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錦萍
(撫州市水電勘測設計院,江西撫州344000)
工程造價是工程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建筑市場運行的核心內容,對工程造價的管理是一項綜合的過程,所有從事工程建設的各方都不同程度地關注著造價,并想方設法地降低造價或是工程成本。
目前建筑市場上存在的許多不規范行為,大多與工程造價有關,許多工程在實施過程中出現概算超估算、預算超概算、結算超預算的現象。那么如何才能把工程造價控制在合理范圍和批準的限額內,并取得良好的投資效益和社會效益?筆者認為:實施應從項目設計、工程招投標、施工合同簽訂,到竣工結算的全過程造價管理,通過這樣以達到合理控制造價,有效發揮投資效益的目的。這是當前工程造價管理部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應抓好的主要環節。
目前我國基本建設程序是:項目規劃階段、可行性研究階段、設計階段、施工階段、竣工驗收階段。設計階段的造價管理是控制總體工程造價的最重要階段,只有在設計圖紙未交付實施之前把好工程造價管理關,才能控制好總體工程造價。初步設計階段的工程造價管理應重點把握以下3個環節:
1.1.1 通過方案比較,盡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設計人員在滿足設計任務書和相關標準的前提下,在設計時要采用合理的工藝技術,材料設備和合理的結構形式,盡可能地降低工程成本。江西撫州虎毛山中型水庫為了確保大壩運行安全,對壩體、壩基、壩肩同時進行防滲處理。根據江西省其他大、中、小型水庫大壩及重點堤防防滲處理的經驗,本著經濟、實用、等效的原則,采用“上截下排”的工程措施。因此,設計從水庫的工程實際情況出發,并借鑒類似工程除險加固方法,做到科學、經濟、合理,“上截”防滲工程措施,大壩考慮采用心墻進行防滲,以解決壩體、壩基與壩肩繞壩滲漏問題。“下排”排水工程措施考慮將原排水體全面翻修,使得大壩滲出的水流順暢引出,排至壩腳以外,確保壩體的安全。本次設計結合工程實際,本著投資少,見效好的建設原則,就防滲處理工施工工藝進行方案比選。主要有3個方案,比較結果見表1。
1)方案Ⅰ:沖抓套井回填黏土防滲心墻結合高噴方案。2)方案Ⅱ:薄壁抓斗成墻方案。
3)方案Ⅲ:沖擊鉆造孔筑混凝土防滲心墻方案。

表1 3種方案工程量及造價比較表
由表1可以看出,從投資的角度分析,方案Ⅰ投資最少,方案Ⅱ其次,方案Ⅲ最多。從施工技術方面分析,方案Ⅱ薄壁抓斗造墻深度有限,深度很難達到基巖強風化線以下1.0 m,且墻厚較薄,孔斜度不易控制,成墻質量受影響,對基巖以下施工難度加大,不能解決左壩肩的滲漏問題,質量難以保證且防滲效果不好。對于方案Ⅰ(沖抓結合高噴造心墻方案),高噴灌漿施工技術要求高,防滲效果不穩定,成墻不直接,整體性檢測難度大,且和沖抓造黏土心墻結合段施工復雜、技術難以控制。方案Ⅲ(沖擊鉆造孔筑混凝土心墻),適用于各種地質條件,可在較復雜條件下施工,加快施工速度,且防滲墻整體性較好,墻體入基巖效果好,防滲效果較佳,比較安全可靠。因此,本次設計本著技術可行、經濟合理、安全可靠等方面綜合考慮分析,擇優選取方案Ⅲ,即沖擊鉆造孔筑混凝土心墻進行防滲處理。
1.1.2 工程造價管理部門要介入設計階段的概算審核,把好概算階段的造價關
建設單位應選優良設計方案,使設計階段的工程造價得到較為合理的控制,從而降低工程造價。以江西撫州虎毛山中型水庫溢洪道工程為例,投資比選見表2。

表2 溢洪道加固方案主要工程量及投資比較表
若采用方案一,其施工范圍較廣,對環境影響大,且兩座溢洪道分開運行,不易于管理,投資比較大。若采用方案二,溢洪道變為一座,比較易于運行管理,且投資較方案一要低。本次設計本著技術可行,投資合理的原則,從技術角度、工程造價、施工難易程度、施工進度、建材來源等方面進行了綜合分析比較,最后確定采用方案二。
1.1.3 應推行設計招標,實施限額設計
讓造價工作者在項目建設前期就實行造價管理,克服長期以來工程設計重技術、輕經濟的思想,樹立設計人員的高度責任感,正確處理好項目建設中技術與經濟的對立統一關系。做好項目的經濟決策和設計造價管理工作就等于抓住了投資控制的主動權。
招投標階段是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的一個關鍵環節,也是工程造價管理部門對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的重點。在當前實施工程量清單招標的條件下,工程造價管理部門對這一階段的工程造價管理應著重做好以下3項工作:
1)加強對工程量清單的審核,為工程量清單的準確合理提供保證。
2)有的項目的投資占整個工程的總投資比重較大的時候一定要設立最高攔標價,也就是設有最高投標限價。
3)參與評標工作,主要是按照招標文件規定的評標標準和方法,客觀、公正地對投標文件提出評審意見。招標文件沒有規定的評標標準和方法不得作為評標的依據,同時也審核投標單位的商務標書是否規范,是否有違反規定的地方,以保證評標的公平、公正。
加強對合同簽訂和實施過程中的工程造價管理,也是工程造價管理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合同簽訂中,工程造價管理部門要重點把握合同中涉及價格、調價幅度、調價方法和結算方法的條款是否合理,是否有違反國家政策之處,通過嚴把合同關,保證合同的公平性。合同簽訂后,工程造價管理部門還要監督合同內容的履行情況,要經常深入建設、施工單位,深入施工現場,及時了解掌握合同履行情況,盡量減少索賠,糾正違反合同現象,解決合同履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使甲、乙雙方能夠正確地履行合同。
在工程的實施過程中,實行的是以監理工程師為核心的管理體系,工程師根據施工現場的工程進度,在工程量完成以后,認可符合施工實際的工程質量和工程數量,為施工單位計量支付。在設計變更、現場簽證方面,盡量做到早發現、早變更,做好施工圖紙會審,盡量減少施工變更和索賠、返工浪費。如確需變更設計,必須組織設計、業主、監理人員簽字認可,不得隨意變更。施工現場簽證要嚴肅認真,簽證內容必須與實際相吻合。工程造價管理部門,在工程實施階段,除了要監督合同中的涉及造價條款的執行情況外,重點審核由于設計變更、現場簽證對工程造價的影響,對由于設計變更、現場簽證引起的工程造價的變化要嚴格審核把關,特別是對于變更中有的單價沒有的子目,要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確定工程單價,經監理認可后作為甲、乙雙方的計價依據。
因此,讓工程造價人員與工程師一起參與工程實施過程的現場管理,工程師主要負責工程技術和工程質量,造價人員主要負責工程計量、計價。同時,加強工程人員法治管理,杜絕舞弊現象,嚴懲違規違法行為。
工程結算是工程造價管理的最后一關,也是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的重要的一環,還是甲、乙雙方最關注的方面。所以,工程造價管理部門要加強對這一階段的工程造價管理,要設立專業人員,抽調有較高的職業道德水平、較強的專業技術素質和較為豐富的編審工程結算經驗的人員,嚴格審核工程結算。在工程結算審核中,除了要有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外,還要制定相關的制度和工作程序,這對工程結算階段的造價把關和避免不正之風的產生,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在工程結算審核時,應嚴格做好以下4個方面的審核工作:
竣工圖是工程實施過程的最終結果,工程簽證情況和設計變更內容,只要能反映在竣工圖上的必須如實反映。對設計變更還應審核變更手續,要求原設計單位出具“設計變更通知單”和變更圖紙,經設計人員簽字并加蓋公章確認。
真實準確的現場簽證是監理工程師對施工過程的現場記錄。對隱蔽工程的簽證內容,需同時審核施工驗收記錄和竣工圖,看工程跟竣工圖是否一致,是否按圖施工。
原始施工圖和竣工圖是工程量的計算依據,審核之前認真閱讀圖紙,掌握設計變更情況和工程量計算的內在規律,按工程量清單計價的要求準確審核工程計量。
將結算項目各分項工程與原投標單價進行一一對比,招標時已有清單單價的,按原清單執行;招標時未定價的工程項目或是原清單中沒有的新增項目,要造價工程師重新計算單價分析,單價經過有關人員審核后,確認為其單價。
以上工程的結算審核過程應由造價工程師統一管理和復核,對審核過程中發現的異常數據應及時處理,對結算情況進行全面分析,計算各項經濟指標,找出對工程造價有決定性影響的因素,最后確定其工程造價。
總之,工程造價管理必須實行全過程管理,形成規范有序的管理體系,讓造價人員從建設項目的前期起就與各有關建設者一起工作,對工程投資的經濟合理性、工程投資估算、工程概算、工程預算、投標報價、工程結算等過程實施動態管理,完全改變過去只注重事后核算的片面做法,讓工程造價的變化始終掌握在合理范圍內,真實反映工程實際。
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是一項技術性、專業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它貫穿于項目規劃、工程設計、招標投標和建設施工各階段,工程建設的各有關主體應轉變觀念,積極創造條件,促進工程造價咨詢機構參與建設項目全過程造價管理,為合理確定和有效控制建設工程造價做出應有的貢獻。同時政府要加強造價動態管理,正確引導建筑市場公平競爭,遵循市場運作的客觀規律確定調整經濟政策、發布相應的法規政策,使動態管理體現于全方位,穩定建筑市場價格總體水平,主動調節市場,實行間接、指導的管理,對形成競爭有序的、公開、公平、公正的建筑市場將起到規范和引導的重要作用。從而使工程造價的全過程管理得到更好地運用,提高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的總體水平。
工程造價管理工作自始至終作用于整個工程中,它是一項涉及面廣,綜合性強的工作,需要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讓我們緊跟時代的需求,成為一名既懂工程技術,又懂工程經濟和管理的綜合型人才,推進我國的工程造價管理和咨詢業向前發展,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1] 胡德明.建筑工程定額與概預算[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6.
[2] 任玉峰,等.建筑工程概預算與投標報價[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
[3] 陳建國.工程計量與造價管理[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1.
[4] 成著.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管理與索賠[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2
[5] 蔣傳輝.建設工程造價管理[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
[6] 范運林,何伯森,王瑞芝.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