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華 王建新 龍麗芬 周 敏 楊景華 張忠武
(1.云南省蒙自市種子管理站,云南 蒙自 654400;2.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資源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
蒙自縣緊緊圍繞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1號文件和省、州、縣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結合蒙自縣提出的農業生產和糧食總產目標。蒙自縣承擔了云南省農業廳下達的水稻高產創建活動項目的實施,旨在提高農業科技含量,提高農民科技素質,促進農業生產向規范化、科學化、效益化發展,最終實現糧食增產。項目的實施對蒙自縣糧食增產、農民增收、促進農業增效奠定了堅實基礎;在項目實施中,結合歷年糧食作物高產示范取得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充分利用現代農業集成先進技術在糧食作物優質、高產、高效中發揮的作用,引進和加快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成果的轉化和實用技術的應用,努力挖掘蒙自縣糧食作物增產和增收的潛力。有力地推動了項目工作的順利開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一年來,在蒙自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云南省農業廳的關心支持及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云南省農科院專家的精心指導下,通過縣、鄉農業科技人員和項目區干部群眾的努力,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指標。
1.1 水稻高產創建任務目標
2009年計劃在文瀾鎮和草壩鎮各建成1個萬畝水稻高產創建示范區,2個千畝展示區,2個百畝核心示范區,輻射帶動全縣6700hm2水稻生產,具體目標產量如下:(1)萬畝示范區單產指標9750kg/hm2以上。(2)千畝示范片單產指標10500kg/hm2以上。(3)百畝核心區單產指標12000kg/hm2以上。
1.2 主要分布情況
百畝示范片:主要布局在草壩鎮大水塘村、文瀾鎮馬房村。千畝示范片:主要布局在草壩鎮大水塘村、文瀾鎮馬房村。萬畝示范區主要布局在草壩鎮大落就、大郭西、前進、建設、富民、依三則六個村委會,涉及農戶2 863戶;文瀾鎮姜家、碧云、十里鋪、馬房五個村委會,涉及農戶5 165戶。
2.1 面積完成情況
蒙自縣共承擔兩個萬畝示范片,共完成水稻高產創建示范面積1603.86hm2,其中:百畝方完成18.67hm2,超額完成5.33hm2,超計劃40%;千畝示范片完成面積152.4hm2,超額完成19.07hm2,超計劃14.3%;萬畝示范區完成面積1432.8hm2,超額完成99.47hm2,超計劃7.5%。帶動全縣水稻示范面積6700hm2。
2.2 測產驗收情況
經邀請省、州有關專家對蒙自縣水稻高產創建進行測產和實產驗收,增產顯著。實產驗收:30個點,測產調查:238個點。
1)百畝核心區:百畝核心區18.67hm2,平均單產達12114kg/hm2,比單產指標超過114kg/hm2,超10%。其中:草壩鎮完成面積10hm2,平均單產12168kg/hm2,文瀾鎮完成面積15.33hm2,平均單產12060kg/hm2。采用水稻品種“云光16”。
2)千畝展示片:千畝展示片完成種植面積152.4hm2,平均單產達10687.5kg/hm2,比單產指標超過187.5kg/hm2,超1.8%。其中:草壩鎮完成面積79.07hm2,平均單產10761kg/hm2。文瀾鎮完成面積73.33hm2,平均單產10614kg/hm2。采用品種為“豐優香占”、“QU6號”。
3)萬畝示范區:萬畝示范區完成種植面積1432.8hm2,平均單產達9882kg/hm2,比單產指標越過132kg/hm2,超1.4%。其中:草壩鎮完成面積712.67hm2,平均單產10006.5kg/hm2。文瀾鎮完成面積721.33hm2,平均單產9907.5kg/hm2。采用品種為“豐優香占”、“QU6號”、“綿香725”、“云恢290”。
4)與項目區前三年水稻產量比較:萬畝示范區平均單產達9957kg/hm2,比項目區前三年平均水稻增產1099.5kg/hm2,增幅12.4%。
5)與項目區上年水稻產量相比較:萬畝示范區平均單產達9957kg/hm2,比項目區上年平均水稻增產853.5kg/hm2,增幅9.3%。
2.3 經濟效益顯著
通過實施1333.33hm2水稻高產創建,帶動全縣6100hm2水稻全面增產。經測產調查顯示:增產稻谷264kg/hm2,增幅3.7%,新增稻谷161.08萬kg,新增產值354.38萬元,社會、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首先是領導重視。水稻高產創建項目得到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多次深入項目區檢查指導工作,及時解決項目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如;撥專款購置所需種子,免費供給項目區農戶雜交水稻種子2000kg,使項目得以順利開展。二是成立并派出項目技術指導小組狠抓落實:由縣農業局牽頭從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種子站、植保站、鄉(鎮)農服中心抽調一批技術骨干,住扎到項目區,進村入戶,加強技術服務,把握每一道技術關,做好技術服務工作。三是種植規范化程度較高:項目區采用拉線條栽,根據稻田土壤肥力情況,保證種植密度,種植密度在37.5萬叢/hm2以上。四是技術培訓到位:二月底在播種前各鄉(鎮)技術骨干集中到縣上進行培訓,鄉(鎮)技術骨干又逐村巡回培訓。四月初水稻移栽前又集中培訓技術骨干一次,技術人員還深入到田間地頭現場指導移栽、管理。把好技術關。五是科技措施到位:選擇高產、高效品種,示范區良種覆蓋率達100%。高產示范區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氮、磷、鉀、微量元素按一定比例搭配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項目區采用測土配方施肥率100%。六是采用旱育保姆育秧。在水稻播種育秧、移栽大田管理質量好。秧苗移栽時普遍都帶2~3個分蘗,移栽后返青比往年早,長勢較好。七是統一病蟲害防治:2009年由于氣溫高、少雨,稻飛虱發生比較嚴重,在項目區組織群眾以村為單位進行統一防治。八是加強與農業科研院校合作與聯系,引進新品種和先進實用的高產栽培技術。云南省農科院的水稻專家多次到蒙自縣傳經送寶,指導工作,受益匪淺。
4.1 加強組織領導,層層落實責任
為保證水稻高產創建活動有條不紊進行,成立了由蒙自縣政府副縣長李堂興任組長,農業局局長趙志斌任副組長的水稻高產創建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的組織、協調、督促、檢查。縣農業局成立了由局長趙志斌任組長的高產創建活動實施工作組,并成立了技術指導組,結合實際制定了詳細的創建活動實施方案和技術方案,負責組織實施。抽調科技人員進村入戶開展工作,做到責任到人,宣傳到戶,技術到田,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組織實施,確保工作進度和工作成效[1]。
4.2 認真制定實施方案,明確責任
根據蒙自縣實際,縣農業局組織有關專家,因地制宜、科學制定《蒙自縣水稻高產創建活動實施方案》。明確了實施主要內容、目標、任務、工作措施等,主要工作實行統一部署,做到六個統一,即:核心區良種統一供應、統一品種、統一技術路線、統一培訓、統一田間管理及統一病蟲害防治,將先進實用技術落實到農戶、田塊,確保各項技術措施落實到位。同時,按項目要求定地點、定方案、定面積、定人員、定職責任到人開展工作。按照項目區農業局主抓,各單位根據各自職能負責技術指導的原則,整合栽培、植保和土肥等技術力量,廣泛投入項目工作。在確定設立首席專家的基礎上,建立縣級農技推廣部門對口聯系項目區的責任制管理制度,進一步明確了責任人和責任單位。
4.3 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科技文化水平
項目技術指導組不辭辛苦深入村寨,深入田間地頭結合農事活動廣泛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對項目區的農民進行手把手,面對面的技術指導,提高廣大農業勞動者素質,使項目技術路線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到生產實踐中[2]。還采用數字鄉村網絡、廣播、電視、黑板報、發放技術資料等形式,大力宣傳和實行“零距離”服務。據統計:共舉辦技術培訓94期,培訓農民21360人次,印發技術資料11800份,出黑板報164期,廣播、錄像52次,出簡報21期,科技咨詢18360人次。通過舉辦培訓,有效地提高了廣大農民群眾科學種田的意識和水平。提高了項目的技術到位率,收到較好的效果[3]。
4.4 增加投入,做好技物配套服務
項目得到蒙自縣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做到了思想早發動,技術早培訓,物資早就位,資金早到位,為2009年項目的示范推廣奠定了思想、技術、物質基礎。涉農部門各負其責,縣、鄉農技部門對項目核心示范區,免費提供給農戶種子、農藥、化肥、薄膜等農用物資同時科技人員深入到村、社及田間地頭巡回指導,做好病蟲害的監測,及時準確地向農戶發出預測預報,做好技術服務,并對重點區域組織統一防治一至二次。農機部門做好農機的機耕、機耙。水、電部門優先做好對農業水電的協調和正常供給。通過采取這些舉措,充分調動了廣大農民參與項目的積極性。讓農民真正掌握了科學種田、管理、病蟲害防治等一系列技術,使技術深入農戶、深入田塊,發揮效益。
4.5 檢查督促、狠抓落實
在實施水稻高產創建活動中,縣委、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多次深入到項目區檢查指導工作,并對存在的困難和一些問題給予及時解決,及時掌握水稻高產創建工作的進展情況,對活動中工作有力的鄉(鎮)給予表揚,對工作不力的示范區及時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見。同時,在育秧期間云南省高產創建負責人親自到蒙自縣項目區檢查、指導工作,不辭辛苦親臨現場,對蒙自縣糧食作物高產創建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為后期的工作提出了指導意見,確保了此項活動得以順利開展,并取得了實效。
4.6 認真做好總結和驗收
在水稻收獲前,由縣農業局組織并邀請省、州、縣政府、農業、科技、財政等部門的相關領導和農業專家對高產創建進行現場驗收,嚴格按照《云南省農作物高產創建活動測產驗收辦法》,制定了《蒙自縣水稻高產創建測產驗收實施方案》,成立測產領導小組和專家組,及時召開全縣的測產工作培訓會,使水稻高產創建測產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據統計:百畝方實收產量10個點,田間測產45個點;千畝示范片實收產量12個點,田間測產66個點;萬畝示范區實收產量16個點,田間測產132個點,完成了項目的各項指標驗收。測產工作取得了實效。我們將再接再厲,認真總結好水稻高產創建的成功經驗和教訓,進一步規范和做好今后的各項創建活動工作。
1)選擇優質、高產、抗性強的超級水稻良種。選用在蒙自地區適宜種植的優質、高產、抗性強的超級稻,如:“云光16”、“兩優11”、“兩優61”、“兩優航2號”、“豐優香占”等新組合。
2)提早播種,有利于干物質的結累。根據多年的播種試驗,最佳播期為3月上旬至3月中旬,為了提高超級稻的產量,把播種時間提早一個節令,3月31日全部播種結束。
3)做好種子消毒。蒙自地區主要是水稻穗頸稻瘟危害較重,嚴重影響水稻產量,針對此現狀,播種前用多菌靈、浸種靈等藥劑發給種植戶,做到戶戶用藥劑浸種,從源頭上把好種子消毒關。
4)培育矮壯秧。育秧是高產的基礎,統一采用旱育秧技術,扣種稀播,播種量嚴格控制在450kg/hm2以內。
5)加強秧苗管理。底肥施復合肥750kg/hm2,三葉期及時追分蘗肥,225kg/hm2尿素,移栽前一周追尿素225kg/hm2。科學管理水分,及時防治病蟲危害。
6)規范化條栽,確保種植密度。規格13cm×20cm,密度保證在37.5萬/hm2叢以上。
7)配方施肥。底肥施農家肥22500kg/hm2,碳銨600kg/hm2,普鈣750kg/hm2,硫酸鉀150kg/hm2,最后一道翻犁田時施用。追肥用尿素225kg/hm2,普鈣300kg/hm2,移栽后一周及時施用。抽穗前噴施磷酸二氫鉀兩次。
8)科學管水。主要是以干干濕濕,夠蘗后及時撤水曬田管理為主。
9)及時防治病蟲害。病害主要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蟲害主要防治稻飛虱、三化螟、稻叢卷葉螟等蟲害。
10)適時收獲。九黃十收、豐產又豐收。
農業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藥、種子、柴油等農資價格上漲幅度較大,而糧食價格變動不大,甚至有下降的趨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戶對糧食生產的投入和種糧的積極性。
[1]嚴明強,曾彥華,張樹森.城固縣水稻高產創建活動的做法與成效[J].中國農技推廣,2011(5):12-13
[2]金傳旭,羅龍學.平塘縣實施水稻高產創建活動項目的成效與經驗[J].貴州農業科學,2011(10):75-78
[3]李剛,顧玉龍.上海市水稻高產創建活動的實踐與體會[J].中國農技推廣,2010(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