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斌
(酒泉市實驗中學 甘肅 酒泉 735000)
教師要有很好的語言修養,這是毋庸置疑的.做這方面論述的文章及書籍已經很多了,本文不想就其一般性及重要性再做贅述.從物理學科教學的角度,僅用實例具體地談談高中物理教師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語言修煉,同時向大家推薦一些實用的例子.
高中物理教師的語言,除了要合乎教師語言規范的一般要求外,還應該努力達到物理學科的特殊要求 —— 精、準、妙、美、親.
精,指精練,不拖泥帶水.忌口若懸河,堆砌大量華麗詞藻而不知其所云.
【例1】在學習光的反射定律時,將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總結為“三線共面,兩線異側,兩角相等.”概括為“三、兩、兩”表述形式,學生聽、記都很方便.
對于光的折射定律,把它用“三線共面,兩線異側,兩角不等.”其中“三、兩、兩”表述形式也會有不錯的效果.
【例2】對楞次定律,學生學起來比較難,有些教師講起來也覺得不順.如果采用圖1所示的簡捷明了的形式表述,再輔以“變化趨勢”、“增反減同”、“一一對應”這樣一些精練語言,將會使楞次定律的理解不再困難.
當將楞次定律用于導體和磁場間有相對運動的電磁感應現象時,用“來拒去留”四個字就可以將導體和磁場間的相對運動規律表述的清清楚楚.

圖1
【例3】高中物理教學中,讓學生認清圖像的物理意義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個技能,也是教學的一個難點.為了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筆者將讀圖要領總結為“點、軸、線、斜、截、面”六個字,稱為讀圖六字“真經”,講清六字的含義后讓學生引經行事,效果良好.
準,即準確、規范.是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學科素養的修煉,要規范、準確地運用學科習慣性用語,注意修正生活中不合規范的一些用語.
【例4】物理量的大小一般有其特定的含義,并不都是用來表示大小的.如速度的大小,描述的是運動的快慢,說成速度的快慢就不合適了;電場強度的大小描述的是電場的強弱,說成電場的大小就不合適了;而對電勢,它是描述電場能的性質的,可說電勢高低,也可說電勢大小.可見,物理量“大”,不一定是表示“大”,可能是多,可能是快,也可能是高,還可能是強……物理教師要重視準確地運用它們.
功率的大小,時常會被一些人說成“瓦數”的大小,正如長度的大小被一些人說成“米數”的大小是一樣的,是一個很不規范的說法.前者已經被一些人接受了,而且習以為常,后者大家就很難接受了.其實兩者的錯誤是一樣的.這類情況很多,物理教師要注意示范、修正.
【例5】在物理學中表示一些物理量時常常要用到“+”“-”號.“+”“-”號的物理意義比較復雜.在表示速度、電場強度等矢量和磁通量、電流強度等有向標量時,“+”“-”號只用來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在表示溫度、高度、電勢能、電勢等并無方向的標量時,“+”“-”號連同物理量的絕對值一起來表示大小;但在表示功、熱量及內能的變化量等無方向的標量時,“+”“-”號卻既不表示大小,也不表示方向,而是賦予了它們特定的物理意義.如功的正負是用來表示能量轉移和轉化方向的 ——正功表示向受力體輸入能量,負功表示受力體輸出能量;Q>0表示吸熱,Q<0表示放熱.
對“+”“-”號物理意義的理解、使用不準確,必定會給學習物理帶來很大的麻煩.
從使用語言的準確性來看,高中物理課本中將“勻速率圓周運動”稱作“勻速圓周運動”就不是很好.僅僅省了一個字,卻很容易使學生把“勻速圓周運動”誤認為“勻速運動”,給初學者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這也從反面說明語言準確的重要性.
妙,指恰到好處,恰如其分地運用語言.如果教師能妙言繪妙“景”,妙語連珠,對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的作用一定會妙不可言.
【例6】在學習衍射條件時,將小孔衍射的條件表述為“限制越緊,衍射越狠”.這一“緊”一“狠“,將小孔衍射現象與產生現象的條件之間的關系說得明明白白.
【例7】在描述簡諧橫波的波動方向與形成簡諧波的質點的振動方向間的關系時,大家想出了好多辦法.如“帶動說”“陰上陽下法”“下坡上,上坡下”等.筆者覺得在理解原理時還是要讓學生用“帶動說”;在理解原理之后,解答相關習題時,用“同側法”這個“妙法”,再加上“同側法”這個“妙稱”,效果最好.
“同側法”是指表示波動方向的有向線段與表示質點振動方向的有向線段總是位于波形曲線的同側.當學生知道其含義后只要記住“同側”這個詞,就能輕而易舉地解答這種題.如圖2中v1與v的方向關系.

圖2
【例8】某空間有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方向垂直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和電場強度為E的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一帶正電的電荷量為q、質量為m的小物體在該空間沿光滑水平地面向右做直線運動,其直線運動的最大速度大小是多少?(重力加速度為g)

圖3
在分析運動過程時,要先找到小物體做直線運動的最大速度出現在哪個時刻.經分析知道,出現最大速度的時刻是直線運動與物體離開地面后做曲線運動的分界狀態.物體此時處于臨界狀態,用“將起未起”這樣的詞來描述這種狀態,就恰如其分.說“將起”是指它已經不壓地面了;說“未起”是指它還與地表接觸著(即還與前面的運動在一條直線上).在高中物理中,有許多臨界狀態都可以用類似的詞來描述.
【例9】我們都很在意區分物理量是矢量還是標量,有許多學生會在這樣的簡單問題上“犯病”.因為他們區分矢量與標量時往往只看有無方向,對磁通量、電流強度、電動勢這樣一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標量就常常會犯難了.原因大家都很清楚,自不必多言.當把這些量叫做“有向標量”,僅僅是稱謂、用詞上的一點“妙”,這個麻煩幾乎就不存在了.
美,這里指的不是物理學本身的美,是指物理教師教學語言的藝術美.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適當地引用一些具有藝術美的語言,將會給教學增色不少.
【例10】物理學對研究問題的角度有很高的要求.比如在研究傾斜導軌上導體棒做切割磁感線的運動類問題時,常常需要正視做電路圖,側視做受力示意圖;還比如在研究宇航員在某星體表面讓小物體做某種運動來測量該星體質量等習題時,看星體,研究者在太空,球體表面是曲面;看宇航員放出的小物體的運動,研究者在球體表面,且球體表面被看作是平面等.在這樣的時刻,教師說出“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詩句就會收到不同尋常的效果.
【例11】在學到相對運動時,如果用自己優美的嗓音唱出“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這樣的歌詞以后,再引領學生做點簡單的分析,自然會將該節課引向“勝景”.
無獨有偶:當學到“擴散運動”時,用自己優美的嗓音唱出“一條大河波浪翻,風吹稻花香兩岸”這句歌詞以后,反問學生“風不吹,稻花能香兩岸嗎?”,自然也會將該節課引向“勝景”.不一而足.
【例12】在學習單擺裝置時,將單擺裝置用“輕線細長彈性小,重球質密體積小,懸點固定擺角小,平面振動阻力小.”這樣的《單擺小字歌》來描述,師生讀起來朗朗上口,不但能很好地理解單擺裝置,而且很容易記住物理模型 ——單擺與生活中的單擺的區別與聯系.
親,指親近.在這里不是指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要親切、和藹,而是指教師教學的語言要親近學生生活.在講解學生不太容易理解的知識時,盡量用親近學生生活、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學生感到親切,便于接受.忌從冷僻到冷僻,從陌生到陌生.
【例13】在振動與波的教學中,學到“相位”一詞時,學生總感覺不好理解.教師可結合單擺擺動的位置和過程,將“相位”解釋為位置;結合波形將“相位”解釋為“相貌”“樣子”“形狀”,使冷僻的術語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后,學生就會較好地理解“相位”這一術語了.
【例14】在學習“電勢”時,筆者讓學生先通過組詞來體會“勢”——狗仗人勢、因勢利導、勢不可當、勢如破竹、排山倒海之勢等,然后讓學生用語言描述“勢”,之后才引出“電勢”這一學生理解困難的術語,學生大多能較輕松地學習它.
高中物理教師應努力讓自己的教學語言達到“精、準、妙、美、親”的“五字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