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榮峰
文化人才是文化強國建設的關鍵
郝榮峰
通過開展調查研究、查閱文獻資料、網絡瀏覽等方式,利用比較分析等方法,從文化人才的歷史作用、現階段文化人才的突出問題入手,闡釋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對文化人才工作需要樹立科學的理念,以及正確處理好文化人才工作的幾個關系問題進行研究和探索,進一步樹立建設文化強國關鍵在人才的觀念,以文化人才的發展促進文化強國建設。
文化人才;高度重視;科學理念;處理關系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建設文化強國的部署,這為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帶來了機遇。文化發展,關鍵在人才。只有在文化人才隊伍上形成比較優勢,才能在文化生產經營、管理和發展上具有競爭力[1]。建設文化強國,使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成為當前緊迫的任務。
從分類的角度而言,文化人才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個范疇。廣義的文化人才,是指與文化領域有關的各類人才的總稱,既包括宣傳文化領域的人才,也包括專業技術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等涉及文化領域的人才;狹義的文化人才,僅指宣傳文化領域的人才,包括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廣告設計、動漫產業等方面的人才。本文所講的文化人才是指狹義的文化人才。文章對文化人才與文化強國建設涉及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
文化強國建設,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鍵。我國歷來有重視人才的傳統。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才事業進入加快發展階段,無論是人才總量、人才素質還是人才效能,都有新的發展,各類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同樣為文化強國建設創造了良好條件。
從總體上說,盡管近年來我國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得到了發展,但還遠遠滿足不了文化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與專業技術人才等其他類別人才比較,文化人才發展也是滯后的。文化強國戰略的確立,對文化人才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需要我們必須全面貫徹黨管人才原則,準確把握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現狀,重點解決文化人才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中的突出問題,為建設文化強國提供支撐。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積極推動文化強國和文化人才隊伍建設,需要樹立科學的工作理念。
一是樹立文化人才是文化事業發展第一資源的理念。我們黨高度重視文化人才工作。新世紀新階段,作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后,文化人才發展取得積極成就,文化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實踐表明,發展文化事業重在人才。我們必須樹立文化人才資源是文化事業發展第一資源的理念,大力培養、積極引進、正確用好文化人才,切實把文化人才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事業發展優勢。
二是樹立文化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人才作為一種特殊的資源,其價值主要在于使用。但我國文化領域同其他領域一樣,文化人才長期為單位所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個體流動的空間,阻礙了文化單位優勝劣汰機制的完善。要充分調動各類文化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用好用活人才作為人才工作的永恒主題,著力解決人才不適用、不夠用、不能充分使用的問題,讓各類文化人才用當其時、才盡其用,以文化人才的充分流動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
三是樹立文化人才高端引領的理念。高端文化人才是文化建設最稀缺的資源,往往具有“連鎖效應”和“磁場效應”[2]。所謂高端引領指在人才培養、吸引、使用等過程中,切實把處在世界高端水平的各類人才作為重點和引擎力量,以此來帶動整個人才隊伍和人才工作奮力前行[3]。近年來,我國大力實施的“四個一批”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對帶動整個宣傳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必須牢固樹立高端引領意識,努力造就一批有國際影響力文化領軍人物,勇敢地承擔起傳承中華文明、創造先進文化的歷史重任。
四是樹立文化人才投資是效益最大投資的理念。世界各國研究表明,人才投資是發展效益最大的投資[4]。據統計,我國企業平均研發投入僅占企業銷售額的1%甚至更低,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5]。由于我國文化產業和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發展的“遲滯性”,在文化人才方面的投入更少。我們要樹立文化人才資本是高效資本、人才投入效益最大的理念,進一步加大文化人才發展財政資金投入力度,鼓勵和引導社會、用人單位、個人投資人才開發,建立起多元化的人才投入機制。
做好文化人才工作,需要妥善處理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實現文化人才工作健康有序發展。
一是處理好高端文化人才與基層文化人才的關系。高端人才是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基層文化人才是文化事業發展的基礎力量。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必須統籌各層次的文化人才,既要抓好高端領軍人才,培養一批創新人才、專門人才、復合型人才和國際化人才,又要把加強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一項基礎工程抓緊抓好,使文化人才隊伍的中間力量和基礎力量相互協調、和諧發展。
二是處理好文化人才數量和質量的關系。文化人才供求矛盾和結構性失衡是文化強國建設中的瓶頸問題。“十一五”期間,我國文化產業產值從2006年的1 000億增長到2010年的2 000億。但文化人才隊伍只增長10%[6]。以文化創意類人才為例,我國現在需要大約30萬文化創意類人才,目前僅有3萬余人從業;影視、游戲動漫人才需求量分別是15萬人、10萬人左右,現在我國還不及這一缺口的10%。從文化人才隊伍的狀況看,存在整體質量不高的問題,滿足文化強國建設需要的大師級人物、專家以及專業人才、能工巧匠和民間人才數量匱乏。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必須正確處理擴大總量與提高質量的關系,優化人才結構,提升人才素質和能力,努力使文化人才隊伍與建設文化強國的實際要求基本相適應。
三是處理好文化人才引進和培養、使用的關系。引進文化人才、培養文化人才、使用文化人才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可分割[7]。要善于利用國內外文化人才資源,大力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專門人才,以先進的理念,影響和帶動本地人才。同時,要強化對本地人才的培養和使用,大力解放人才、發展人才、用活用好人才,切實為人才提供施展抱負的機會和條件,積極構筑起文化人才高地。
四是處理好發揮文化人才專長與加強職業道德的關系。推動文化人才工作的科學發展,既要強調發揮好文化人才的專長,也要強調加強文化人才職業道德建設。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優秀文化工作者,秉持德藝雙馨的崇高追求,樹立了文化工作者的良好形象[8]。但在現實中,有的文化人才卻只顧追求個人經濟效益,而不顧社會效益,辜負了群眾對這些公眾人物的期望。要引導文化人才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弘揚科學精神和職業道德,增強社會責任感,抵制學術不端、情趣低俗等不良風氣,共同營造風清氣正、和諧奮進的良好氛圍[9]。
[1]徐平,包路芳.建設宏大的文化人才隊伍[J].人民論壇,2011(11):22.
[2]王培林.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關鍵在人才支撐[N].南方日報,2011-11-21(2).
[3]王通訊.高端引領的科學內涵[N].中國人事報,2010-07-02(1).
[4]李源潮.大力宣傳和普及科學人才觀努力提高人才工作科學化水平[J].求是,2012(3):3.
[5]趙永樂,申學峰.實施促進人才投資優先保證的財稅金融政策[N].中國人事報,2010-07-16(1).
[6]吳江.文化強國關鍵在人才[N].光明日報,2011-12-03(15).
[7]牛汝極.試論“現代文化”的理論與實踐[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1-5.
[8]劉云山.肩負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和歷史責任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貢獻智慧力量[J].中共黨史研究,2012(1):8.
[9]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1-10-26(1).
(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
G120
A
1001-6201(2012)03-0209-02
2012-02-19
[責任編輯:秦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