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啟,傅漢中,馬正堯,王仲玉,魏國強,李彩霞,孫 英
(酒鋼醫院,甘肅 嘉峪關 735100)
慢性隆起糜爛性胃炎也稱為疣狀胃炎、痘疹樣胃炎,是一種具有特征性形態和病理變化的慢性胃炎,胃鏡檢出率為1.2%~3.3%,其發生與幽門螺桿菌(Hp)感染及過敏引起的免疫變態反應等有關。由于該型胃炎具有癌變傾向,因此對此類患者應積極治療。以往的治療方法主要為藥物治療、內鏡下微波治療等,效果均不理想。我科于2006年7月至2011年10月采用胃鏡下氬離子凝固術(APC)聯合藥物治療隆起糜爛性胃炎36例,取得較好效果?,F報告如下。
本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24~69歲?;颊哂忻黠@的上消化道癥狀,主要表現為上腹痛、返酸、腹脹、燒心、食欲不振、惡心、嘔吐、消瘦等,查體上腹部有壓痛。患者均經胃鏡檢查確診,診斷標準參照“新悉尼系統”和2000年《全國慢性胃炎研究討論共識意見》。胃鏡下病變特點為胃黏膜多發性疣狀隆起病灶,圓形或不規則形,部分沿皺襞連成串珠樣,隆起的黏膜中央糜爛、凹陷,可見血痂、污穢苔覆蓋表面。病變位于胃竇部30例,胃體和胃竇部均有病變者6例,病變大小不一,直徑3~10mm;合并慢性淺表性胃炎12例,萎縮性胃炎24例;快速尿素酶試驗檢測出Hp陽性21例,陰性15例;病理檢查病灶黏膜有慢性炎癥,合并腸上皮化生7例。
行胃鏡檢查前常規準備,10例在丙泊酚靜脈麻醉下治療。所用內鏡為日本Pentax-2930K、OLYMPUS-H260電子胃鏡,山東玉華公司YHA300氬氣高頻電刀。氬氣流量為2.0 L/min,功率為40~60W,在電子胃鏡直視下經內鏡鉗道插入氬離子凝固高頻電導管,距病灶3~5mm處,術者腳踏控制開關1~3秒/次,間斷3~5秒/次,進行氬離子凝固治療,使疣狀隆起頂部呈白色凝固狀,病灶表面泛白、泛黃甚至出現黝黑樣變。氬離子凝固治療次數視病灶大小、部位及病灶質地而定,一般以內鏡下整個病灶灼除為止。氬離子凝固治療中可出現周圍黏膜腫脹,繼而固縮和塌陷現象。術后常規禁食4 h,觀察是否有并發癥發生,1周內避免粗糙及刺激性食物??诜m索拉唑15mg,2次/日,連用2周;Hp陽性者加服阿莫西林1.0 g,2次/日,克拉霉素0.5 g,2次/日,共7日。兩個月后復查胃鏡,對部分遺漏病灶再次治療,并復查Hp感染情況。
治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或消失,胃鏡下疣狀隆起及糜爛消失,Hp陰性;好轉:臨床癥狀好轉,胃炎癥狀改善,疣狀隆起減少,Hp陰性;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疣狀隆起同治療前,Hp仍陽性。
36名患者共97個病灶,其中治療1次者28例,治療2次者8例。治療兩個月后復查,36名患者臨床癥狀均明顯改善,胃鏡復查病灶消失或減少,原病灶處被正常胃黏膜代替。治愈30例,好轉6例。術中和術后出現上腹脹8例,術后出現治療部位燒灼感、疼痛5例,經對癥處理后均好轉。全組均未出現出血、穿孔等嚴重并發癥。隨訪6個月均未復發。
慢性隆起糜爛性胃炎為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由于臨床癥狀和體征與其他類型胃炎相似,因此對其確診主要依靠胃鏡及病理檢查。在病理分型上可分為未成熟型和成熟型,未成熟型由胃黏膜組織炎癥水腫引起,通常發生于胃竇的黏膜皺襞上,病變部位黏膜隆起較低,隆起頂部的臍樣凹陷較大而表淺,經抗感染、抑酸治療后可在數日或數月內好轉和消失。成熟型隆起糜爛性胃炎通常是由未成熟型轉變而來,該型病變的隆起主要由黏膜組織增生所致,因此隆起不易消退。胃鏡可見黏膜隆起較高,隆起起始部分較陡,隆起頂部的臍狀凹陷較小且深,部分患者胃黏膜無臍狀凹陷而呈息肉樣,還有一部分可表現為胃黏膜的不規則形隆起,與萎縮性胃炎后形成的結節、Ⅱa型早期胃癌、息肉等表現相似,組織學上多伴有上皮增生和腸化[1],在胃鏡下不易區別,只能依靠活檢來確診。對于隆起糜爛性胃炎的病因與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但已有研究表明該病的發生和發展與Hp感染、變態反應、高胃酸分泌有密切關系[2]。目前臨床上治療隆起糜爛性胃炎的方法較多,如藥物治療,內鏡下激光、微波治療等,但多項研究證實單獨使用藥物治療成熟型隆起糜爛性胃炎效果較差,且容易復發。激光、微波等方法雖能較好地消除病變黏膜,但在治療過程中均與胃黏膜組織接觸,治療深度不好控制,有一定的難度和風險,且治療時間長會給患者帶來痛苦,現已少用。
APC是一種新型的非接觸性黏膜凝固治療方法,其治療原理:氬氣經過電離后在高頻電極末端轉變為氬離子束,氬離子束可將高頻電能傳遞至生物組織并產生熱效應,利用高溫凝固病變組織,進而消除病變組織和發揮止血作用。APC治療可消除胃黏膜增殖隆起病灶,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強局部營養和代謝以及免疫防御能力,既有利于炎癥消退,也有利于抗Hp藥物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與常規高頻電凝法相比,APC治療隆起糜爛性胃炎的優點:(1)非接觸性使用,避免了因接觸治療而引起的探頭粘連;(2)組織凝固深度限制在3 mm以內,不易發生穿孔;(3)氬氣治療后形成的結痂均勻牢固,不易脫落致再次出血;(4)治療時煙霧較少,能保持較好的手術視野;(5)不產生組織碳化,有利于組織修復[3]。對于合并Hp感染者,APC治療能夠促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提高抗Hp感染的療效和降低復發率。本研究結果表明,APC聯合藥物對隆起糜爛性胃炎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副作用小,不易復發。
[1]馬洪升,歐陽欽,陳岱云,等.36例痘疹樣胃炎臨床病理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02,8(8):44-45.
[2]李庭贊,陳志坦,朱曉蕾,等.疣狀胃炎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關系及其臨床治療的探討[J].臨床內科雜志,2009(11):737-740.
[3]趙曙光,王旭霞,黃裕新,等.氬離子凝固術治療消化道息肉和疣狀胃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內鏡雜志,2004,10(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