為醫學生衛生職業道德素質的提升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1]鐘南山.簡論醫德的內涵[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6(3):3-4.
[2]張凌.生命教育融入衛生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對策[J].科教導刊,2011(11):210-211.
[3]尹晶晶.試論次道德的正確引導[J].理論導刊,2008(11):95-97.
[4]崔飛.強化醫德醫風建設 塑造醫院良好形象[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08(16):114.
[5]黃理泰,王華生,農樂頒.“以人為本”的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思維方式[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9(1):80.
[6]丁勇.淺談青年志愿者活動在衛生職業教育中的作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0(1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