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云華 王琴香
(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 江蘇 連云港 222000)
20世紀70年代以來,青少年性行為及其帶來的相關問題日益突出,在全球已引起強烈關注并進行了相關研究和干預。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雖未步入社會,性心理上也并未完全成熟,但性生理已經發育成熟,對自己性心理的變化易產生一些困惑,若處理不當,極易導致身心損害,甚至出現嚴重后果。
大學生性教育屬于人生教育的一部分,是對異性的了解與尊重,是性別角色的練習和對家庭及擇偶的教育。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大學生性教育在國內是一個盲區,全國只有很少高校把它列入公共課程,絕大部分高校甚至連選修課都不曾涉及,所以大學生對性知識了解很少,這使大學生的性問題變得十分突出,因此,應該通過多種形式和手段,對大學生進行性知識教育,引導他們順利度過性心理發育的 “危險期”,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本文對連云港師專在校大學生進行了相關調查并作出分析。
以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在校的不同年級、不同性別及不同專業的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匿名自填問卷調查方法,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共發出問卷280份,收回問卷273份,男生62份,女生211份,其中有效問卷265份。
1.3.1 學生個人信息(包括性別、年齡、所在系科學院、年級)
1.3.2 性健康知識問卷(青春期開始的標志、艾滋病及性傳播疾病的了解)
1.3.3 性知識來源及教育需求問卷 (性知識了解的途徑、對學校性教育的滿意度)
1.3.4 婚前性行為態度問卷(是否同意婚前性行為、以及是否有過婚前性行為)
對問卷情況進行檢查分析,剔除不合格問卷,數據采用百分比進行統計分析([同意觀點的男生(女生)/調查總人數] *100%)
調查顯示有38.9%的人不知道青春期開始的標志,其中了解男性青春期開始的標志的有18.1%,了解女性青春期開始的標志的有43%(見表1)。關于艾滋病及性疾病傳播知識的了解情況統計(見表2)。

表1 青春期開始的標志,不同年級學生的知曉率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性知識主要來源依次為:書報及雜志(61.9%)、同伴及朋友(55.1%)、學校教育(44.2%)、網絡(25.3%)、錄像及光盤(14%)、家長(10.6%)、廣播(5.7%)、展覽(4.3%),其中男生更偏向于通過網絡、錄像光盤了解相關知識,女生偏向于報刊雜志、同伴朋友間的交流來獲取性知識(見表3)。

表2 不同性別的學生對性疾病傳播知識回答的正確率比較
在對學校青春期教育滿意度的調查中顯示,有64.9%的人不滿意學校的性教育,沒有開設該門課程的占到31.7%。(見表4)。

表3 性知識的獲得渠道

表4 對不同性別學生學校青春期教育滿意程度比較

表5 對婚前性行為的態度

表6 是否有過性行為
在性態度的調查中,11.3%男生、26.5%女生認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有未婚同居的行為;43.4%男生、17.1%女生認為婚前性行為有感情的話可以有;8.7%男生、46.4%女生認為準備結婚的可以有;還有2.3%認為有無感情都可以有 (表5)。發生過婚前性行為的有9.4%(表6)。
3.1.1 大學生性知識的現狀
大學生獲得性知識途徑本應主要來源于學校和家庭,但本調查顯示,目前大學生性知識主要來源為書報和雜志,而學校和家庭教育并未起主導作用。近年來由于性傳播疾病知識的大力宣傳,大學生對性傳播疾病知識知曉率有所提高,但對較少見的性病(如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等)了解不多,在今后的性教育中應進一步加強。大學生處在身心發展的特殊時期,既有特殊的生理變化,又有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轉變與發展。在“性禁錮”和“性解放”的雙重作用以及性健康教育滯后的情況下,自然形成了各種矛盾。
3.1.2 性知識對大學生性行為發生的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不同年級、專業、性別的大學生在對待學校教育的滿意度、大學生婚前同居、婚前性行為態度以及性行為發生率上有統計學意義。當代大學生的性觀念、性態度正日趨開放和寬容,很多人不再將貞操看得很重,對大學生婚前同居行為表示可以理解,對婚前性行為表現出相當高的接受度;性行為的發生時間提前,發生率升高,安全問題堪憂。不同專業的學生由于在學習中接受的信息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意識,因而表現出某些觀念、態度和行為上的差別。性生理、性觀念及性行為隨著年級增高而逐步開放,大二年級學生尤為明顯,三年級大學生是性開放的高危人群。調查表明,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表現出相當高的接受度或持寬容態度。青少年性交行為是非常危險的,是導致非意愿妊娠和性病艾滋病傳播的危險因素。與美國、澳大利亞、瑞典等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青少年婚前性交行為的發生率較低,但近年來有快速增長趨勢,隨著大學生社會交往活動的增多、性生理心理需求的增長、性觀念的開放,婚前性行為發生率會隨年級增高而呈現上升的趨勢。大學生處于性活躍年齡,不少大學生第1次的性交對象為普通朋友或陌生人(商業性行為),說明初次性行為比較隨意,性觀念開放,有性自由傾向,易導致性道德的偏差;高危性行為走進校園,可成為性病、艾滋病傳播的因素;女生未婚先孕,多數選擇人工流產。以上種種結果,都是由于大學生在青春期教育中沒有得到正確的性教育所導致的。
3.2.1 提高大學生自身防范意識
學校性/生殖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使學生繼續保持可避免感染性病/艾滋病和非意愿懷孕。應加強對大學生性倫理、道德的教育,規范他們自身性行為,樹立正確的性觀念,同時加強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識的教育,倡導安全性行為。在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教育內容中,應增加避孕知識,尤其是應該有正確使用避孕套方法的內容,這對在我國控制性病/艾滋病的傳播、促進青少年性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在婚前性行為難以避免而又需要保護青少年避免懷孕和預防性傳播疾病的情況下,對安全套使用的推廣勢在必行。性健康教育應與思想教育和素質教育相結合,提高大學生的性健康知識水平。
3.2.2 加強高校的重視程度
目前,大學生性知識缺乏非常明顯,造成的原因有社會歷史問題、家庭及學校等多方面因素。性教育好壞不僅關系大學生本人,同時也是高校校園文明,乃至社會文明的反映。所以高校應成為現階段性教育的主要渠道,以彌補中小學性教育的不足。大學生性教育內容要通俗易懂,形式多樣,不要過于隱閉深奧。在傳授科學的性知識時還要注重正確引導,不是要求他們什么都不能做,而是告訴他們要注意把握度,超越度會產生什么后果。
目前我校已開設性健康教育選修課程,但是還剛剛起步。性健康教育課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性健康教育的概念、性教育發展史、性健康的標準、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和性美學、愛情、戀愛與婚姻、婚前性行為的危害、性行為與懷孕的關系、避孕措施、懷孕后的處理以及性傳播疾病防治等。教學方法:除了講授與討論、多媒體教學和講座外,還應考慮到男、女生的不同生理特點,文科、理科接受的信息不同,需要分組討論,甚至個別交談和咨詢等,還需提供一些健康的有關性知識的報刊、雜志、書籍等??傊ㄟ^性健康教育課、講座、咨詢、報刊雜志和書籍等多種方式,使大學生從正常途徑獲取系統的、全面的和科學的性知識,提高性道德水平和社會責任感,自覺規范個人性行為,走出性困惑、提高識別和抵御色情信息能力,避免未婚先孕、不安全流產,防止性傳播疾病,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在師范院校開設性健康教育課,還可以培養中學青春期教育師資力量,促使我國性健康教育事業的發展。無論是對于師范生自身,還是將來從事教師工作都是極其有幫助的,師范生將來從事教師職業,理應成為性科學知識的傳播者和教育者。
[1]曾琳娜.廣州市大學生生殖健康行為研究[J].中國校醫,2007,21(1): 39.
[2]陳晶琦,易英,王粉燕,等.北京某大學新生生殖健康知識現狀及教育需求[J].中國學校衛生,2006,27(3):191-194.
[3]大學生性狀況調查:性知識缺乏性心理矛盾[N].天府早報,2004-7-23.
[4]何春蕤.性心情[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5]莫洪憲,葉小琴.學校教育的缺失與青少年犯罪[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6,2.
[6]林丹,高源,楊洋,等.成都市某重點高校大學生的婚前性行為和相關認知[J].現代預防醫學,2006,33(5):717-719.
[7]劉安平,曲天堂,張在坦.某高校學生對婚前性行為及校園銷售安全套的認識[J].中國學校衛生,2005,26(6):472-473.
[8]戚瑞豐.社會失范與青少年道德教育、困境[J].青少年犯罪問題, 2005,2.
[9]楊慧,黎少映,楊敏,等.高校女生生殖健康及性傳播疾病知識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04,31(3):403-405.
[10]章小蘭.大學生性行為問題與教育對策[J].中國健康教育,2001,17 (8):47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