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岐華
(楚雄州農業科學研究推廣所,云南 楚雄 675000)
近年來,在楚雄州的農業經濟建設中,設施農業作為農業經濟向現代化方向邁進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從無到有、由點到面地逐漸發展起來,如何搞好設施農業建設,促進設施農業的健康發展成了當前農業經濟建設中必須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隨著以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農業科技的飛速進步和先進適用科技的全面推廣,推動農業經濟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為全州國民經濟的健康、穩定、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近幾年來,在農業經濟建設推進兩個根本性轉變的進程中,各級黨委和政府十分重視設施農業的綜合開發,加大了投資力度,積極引進設施農業建設的高新科技,引導和鼓勵廣大農民、集體和企業參與設施農業的開發。
目前,隨著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人們觀念的轉變,先進科技的推廣,科技意識的提高,市場觀念的增強,楚雄州呈現了以縣(市)城郊為重點,以設施栽培業為主的農戶、集體和企業充分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和氣候資源,投資興建了規格各異的塑料大棚和溫室,選用優良品種,輔以合理施肥、高產栽培等科技措施,大量種植花卉、藥材、蔬菜等市場前景較好、開發潛力較大、附加值較高的經濟作物銷往省內外各地,在市場經濟要求農業經濟建設必須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潮流中,設施農業的建設開發逐漸成為了當地農業經濟建設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肯定設施農業建設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時,我們必須看到發達的設施農業是現代化的農業產業,它以生物技術、工程技術和管理技術相結合,人工創造一個可控的農業生產設施環境,實現專業化、集約化、商品化的工廠式生產,以獲得優質、高產、高效的穩定效益的農業生產方式。與國內外設施農業發達的地區相比,楚雄州的設施農業建設面臨著許多問題,制約著設施農業的穩步發展。一是建設規模較小、投資渠道較少、生產成本較高;二是塑料大棚和溫室的建設有待于合理布局;三是已建成的設施尚未充分合理地應用;四是農民的科技應用水平亟待提高;有關設施農業的科技培訓工作必須加強;五是部分地區信息的滯后產生了生產和市場脫節的現象;六是缺乏誠實守信地與農民合作、組織農戶和集體生產,開拓國內外大市場的龍頭企業;七是廣大農村粗放式的相關生產給設施農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競爭壓力;八是對設施農業的建設成效應當進行全面科學地評估;以上為楚雄州設施農業從無到有、由面到面的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在將來的設施農業建設中必須科學地解決。
目前,楚雄州設施農業建設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國內外設施農業發達的地區相比,無論是建設規模、投資力度、科技含量、管理水平、還是社會經濟效益仍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在農業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來自國內外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楚雄州設施農業的建設要取得新的進展,實現健康發展,除了各級政府制定優惠政策引導發展外,必須立足楚雄州情,緊密結合市場需求,搞好立項論證,引進設施農業的先進科技、生產資料及綜合開發技術,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管理方法,使設施農業建設中資金、技術、管理等資源實現合理優化配置,促進設施農業向優質、高產、高效方向發展。
3.1 認真調查研究,科學立項論證
設施農業的綜合開發是一項難度極大的工作,普遍存在著探索性強、技術新、成本高、風險大的特點,因而全面搞好結合州情的設施農業建設可行性分析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楚雄州地處滇中地區,自然條件極為復雜,山區面積約占全州總面積的90%,立體氣候極為明顯,使全州農業經濟的發展呈現了立體農業的特點。楚雄州高寒山區和低熱河谷、壩區實際存在的農業耕種水平差距較大,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有明顯差異,人們的思想觀念各不相同,各地對先進科技的消化、吸收、創新和開發能力也各有千秋,應根據市場需求的特點認真調查研究,以結合實際、引進項目、吸收創新、分類開發、整體推進的原則對全州各地擬建的項目進行科學論證。論證引進的新項目、新技術是否符合科技轉化發展潮流,在當前國內外市場上具有先進性;生產的產品能否進入市場,奪取市場、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與此同時,對各地的投資能力、市場潛力、生產能力、經營管理水平進行科學的論證和分析。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把農業基礎較好,綜合開發潛力較大的地區作為設施農業建設的重點進行投資和開發,把這一地區設施農業逐步培育成為新的支柱產業。
3.2 結合市場需求,生產綠色產品
近年來,隨著城鄉工業化步伐的加快和化工產品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應用,農產品受污染已成為威協人們健康的公害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溫飽問題解決后,人們在步入小康生活的進程中更加重視對農產品質量及食物安全的追求,無公害綠色食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與此同時,省內外廣闊的市場中由于各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經濟發展的差異和消費水平、消費習慣的不同,帶來了食物營養結構上多層次、多元化的需求,因而設施農業的建設必須緊密結合市場需求,沿著市場需求綠色產品的方向,應用先進科學技術,生產出不同檔次、品質優良、品種多樣、能在各種季節開發上市,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的產品,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和滿足社會的需求。
3.3 加強科技培訓,提高科技含量
目前,楚雄州設施農業發展中塑料大棚和溫室建設普遍存在結構不合理,栽培管理技術水平較低,產品品種單調等問題,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蔬菜、花卉生產中,生產成本較大,科技含量較低,且與季節變化和市場脫節,以致嚴重滯銷的局面。因此,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有效措施,舉辦形式各異的培訓班,抓好以下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推廣和示范指導,全面提高科技含量。(1)在引進國內外先進科技成果加以開發的同時,組織科研部門培育和篩選適宜各地塑料大棚和溫室中各種季節推廣種植的優質新品種;(2) 研制各類設施中配套應用的科學系統和相關設施;(3)、 根據各地的條件,研究改進設施結構,降低生產成本;(4) 推廣各個季節科學栽培、合理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5)推廣各種形式的設施綜合利用技術,從而提高設施的利用效率和產品的科技含量。
3.4 培育龍頭企業,帶動規模開發
在楚雄州設施農業建設中,各地生產的產品主要以生產者自己尋找市場為主,因而開拓市場和占有市場的能力十分有限。當務之急是通過正確的政策導向,扶持一批具有開發能力強和良好聲譽、管理科學、誠實守信的龍頭企業,在設施農業的開發中,把企業引向與各地生產者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利益共同體,帶動較大規模的開發,推動實現較好的規模經濟效益。
3.5 引進科技人才,強化科技基礎
和其它農業經濟建設和開發項目相比,設施農業具有科技含量高、技術要求嚴的特點,因而對科學研究及科技經營管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楚雄州種植業科技推廣隊伍有1 171人,其中科技干部1 053人,占實有人數的89.9%,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的有135人,占科技干部的12.8%。 由此可見,具有中高級職稱素質較高的專業技術人才比例明顯偏低,對全州設施農業的發展進行科技服務的能力極為有限。因此在設施農業建設中,在最大限度的調動現有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同時,正視科技隊伍中存在的問題,切實解放思想,充分認識到人才資源的寶貴價值和人才在農業經濟建設的重要作用,更新人才觀,本著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舉賢任賢的原則,引進高素質人才,充實科技隊伍,從而以人才為基礎,以先進科技為動力,促進全州設施農業穩步向前發展。
3.6 合理規劃布局,避免重復建設
就目前全州設施農業建設面臨的形勢而言,全州設施農業主要以設施栽培業為主,但不容忽視的客觀現實是,在全省各地州的設施農業規劃中,各地州市幾乎都把花卉、蔬菜、藥材的發展作為主要發展項目,這種近似的規劃和發展將導致各地州之間在有限的市場中產生激烈的不必要的競爭??梢灶A見,在有限的市場范圍內,只有少部分建設項目能產生較好的效益得以繼續生存和發展,而更多的開發項目則隨著時間的推移處于閑置和廢棄的狀況。為了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有關主管部門在對各地州的規劃情況進行研究時,應當把當前與長遠、局部與整體、微觀與宏觀等方面的實際情況聯系起來,進行合理規劃布局,盡量避免項目建設的相似性和投資的重復性,確保設施農業的發展,具有較強的生命力。
3.7 健全管理制度,加強科學管理
盡管設施農業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是許多設施在建成后仍處于閑置或半閑置的狀態,沒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沒有形成明確責、權、利關系的科學的管理體制,沒有及時對項目承擔單位和個人實行嚴格的監督和管理。在此情況下,必須盡快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和辦法并認真貫徹執行,嚴格跟蹤和客觀評估設施農業產生的效益,強化管理,使設施農業的開發卓有成效地向前發展。
3.8 拓寬合作領域,加快發展步伐
設施農業的建設從選題立項、引進科技、投資興建到綜合開發,這是一項關聯度較大、科學性極強的系統工作。在建設中,政府部門應當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加快與國內外、省內外科技與經濟合作的步伐;拓寬科技合作領域,充分借鑒國內外設施農業發展的成功經驗,緊密結合國內外市場需求,引進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科技成果加以轉化和開發;千方百計地拓寬籌資渠道,加大投資力度;全方位深層次地開展科技培訓,提高農民對技術的吸收水平和應用能力;努力培育誠實守信具有較強市場開拓能力的龍頭企業帶動農產品的綜合開發,為設施農業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楚雄州設施農業的發展才能由目前的起步發展初見成效階段逐步走入科學、規范、高效、健康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