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海波 龍啟炎 徐翠容
長江流域黃秋葵高產栽培技術
駱海波 龍啟炎 徐翠容
黃秋葵又名補腎菜、羊角豆等,以嫩蒴果供食,營養豐富,被稱為高蛋白蔬菜,其花、種子、根均可入藥,庭院和陽臺均可種植,以其為原料研制的保健品“葵力健”深受市場歡迎,目前黃秋葵在江城的栽培面積逐年擴大。

黃秋葵為錦葵科秋葵屬植物,又名秋葵、羊角豆、咖啡黃葵、補腎菜等,溫帶地區為一年生草本植物,熱帶地區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嫩蒴果供食用,炒后有黏性,風味獨特。黃秋葵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被稱為高蛋白蔬菜,每100 g干物質含粗蛋白21.43%,粗脂肪2.47%,可溶性糖17.34%,纖維素9.42%,鈣0.67%,磷0.56%,維生素C 29.95 mg,鐵4.94 mg。種子含較多的鉀、鈣、鐵、鋅、錳等礦物質。干種子磨粉可供食用,并可榨油,可提供油脂和蛋白質,也可作咖啡的添加劑或代用品。其花、種子、根均可入藥,對瘡、癰有療效。黃秋葵株型優美且耐瘠薄,家庭庭院、陽臺均可種植,是一種食用與觀賞兼得的蔬菜。近年來科研人員以其為原料研制出一種保健品“葵力健”,深受人們歡迎,目前江城栽培面積逐年擴大。現將其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直根系,分布很深。莖直立堅硬,矮稈型株高1 m以上,高稈型2 m以上,橫徑2~3.5 cm,植株開展度80~100 cm。掌狀深裂葉,5裂片,葉柄長15~30 cm,葉有硬刺毛。花大而鮮艷,著生于葉腋,花冠黃色,花冠心部紫紅色,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自花授粉。春播在主莖第5節葉腋現蕾開花,以后每片葉的葉腋都能開花結實;夏播則在10~12節葉腋開花。花后7~10天可采摘嫩果,蒴果柔軟鮮嫩,倒圓錐形,先端尖,長8~10 cm,橫徑2~2.5 cm,果皮上有7~9條棱,果面具茸毛。蒴果內含褐色種子110粒左右,種子球形,綠豆大小,千粒質量65~70 g。
2.1 播種育苗
武漢地區可進行春播和秋播。春季3月上旬開始播種,秋季8月上旬播種。黃秋葵可直播,但一般以育苗移栽為主。一般在播種前用清水浸種4~5 h;浸種后用紗布包裹保濕,置25~30℃條件下催芽,當80%以上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一般用50孔育苗盤育苗,基質用泥炭和珍珠巖。每孔播種1粒,播后蓋上一薄層基質,然后在苗床上蓋一層地膜保溫保濕。出苗前溫度保持在25~30℃,出苗后要及時揭去地膜,防止子葉燙傷。苗期注意適時澆水和通風透氣,加強溫度和濕度的控制,培育壯苗,苗齡30天左右。幼苗長至2~3片真葉時定植。
2.2 整地定植
選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地塊種植。定植前10天耕翻整地,每667 m2施入腐熟有機肥3 000~5 000 kg、鈣鎂磷肥30 kg、氯化鉀15 kg、三元復合肥30kg,肥料溝施后深翻整地作畦,畦寬1.5 m。春播4月上中旬定植,秋播8月下旬定植。成片種植時株距為50 cm,每畦栽2行,每667 m2種植1 800株左右。定植時挑選壯苗,淘汰病苗、弱苗、畸形苗。定植后及時澆定根水,使幼苗盡快緩苗。
2.3 田間管理
①幼苗管理 黃秋葵喜溫不耐蔭,在早春陰雨低溫、光照不足的情況下,植株容易出現葉色發黃、莖稈纖弱等癥狀,甚至發生死苗現象。故緩苗成活后,要適當控制澆水,以促進根系發育、植株健壯生長。移栽后10天左右,每667 m2用尿素3~5 kg對水澆苗,有利于及時提苗,增強植株抗性。
②肥水管理 定植緩苗后施一次促苗肥,可用3%復合肥水溶液淋根,促發新根。第一果坐果后要追施復合肥,每667 m2用量25~30 kg,施肥后澆水,以后看長勢適當追肥。如生長期間出現脫肥現象,則會出現植株矮小、蒴果畸形等現象,影響產量和銷售。坐果期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尤其在高溫干旱季節要及時澆水;黃秋葵在生長后期若遇較長連陰雨天氣或大暴雨而排水不良時,植株生長不良易出現落葉現象。因此要做到深溝高畦,能排能灌。
③病蟲害防治 黃秋葵病害很少,主要蟲害有蚜蟲、斜紋夜蛾等,可用 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1 500倍液在產卵或初發期噴霧防治。
2.4 適時采收
黃秋葵以采嫩蒴果為主。開花后10天、嫩蒴果顯黃綠色、有光澤時及時采收。若氣溫升高,開花后5~6天即可采摘。若采收過遲則纖維多、品質劣,同時還影響后續坐果。一般隔天采收一次,溫度低時則隔3~4天采收。采收時應穿長袖衣服并帶手套,用剪刀將果柄剪下,以免硬刺毛扎傷手,最好在清晨采收。
駱海波,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430065
龍啟炎,徐翠容,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
201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