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曉蘭
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是指在特定時間內對某一特定人群的醫院感染發生幾率進行的調查[1]。通過現患率調查,了解和掌握醫院感染情況,分析醫院感染相關危險因素,指導臨床主動采取干預措施,從而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我院院感科于2011年11月24日對全院臨床科室進行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并對調查進行統計分析,現將調查結果報道如下。
1.1 調查對象 調查時間為2011年11月24日0∶00~24∶00,
對象包括該時間所有住院患者,包括當日出院,專科、死亡患者,不包括當日新入院患者。
1.2 調查方法 以醫院感染科專職人員為主,各臨床科醫院感染監控小組成員配合,床旁調查和查閱病歷相結合,填寫統一個案調查表,調查前由院感科組織相關人員就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及填表要求和方法進行培訓,于調查前1周通知各臨床科說明調查的目的和要求,并要求科室完善調查對象各項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斷有關檢查。
1.3 資料處理 醫院感染管理科專職人員負責資料統計匯總,將個案調查表各項數據錄入《醫院感染監測報告系統》,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2.1 醫院感染現患率 本次應調查住院患者244人次,實際調查242人,實查率99.18%,醫院感染病例4例,醫院感染現患率1.65%。
2.2 醫院感染科室分布(表1)

表1 某醫院感染現患率科室分布
在調查的8個科室中,醫院感染現患率以神經外科為最高,占75%,其次是心血管內科。
2.3 醫院感染部位分布(表2)

表2 某醫院感染現患率部位構成比
調查結果表明醫院感染以泌尿道感染為首位,其次是呼吸道感染
2.4 醫院感染因素分析 在調查中發現,病情危重、年老體弱、長期臥床、基礎病較多的患者容易發生醫院感染,使用侵入性操作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較高。本次調查的4例感染患者中均留置導尿管,2例使用呼吸機和氣管插管。
2.5 抗菌藥物使用情況 本次調查242例患者中,當日抗菌藥物使用132例,使用率54.55%,包括治療用藥47例,占使用抗菌藥物例數的35.61%;預防用藥34例,占25.76%;治療 +預防用藥51例,占38.64%。標本送檢15例,送檢率11.36%。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我院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現患率是1.65%,符合規范要求(<10%),神經外科3例(泌尿道感染2例,下呼吸道1例),占75%;心血管內科1例(泌尿道感染1例),占25%。經分析發現,醫院感染發病率較高的患者為老年患者,住院時間長,抗菌藥物使用廣泛和基礎病較多者[2,3]。此次調查顯示,醫院感染以泌尿道感染為主,這多與患者病情危重,應用呼吸機及其他多種浸入性操作有關[4]。調查發現,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較廣泛,雖然抗菌藥物使用率不是很高,但患者標本送檢率較低,臨床醫師憑經驗用藥,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且頻繁更換使用多種抗菌藥物導致耐藥菌株產生和治療失敗[5]。
通過對我院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了解到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為病情危重、老年患者、住院時間長、基礎病較多、侵入性操作等,因此,在醫院感染管理方面,必須加強泌尿系統和呼吸系統感染的預防,加強危重、年老體弱、長期臥床、侵入性操作患者的目標性監測,對危重、年老體弱的患者,進行操作時,強調消毒滅菌工作,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程,提高無菌化操作的執行力,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提高患者標本的送檢率,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1] 劉振聲,金大鵬,陳增輝主編.醫院感染管理學[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0:172-173.
[2] 蘇富萍,陳 勇,謝桂玲,等.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及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管理學雜志,2009,19(2):154-156.
[3] 王 琳,程 曦,楊紅薇,等.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管理學雜志,2009,19(23):3192-3194.
[4] 王書會,李穎霞,鄧 鈺,等.內科系統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管理學雜志,2010,20(4):477.
[5] 許秀萍,關瑞鋒,郝秋華,等.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0,27(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