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日德意蘇“四國同盟”構想及演進述考

2012-03-28 20:04:37武向平

武向平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 日本研究所,吉林 長春 130033)

一戰后,在無限膨脹的對外侵略擴張欲望驅使下,日本最終放棄了所謂的“協調外交”政策,退出了國聯和世界裁軍條約[1]序言。為了打破“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所帶來的嚴厲局面,日本同德國于1936年締結了以“防共”為名的“日德防共協定”,于1940年締結了軍事同盟,企圖利用日德軍事同盟力量實現日德意蘇“四國同盟”①目前在國內外學界中,關于“四國同盟”的表述形式并不統一。徐勇在《征服之夢:日本侵華戰略》中將其稱為“四國協商”;三宅正樹在《斯大林、希特勒與日蘇德意聯合構想》將其稱為“四國聯合”;而清水良三(《日德意蘇四國同盟構想的崩潰》)、尾上正男(《日德意蘇四國同盟問題》)等則將其稱為“四國同盟”。筆者通過對日本原始檔案資料的梳理,以及對當時日、德、蘇三國交涉過程的分析,認為“四國同盟”這一稱謂更符合當時歷史原貌。,以期利用“四國同盟”的軍事力量來壓制美國,使美國能夠放棄參加戰爭,完成日本在亞太地區的擴張計劃,最終實現“大東亞共榮圈”[2]99。本文利用日本原始檔案資料,對日德意蘇“四國同盟”的構想和演進進行詳細闡述,并深入地分析日德意蘇“四國同盟”構想及其演進過程對當時東亞關系和侵華戰爭所產生的深刻影響。

一、從“強化防共協定”到三國軍事同盟:“四國同盟”構想原點

“九一八”事變后,為了應對退出國際聯盟和世界裁軍條約所帶來的嚴厲局面,日本急于尋求新的戰略盟友。在外相有田八郎對德“薄墨外交”②所謂的“薄墨外交”論是日本外相有田八郎對德所提倡的外交思想。有田認為從國際形勢上來看,在對德結盟問題上應該像畫山水畫那樣,最初要用“薄墨”去處理,后來以便于修改,主張最初應該同德國締結“模糊協定”。論的主導下,1936年11月,日本與德國訂立了以“防共”為名,實則是以蘇聯為對象,并包括英法美等國在內的同盟協定。這個歷史上有名的“日德防共協定”,共由《日德反共產國際協定》、《反共產國際協定附屬議定書》、《反共產國際協定秘密附屬協定》等三個部分組成的。

“防共協定”訂立后不久,近衛文麿組閣,日本便加緊實施對外侵略擴張戰略。但是,日本企圖利用日德同盟關系實現對華侵略目標和北進蘇聯的戰略屢屢受到了沉重打擊。首先是日本希望借助日德同盟的力量,要求德國以“防共”為名來打擊“共產主義”的意圖遭到了德國的拒絕,隨之日本以期利用德國為“中介”的陶德曼“和平調停”①在國內,對“陶德曼調停”進行研究的學術論文很多,筆者就具有代表性的學術觀點進行梳理、歸納如下:張北根在《1933-1941年的中德關系》中指出,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后,加大了對德“壓力”,并以退出“防共協定”相要挾,要求德國站在日本立場對侵華戰爭進行調停(《歷史研究》1995年第2期);何蘭在《德國調停中日戰爭及其在日德關系中的地位》中指出,“陶德曼調?!笔堑聡谶h東對華和對日政策發生改變的一個轉折點(《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2期);王同起在《陶德曼調停始末》中指出,德國之所以“調?!敝腥諔馉帲怯捎诘聡鵀榱嗽谶h東達到利用日本防蘇和遏制英國的目的(《歷史教學》2000年第10期);陳仁霞在《陶德曼調停新論》中,利用德國和中華民國的原始檔案資料,詳實考證了“陶德曼調停”的全過程,從而論證中、德、日三角關系的角逐過程(《歷史研究》2003年第6期);夏忠敏在《試析德國在“陶德曼調?!敝械挠H日傾向》中指出,“陶德曼調?!笔堑聡谶h東由“中立政策”向親日政策轉換的重要標志(《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雷國山在《關于“陶德曼調?!毖芯康膸讉€遺留問題》中,從蔣介石拒絕日本“和談”原因、日本加重“和談”砝碼和日本“新條件”出籠過程入手詳細分析“陶德曼調停”過程變化特點(《江海學刊》2005年第5期)。的鬧劇也以失敗而告終。在侵略中國的計劃受到沉重打擊的同時,日本北進蘇聯的戰略也受到嚴重的挫敗?!皬埞姆迨录迸c“諾門坎事件”,給日本關東軍的沉痛教訓除了必須重新估價蘇聯的軍事實力外,也使日本深刻地意識到,必須重新探求從明治維新后所確立的以獨霸中國大陸和亞太地區的侵略擴張的戰略思想。這也是日本“南進”和“北進”戰略思想轉換的重要標志。

繼近衛后的平沼騏一郎內閣為了擺脫國內外困境,積極推進以“強化防共協定”為名的對德軍事同盟的交涉。從1939年5月到8月,平沼騏一郎內閣多次召開五相會議,最后由于陸、海、外三省在軍事同盟對象和參戰義務上,存在嚴重意見分歧,致使日、德兩國進行數十次交涉也沒有實質性進展。

面對國內外的困境,近衛文麿二次受命。1940年7月19日,近衛將外、陸、海三省首腦召到私人官邸荻窪荘進行密談。通過這次會談,日本確立了要在亞太地區通過發動戰爭來實現對外侵略擴張政策,同德國訂立軍事同盟協定,在遠東地區建立對蘇聯的堅固防御體系,最終把英美兩國勢力從亞洲和太平洋地區驅逐出去,并把英法荷葡等國在亞太地區的殖民地納入到日本的“大東亞新秩序”中。具體內容如下[3]435-436:

第一,為了適應世界形勢變化,強化日、德、意“軸心同盟”,使“大東亞新秩序”得以迅速建設;

第二,在對蘇聯關系上,要盡量締結互不侵犯條約以解決日、蘇邊境問題;

第三,把英、法、荷、葡等國在亞太地區的諸島嶼和殖民地全部納入到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

第四,對美國盡量避免無用沖突,一旦阻礙“大東亞新秩序”建設時,并不排除訴諸武力。

7月22日,近衛內閣迅速召開五相會議,并在陸軍、海軍和外務三省多次磋商的基礎上,把“實現同德國的軍事同盟”作為實現對外侵略和擴張的重大外交政策。與此同時,第二近衛內閣又把企圖利用日德軍事同盟力量,完成日本對整個亞太地區的侵略擴張計劃,并把實現日德軍事同盟看成是從根本上徹底解決英美等國在亞太地區對日本的“包圍戰略”的最有效手段[4]13。7月27日,第二次近衛內閣在大本營聯席會議上,通過了《適應世界形勢時局處理要綱》,這個政策性文件的出臺,進一步標志著日本的對外基本國策已經轉為利用日德軍事同盟力量,最終實現“南進戰略”。

在上述政策的指導下,外相松岡洋右同里賓特洛甫特使斯塔瑪進行了近三周的交涉。1940年9月27日,日本同德國和意大利締結了三國軍事同盟。日本之所以同德國僅僅進行了三周左右時間的交涉,就迅速地同德國訂立了軍事同盟協定,這主要從兩方面來進行分析:

第一,近衛第二上臺后,日本的對外侵略和擴張戰略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即由“北進戰略”向“南進戰略”進行了轉換。日本的中心目標就是以期借助日德軍事同盟力量在亞太地區同英美兩國決戰,達到把英美勢力從亞太地區驅逐出去的目的,最終實現日本對亞太地區“獨霸”的侵略擴張政策,這是日本同德國締結軍事同盟的中心目的。

第二,由于1939年8月蘇、德訂立了互不侵犯條約,日本同德國締結軍事同盟看中的重要條件是利用德國從中斡旋,日蘇關系能夠得到改善,并希望利用日德軍事同盟力量,實現日德意蘇“四國同盟”,并期望通過“四國同盟”力量達到壓制美國的目的,使美國能夠放棄參戰,日本完成對亞太區的侵略和擴張計劃,最終實現“大東亞共榮”圈[5]94。關于這一點,近衛首相、松岡外相、海軍次官豐田貞次郎、參謀次長澤田茂等一致對日、德、意、蘇“四國同盟”寄予很大希望[6]。1940年9月4日,第二次近衛內閣就曾召開首相、陸相、海相和外務四相會議通過了下列決策:1.日本、德國和意大利要同蘇聯保持和睦關系,使蘇聯把自己的對外政策同各締約國的政策相吻合;2.日本、德國和意大利將承認蘇聯對印度的領有權,使蘇聯的擴張方向向波斯灣地區發展,以避免同日、德的利益產生直接沖突;3.日本、蘇聯、德國和意大利分別在亞洲、歐洲和太平洋地區對美國形成包圍之勢[7]33。

可以說,日本把同德國締結軍事同盟看成是實現“大東亞共榮”的必要手段,同時日本也看到了在整個亞洲及太平洋地區所推行的侵略擴張政策必然受到來自英、法、美、荷等西方列強的巨大阻力。另外,加之中蘇邊境日、蘇沖突不斷,蘇聯又不斷對國民政府的抗日戰爭予以援助。所以,基于種種國防戰略上考慮,日本希望通過締結三國軍事同盟來緩解和減輕國際壓力。日本在同德國進行軍事同盟交涉過程中,看中的重要條件就是日、德、意締結三國軍事同盟之時,日、蘇關系也能得到改善。在日、德、意三國軍事同盟協定的秘密附屬文件中也明確規定,“關于日本與蘇聯之關系,德國將盡最大努力增進其友好與諒解,并在任何時候都愿為此目的實現而為之斡旋”[3]460。

二、從“四國協定案”到“里賓特洛甫腹案”:“四國同盟”構想的實施

三國同盟締結后,日本和德國便從各自戰略目的出發,開始策劃把蘇聯拉入三國同盟的“四國同盟”構想。1940年9月,里賓特洛甫在訪問羅馬時,向墨索里尼表示要把蘇聯引向波斯灣和印度,并進一步指出,“此計劃一旦實現,蘇聯的夢想就從維也納的貝爾格萊德雷宮永遠消失了”[8]340。德國認為這樣可以說是一舉兩得,既對付了蘇聯,又對付了懾于日本艦隊而不敢輕舉妄動的美國。

基于以上戰略目的,1940年10月3日,德國便著手同蘇聯進行交涉,并邀請蘇聯外長莫洛托夫訪問柏林。11月12日,希特勒向里賓特洛甫下達了同莫洛托夫交涉的指令,“當前最明智的就是使日、德、意、蘇在各自的范圍內向南擴展勢力,在確定德國和蘇聯的勢力圈的同時,也要確定日本和蘇聯的勢力圈范圍。”[7]40

于是,當莫洛托夫到達柏林后,里賓特洛甫就向其試探,建議蘇聯應該向波斯灣和印度推進,同時要求蘇聯加入三國軍事同盟。11月15日,里賓特洛甫向莫洛托夫提示了德國所擬定的“四國同盟案”,具體內容為[9]:

第一,日、德、意、蘇四國彼此為實現國際新秩序而努力;

第二,蘇聯與日、德、意三國在國際事務中同調;

第三,日、德、意、蘇四國不與四國中任何一敵對國訂立協定;

第四,四國就一切經濟問題進行相互援助;

第五,在秘密附屬協定中,又規定德、蘇、日三國了各自的領土范圍,德國要求重新劃定歐洲邊境,并把整個非洲置于掌控之下;蘇聯的領土范圍則是整個印度;而日本則是整個東亞及南太平洋地區。

莫洛托夫看了德國所擬定的“四國同盟案”后表示,蘇聯同意參加三國軍事同盟協定的條件是,德國首先要從芬蘭撤軍,并且德國必須要承認,蘇聯有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建立軍事基地的權利;在巴爾干地區,必須承認蘇聯對保加利亞的領有權。日本則要放棄在庫頁島等地區開采煤、鐵、石油的權益。

可以說,莫洛托夫的回答讓希特勒很失望。德國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求蘇聯向印度和波斯灣擴張勢力,而放棄在巴爾干的所有權益。但是,此次莫洛托夫柏林之行并沒有使談判達到預期進展。莫洛托夫臨行時,里賓特洛甫把寫給斯大林一封信,由莫洛托夫轉交。該信件的大體內容是,希特勒極力要求蘇聯按照德國的意見,加入三國軍事同盟,并在整個世界范圍內,德國、日本、意大利、蘇聯四國劃定勢力圈的范圍,其實質是要重新瓜分世界范圍[4]441。

莫洛托夫訪德后,里賓特洛甫便把此次會談的要旨向日本進行說明,并就日、德、意、蘇“四國同盟”問題擬定了所謂的“里賓特洛甫腹案”向日本通告,其“腹案”的具體內容為[10]:

第一,蘇聯為防止世界性戰爭、恢復和平,表明要加入德、日、意三國軍事同盟;

第二,蘇聯承認德、日、意在世界新秩序下的指導地位;

第三,德、日、意三國同蘇聯約定不對四國的任何敵對國進行援助;

第四,劃定德、日、意、蘇將來勢力范圍,德國在中非,日本在南洋,意大利在北非,蘇聯在伊朗和印度,該勢力范圍的劃定在秘密協定中達成諒解。

“里賓特洛甫腹案”到達日本后,1941年2月3日,第二次近衛內閣召開聯席會議,開始討論“里賓特洛甫腹案”,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四國軍事同盟案”[11]:

第一,使蘇聯接受“里賓特洛甫腹案”,加入三國軍事同盟,為打擊英、美等國共同努力;

第二,日、蘇交涉的條件:

1.由德國居間斡旋,日本從蘇聯手中獲取對庫頁島的領有權,如果蘇聯不同意,則日本要求蘇聯五年內供應250萬噸石油,日本向其提供相應的開發措施;

2.日本承認蘇聯在外蒙的地位,蘇聯承認日本在中國東北及內蒙的地位;

3.蘇聯放棄援蔣行動;

4.劃定日蘇在蘇、滿、外蒙的邊界;

5.日蘇締結漁業協定;

6.蘇聯降低日德物資運輸國境稅。

第三,蘇聯要承認日本“大東亞共榮圈”新秩序建設的范圍,包含英法荷等國在亞太地區的殖民地;

第四,二戰結束后,四國重新劃定在世界各地的勢力范圍;

第五,日德意蘇齊心協力共同,共同阻止美國參戰;

第六,德、意共同牽制蘇聯,一旦蘇聯進攻日本,德、意應對蘇聯開戰;

第七,日本參加歐洲戰爭時,德、意不與日本敵國單獨締結協定。

以上就是日本針對德國的“里賓特洛甫腹案”所制定的“四國同盟”構想及交涉方針。松岡洋右就是在“里賓特洛甫腹案”及日本聯席會議所確定的方針基礎上,于1941年3月訪問柏林和莫斯科。但是,當松岡到達歐洲后,蘇、德關系已經發生微妙變化。希特勒在同蘇聯進行多次會談后,都沒有達到其預期目的。于是,便秘密制定了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

三、《日蘇中立條約》:“四國同盟”構想的畸變

松岡洋右抵達柏林后,對德國對蘇聯的態度變化已經有所覺察。于是,松岡便從德國回國的途中,再次達到莫斯科,就日蘇中立條約的締結問題同莫洛托夫、斯大林進行秘密會談。于是,“四國同盟”構想開始向日蘇雙邊關系轉化。對于蘇聯而言,之所以同意同日本就雙邊關系進行談判,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廢除日本在北庫頁島的開采石油及煤炭及漁業權,并驅逐日本在蘇聯領海的勢力;第二、歸還被日本占領的南庫頁島區域,這是蘇聯同日本進行雙邊談判的前提條件;第三、解決被日本所控制的千島群島通航問題;第四、解決從“滿洲”到蘇聯邊境同日本的緊張局勢[12]。

而蘇聯事先由于得到了松岡訪問歐洲的情報,便開始就日蘇的談判進行縝密的準備。1941年4月,松岡從歐洲返回到達莫斯科。4月7日、9日、11日,松岡同莫洛托夫進行進行會談。在這三次會談中,主要是圍繞著北庫頁島日本的漁業、煤炭和石油的開采等權利問題而展開。在這些問題上,莫洛托夫的態度極其強硬,堅決要將日本在北庫頁島的各項權利予以廢除。而松岡則想在上述權利方面予以保留。于是,莫洛托夫同松岡的談判陷入僵局。

4月12日,松岡同斯大林進行會談。這次會談,松岡提出五個問題:一是日本雖然同德國存在同盟條約關系,但是日本不會成為蘇聯軍事行動自由的障礙,如果蘇聯和德國之間發生沖突時,日本將采取仲裁者的身份,因為日本和蘇聯兩國間領土接壤,日本期待同蘇聯友好關系;二是日本解決同蘇聯關系所必要的是不要拘于小節,而應該從亞洲及世界的總體戰略進行考慮,象庫頁島這樣的小島不應該成為日蘇關系障礙,如果從大局著眼,蘇聯應該將目光放在印度洋的暖洋地域,而日本則確信決定未來亞洲命運的將是日蘇兩國;三是將亞洲從盎格魯薩克森(這里指的是英美的勢力)的統治中解放出來,對于這樣的課題必須要不拘于小節而在大的問題上進行協力;四是日本對華所發動的戰爭并未是對中國國民而戰,而是為了從中國將盎格魯薩克森勢力驅逐出去,蔣介石政權作為英美資本在華統治的附庸,是為了英美的資本同日本進行戰爭,日本將要從中國把英美的勢力驅逐出去;五是日本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同蘇聯聯起手來,將英美的勢力徹底從亞洲驅逐出去[13]。以上是松岡同斯大林進行會談時所提出的問題,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日本同蘇聯締結條約的最終目的是要把英美勢力從亞洲驅逐出去,這也是日本最終確立“南進”戰略的最終目的。

斯大林所觸及的一個非常重要問題是蘇聯加入三國軍事同盟問題。他指出,蘇聯所面臨大的問題是同日本、德國和意大利的相互協力問題,原則上蘇聯是同意加入三國同盟的,關于這個問題在莫洛托夫訪問柏林就三國同盟成為四國同盟進行討論時,已經向希特勒和里賓特洛甫進行了說明。但是希特勒現在已經不需要從外部的軍事援助?;诖耍膰鴹l約的最大問題是蘇聯的協力問題,所以,蘇聯僅就日蘇的中立條約進行會談。

斯大林同松岡就日蘇中立條約進行交涉的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圍繞中國問題所展開的角逐,這也是日蘇談判的中心問題。松岡再三強調蘇聯應該停止對中國的援助,并要求把英美的勢力從中國驅逐出去??梢哉f,日蘇以中立條約為基礎所進行的交涉實質是具有反華的性質。

最后,日本同蘇聯于1941年4月13日締結了《日蘇中立條約》。《日蘇中立條約》締結后的兩個月,德國對蘇聯開戰。由此,日德意蘇“四國同盟”構想打上了終止符。而日本對德國的同盟政策也發生了微妙變化,蘇德戰爭也成了考驗日本和德軍事同盟關系的試金石。

以上是日德意蘇“四國同盟”構想的大體過程,從其構想的交涉的過程和目的來看,日德意蘇“四國同盟”其本身就不具有可行性。

首先,日德意蘇四國自身對外侵略擴張和領土的要求具有不可調和性,這是日德意蘇“四國同盟”構想最終未實現的根本原因。德國同日本訂立軍事同盟的目的,是以期借助日本的力量在亞太地區牽制英法美等國的勢力范圍,德國制定“四國同盟交涉案”的最終目標,是期望通過“四國同盟”協定牽制蘇聯,使蘇聯放棄在巴爾干半地區的權益。但是,從莫洛托夫訪問柏林時就已經把蘇聯的意向表達得很清楚,蘇聯參加日德軍事同盟的前提條件是德國必須放棄在巴爾干地區的各項特權,并且要求德國承認蘇聯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建立軍事基地的權益。而對于對日本來說,之所以敢于退出國聯和世界裁軍條約,同德國締結軍事同盟,其最終目的是企圖利用德國的力量,使日本能夠繼續享有在西伯利亞地區開采石油、煤、鐵等特權,然而,蘇聯參加三國軍事同盟的前提條件則是要日本必須放棄在上述地區的權益。

其次,日本企圖借助日德軍事同盟力量,達到在亞太地區驅逐英美等國殖民地勢力的構想本身就不具有現實性,這是日德意蘇“四國同盟”構想最終無法實現的主要原因。英美兩國在亞太地區的殖民統治勢力是比較牢固的,英美兩國之間隨時都可以進行聯合起來,保護彼此在亞太地區的權益。并且,從英美兩國在亞太地區所擁有的強大的海軍實力來看,日德所構建的軍事同盟還尚未達到把英美軍事力量徹底打垮的勢力。因為從華盛頓會議到1935年倫敦海軍會議的召開,日本海軍實力都未真正實現同美英保持相同的比例。關于這一點,日本的預計與估量與現實可能性之間還是有很大的一段距離的。

再次,從日本、德國和蘇聯和就“四國同盟”構想進行交涉的目的來看,日本同德國訂立軍事同盟的最終的目標是為了實現獨霸中國和太平洋地區的侵略擴政策,這種同盟條約的結盟基礎是無限膨脹的對外侵略擴張欲望。當蘇聯提出要廢除日本在庫頁島的各項權和在華利益作為加入三國軍事同盟的條件時,日本便以種種理由予以搪塞,而德國在這個問題上更是表現出絲毫不讓的氣勢。

綜上所述,20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為了實現獨霸中國和亞太地區的侵略擴張政策,冒險挑戰“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并最終退出了國聯和世界裁軍條約,同德國訂立了“防共協定”和軍事同盟,希望利用日德軍事同盟的力量,最終實現日德意蘇“四國同盟”,并期望借助日德意蘇“四國同盟”力量壓制美國,迫使美國放棄參戰,達到在亞太地區把英美勢力驅逐的目的,實現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但是,由于日、德、蘇三國最終在各自的對外存利益需求根本無法達到調和,德國首先放棄了日德意蘇“四國同盟”構想的磋商。但是,由于第二次近衛內閣已經把對外侵略擴張戰略的最終目標定為實現“南進戰略”,于是松岡在從歐洲回國的途中再次訪問莫斯科,迅速同蘇聯締結了《日蘇中立條約》。這樣,使日德意蘇“四國同盟”構想由最初的多邊關系向日蘇雙邊關系嬗遞??梢哉f,《日蘇中立條約》最終成了日德意蘇“四國同盟”構想的一個畸變。蘇德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由于日本和德國在結盟過程中始終考慮各自的利益得失,“正是這種結盟中的‘競爭’和‘對抗意識’,使日德之間不可能進行真正的軍事聯合作戰”。任何以侵略和擴張為目的的結盟都是“不虔誠的同盟”[14]。這也充分說明,“帝國主義間的‘合作’是暫時的,而競爭、對抗才是永恒的原則”[2]107。

[1]鹿島平和研究所.日本外交史(第21卷),日獨伊同盟·日ソ中立條約[M].東京:鹿島平和研究出版會,1973.

[2]武向平.1936-1941年日本對德政策及其影響[J].世界歷史,2010(1).

[3]松岡洋右.興亜の大業[A].日本外務省檔案(縮微膠卷)WT7號[Z].藏于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滿鐵館.

[4]日本外務省.日本外交年表竝主要文書(下)[Z].荻窪會談覚書.東京:原書房,1978.

[5]日本外務省.日獨伊三國同盟條約締結要録[A].日本外交文書·日獨伊三國同盟関係調書集[Z].東京:外務省,2005.

[6]清水良三.日獨伊ソ四國同盟構想の崩壊[J].國士館大學政経論叢(14卷),1971(6):42-43.

[7]義井博.日獨伊ソ四國協商構想の起源[J].西洋史學(90卷),1973(8).

[8]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檔案.日獨伊三國同盟回顧(B04013490800)[A].日獨伊三國同盟條約関係一件(三)B-0062[Z].外務大臣官房文書課,1953.

[9][意]加萊阿佐·齊亞諾.齊亞諾日記1939—1943[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214-215.

[10]豊田穣.松岡洋右——悲劇の外交官(上)[M].東京:新潮社,1979:40.

[11]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檔案.リッペントロップ腹案,B02032959700[Z].東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1941:176-177.

[12]日本參謀本部.杉山メモ——大本営·政府連絡會議筆記(上)[M].東京:原書房,1967:5.

[13]ボリス·スラヴィンスキー.考証日ソ中立條約——公開されたロシア外務省機密文書[M].東京:巖波書店,1996:115-116.

[14]宋保軍.“不虔誠的同盟”:16世紀法土同盟的建立及其影響[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5):5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综合色天天|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亚洲欧美自拍视频|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小视频| a亚洲视频|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a亚洲视频|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黄色a一级视频|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视频日本|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男女男精品视频| 久久www视频| 999精品在线视频| 怡红院美国分院一区二区| 日本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欧美a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丁香婷婷激情网|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的视频|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a毛片免费观看|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精品国产www|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动漫| 伊人福利视频|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91在线|日本|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青青草原国产|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Aⅴ|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五月天福利视频|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一级福利视频| 91美女视频在线| 亚洲综合九九| 伊人无码视屏|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a国产精品| aⅴ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青草娱乐极品免费视频|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在线无码九区|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日韩色图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综合网|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