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印度、日本特派特約記者 廖政軍 蔣 豐 本報記者 段聰聰
中國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中宣部、外交部、教育部、海關總署等13個部門日前組成協調指導小組,將在今年集中開展國家版圖意識教育。據該協調小組發布的《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和地圖市場監管2012年工作要點》顯示,外交部及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將視情開展釣魚島、赤尾嶼等重要區域地圖地名有關工作,編制有關南海或南海諸島地圖,并向社會公布,宣示中方主張。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員邢廣程26日對《環球時報》表示,國家版圖代表一個國家行使主權的完整疆域,不僅政府應該對疆域有非常權威的概念,民眾也要對本國疆域有清晰而嚴肅的認識。
由中國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發布的信息顯示,多家相關部門將負責開展針對涉及地圖教輔、旅游、引進版等圖書的檢查工作,重點檢查損害中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問題地圖。據介紹,目前問題版圖仍然存在,主要表現為錯繪國界線,漏繪釣魚島、赤尾嶼等重要島嶼,隨意使用變形地圖等。這些問題版圖甚至出現在電視、報刊、互聯網和中小學的教輔書中,問題版圖不僅損害了國家利益,也造成了極為惡劣的政治影響。
《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我國大部分地圖都沒有細致到標注出所有爭議地區的程度,而精細到把幾乎所有島嶼都標注出來的地圖則是市面上難以買到的,需要有關單位開具證明才可以購買。
外交學院戰略與沖突管理研究中心教授蘇浩26日對《環球時報》表示,日本前不久宣布,計劃在2012年完成對包括釣魚島在內的39座無人島嶼的命名工作;2011年,菲律賓更名“南海”為“西菲律賓海”;越南一直把“南海”稱為“東海”等等。蘇浩認為,周邊國家的這些舉動在國際上引起了一些混亂,對中國的主張造成沖擊和挑戰,中國應該防止疏漏。“我們的任何一個疏漏都有可能被別人拿來當作反對中國主張的證據。我們確實需要嚴肅認真地對待版圖問題,無論是正式出版物還是互聯網都需要使用規范的地圖”。
事實上,中國周邊不少國家都對本國的版圖教育非常重視。日本東京都八王子市教育委員會一名負責人26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日本的小學設有“社會課”,其內容包括歷史、地理等。老師在講到有關地理的內容時,會專門講解日本與俄羅斯、韓國、中國的領土之爭。進入中學后,學校開設地理課,教材里面有標注細致的“地圖帳”(中國稱“地圖冊”)。在“地圖帳”上,日本把有爭議的領土都會寫成“日本固有領土”,老師也會明確指出這一點。另外,主要面向高中讀者群的日本媒體常常會借助“讀者來信”之口,讓學生對領土主權紛爭了解更多,由此強化年輕人的國家版圖意識。
據了解,越南市場上可以買到的地圖大多將有爭議的島嶼都標注上越南名稱,例如在越南全境圖上,在右下角就用越南文標注了數量繁多的小島嶼。印度的國家地圖上也都把有爭議的領土標注為印度固有領土。《環球時報》記者在印度通過接觸發現,許多受過教育的人都對爭議領土有所了解和認識,“這說明印度對爭議地區的教育還是深入人心”。
邢廣程認為,當今的先進科技為我們準確統計、測繪、整理國土信息提供了可能和方便。從歷史上看,很多戰爭都是由領土糾紛引起的,雖然現在發動一場戰爭并不那么容易,但因領土產生的糾紛依然是國際關系中的重要問題。版圖意識教育的意義在于幫助國民樹立對中國疆域清晰而嚴肅的概念,“這樣的教育非常必要”。
蘇浩26日表示,我國的國家版圖意識教育其實從2005年就已經開始了,今年特別受媒體和民眾的關注與近幾年中國與周邊國家不斷發生領土糾紛有關。蘇浩介紹說,上世紀60年代,中國正式出版的地圖就曾把釣魚島用日本的名稱尖閣列嶼來標示。當時中國地圖測繪技術落后,尚未有自己測繪制作的地圖,因此使用了1942年日本控制下的上海出版的《申報》使用的地圖。2010年中國與日本因釣魚島發生糾紛時,還有日本學者拿此地圖來印證日本的立場。▲
環球時報2012-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