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瑪卓瑪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簡稱妊高征),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即以往所說的妊娠中毒癥、先兆子癇等,多數發生在妊娠20 周與產后2 周,約占所有孕產婦的5%。我科收治1 例,現報道如下。
患者,女性,36 歲,為移居高原漢族,孕3 產2。主因停經9 個月,心慌氣短伴咳嗽7 d,下腹疼痛4 h,于2007-07-24日1∶30 入院。入院前7 d 開始出現咳嗽,咳出粉紅色泡沫痰、心慌氣短,未做特殊處理。入院見急性病容,口唇發紺,端坐呼吸,不能平臥。查體:BP180/120 mmHg,脈搏132 次/min,雙肺呼吸音粗,雙肺底可聞及濕性啰音,心率132 次/min,律齊,心前區可聞及Ⅱ級收縮期雜音。產前檢查:宮底高27 cm,腹圍87 cm,胎心145 次/min,胎位LOA。肛查:宮口開4 cm,先露頭,胎膜已破,坐骨棘不突,坐骨切跡可容2 指,骶骨弧度可,骶尾關節活動。骨盆外側量未見異常。檢驗及其他檢查結果:血常規:RBC 3.83×1012/L,HGB11.7 g/L,PLT120×109/L,WBC 6.7 ×109/L。尿常規:PRO(+ + +),WBC(+),KET(+)。心電圖:竇性心動過速。肝功能、血糖、腎功能、電解質、血白蛋白、球蛋白檢查未見異常。B 超:胎兒雙頂徑為8.6 cm,脊柱排列整齊,胎心搏動規律,羊水深2.8 cm,胎盤位于前壁,厚3.3 cm。入院診斷:(1)妊娠9 個月,3 胎2 產,活胎,臨產;(2)妊娠高血壓,重度;子癇前期;(3)急性左心衰竭;(4)肺水腫;(5)貧血。入院后立即給予硝苯地平10 mg 舌下含化,心電監護,面罩給氧,給予毛花苷C 0.4 mg 加入5%葡萄糖溶液20 ml 靜推;氨茶堿0.25 mg 加入5%葡萄糖溶液150 ml 靜脈推注;呋塞米10 mg、地塞米松5 mg 小壺入,酚妥拉明20 mg 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 靜脈點滴。于4∶00 宮口開全,4∶30 順產1 男活嬰,新生兒APAR 評分9-10-10 分。產后子宮臍上5 指,產時出血量約550 ml,檢查軟產道無撕裂傷,給予按摩子宮,縮宮素20 U 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 靜脈點滴。產后患者生命體征平穩,能夠平臥,檢查子宮臍下3指,子宮收縮良好,陰道出血量少,搶救有效。
妊高征是孕產婦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1988 年我國25省市的流行病學調查,約9.4%孕婦發生不同程度的妊高征。國家衛生部2011-09-21 在京首次發布的《中國婦幼衛生事業年度發展報告(2011)》顯示[1],我國孕產婦死亡率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逐步縮小,低于多數發展中國家。與部分發達國家相比,2000 年中國的孕產婦死亡率明顯高于美國、日本和韓國。至2008 年,孕產婦死亡率有了較大幅度下降,與美國、日本、韓國的差距逐步縮小,但仍然僅相當于美國1965 年的水平(31.6/10 萬)。與“金磚國家”相比,2008 年中國孕產婦死亡率明顯低于巴西、印度和南非,與俄羅斯基本相同。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發生于妊娠20 周以后,臨床表現為高血壓、蛋白尿、浮腫,嚴重時出現抽搐、昏迷,甚至母嬰死亡。重度或中度妊高征患者常可有不同的并發癥,對母嬰均可造成不良影響,臨床較常見有妊高征心臟病。重度妊高征患者由于伴有貧血,心臟可有低排高阻的變化,當有上呼吸道感染時,則極易并發妊高征心臟病心力衰竭,病情急劇而險惡。本例患者臨床處置及時有效,預后良好,母嬰平安。
Miller S 等[2]研究發現在拉薩地區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發病率占其他孕期特有疾病的首位。高海拔地區由于氣候寒冷、氧氣稀薄,可能加重妊高征引起的左心衰竭。由于高原地區特殊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很容易誘發一些高原特有的疾病及高原適應不全癥[3],孕婦在高原地區一定要定期產檢、盡早預防產科并發癥。拉薩市地處高原地區,平均海拔在3000 m 以上,大氣缺氧30%,氣候高寒干燥,妊娠高血壓可能會加重高原肺水腫發生和發展。急性高原肺水腫(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ma,HAPE)是高原地區特有的急性病,是由高原地區海拔2500 m 以上(2004 年第六屆世界低氧生理和高原醫學學術大會制定高原標準)急劇缺氧導致的特發病和常見病,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發紺、咳嗽、咳大量白色、橘黃色或粉紅色泡沫等,發病急,病情進展迅速,情況危險,病死率高,但如得到及時合理的診治,絕大部分患者能夠治愈。急性高原肺水腫主要誘因為缺氧、寒冷、勞累、劇烈運動、上呼吸道感染等。發病者可見于初次進入高原的平原人、高原居民(世居者和移民者)在平原旅居后重返高原、高原居民到高海拔地區。在高原地區孕期缺氧癥狀可能比非孕時加重,從而使肺水腫加重。
在2010-09 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首腦會議期間[4],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起了一項《促進婦女兒童健康全球戰略》,目的是在今后4 年挽救1600 多萬婦女兒童的生命,改善孕產婦健康是世衛組織的主要優先事項之一。全世界每天約有1000 名婦女死于與妊娠或分娩有關的并發癥。2008年,35.8 萬名婦女在妊娠和分娩期間及分娩后死亡。幾乎所有這些死亡都發生在發展中國家。世衛組織正在努力減少孕產婦死亡率,采取的手段是提供基于證據的臨床和規劃指導,制定全球標準,以及為會員國提供技術支持。此外,世衛組織提倡收費低廉且有效的治療方法,設計了衛生工作者培訓材料和指導方針,支持各國實施政策和規劃并監測進展情況。世衛組織正在與合作伙伴一道致力于實現這一目標。
我國“十二五”規劃將婦女兒童主要健康指標列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15 年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歲,達到74.5 歲,孕產婦死亡率降到22/10 萬,婚前和孕前保健服務逐步普及,成為預防出生缺陷的第一道防線。孕產期保健深入開展,已經形成了包括產前檢查、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高危孕產婦篩查與管理、住院分娩、新生兒保健和產后訪視在內的系統保健服務。婦產科醫護人員應大力宣傳孕婦的孕期保健、指導孕婦減少脂肪和過多鹽的攝人,增加富含蛋白質、維生素、鐵、鈣和其他微量元素的食品,對預防妊高征有一定作用[5]。此外,妊娠期指導孕婦堅持足夠的休息和保持情緒愉快,也有助于抑制妊高征的發展。
[1] 秦懷金. 中國婦幼衛生事業年度發展報告(2011)[S]. 北京,2011:1-2.
[2] Miller S,Tudor C,Nyima ,et al. Maternal and neonatal outcomes of hospital vaginal deliveries in Tibet [J]. Gynaecol Obstet,2007,98(3):217-221.
[3] Zamudio S. High-altitude hypoxia and preeclampsia. [J]. Front Biosci,2007,12:2967-2977.
[4] 2010 年報告-聯合國兒童死亡率估計機構間小組的估計(兒童死亡率水平和趨勢)[S]. 紐約,2010:34-35.
[5] 曹澤毅. 中華婦產科學[M]. 2 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4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