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潔
(宜賓電業局,四川 宜賓 644000)
控股縣級供電企業由地方電力公司經國家電網各省(市)、地市級供電企業(電業局)控股后進行改制。2008-01-15,改制為國家電網系統控股的四川江安供電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四川宜賓電業局第1個控股縣級供電企業正式掛牌成立。由于歷史原因及地方電網管理的局限,控股縣級供電企業的安全生產和管理水平與國家電網系統直屬縣級供電企業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改制之初,控股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電網結構和基礎管理薄弱,安全管理較粗放。地方電網電源點少,網架結構脆弱,制度建設與執行不到位,安全管理整體缺乏有效的監督和控制機制,易發生事故。
(2)安全生產管理機制和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安全管理工作停留在安排布置上,檢查督促力度不夠,缺乏過程控制和監督,導致員工在實際工作中思想麻痹,易發生習慣性違章。
(3)未建立獨立的安全監督機構,只配置1個安全員,且業務能力不強,不敢大膽管理,安全工作缺乏有效的監督考核手段,不能發揮安全監督保障職能。
(4)“三級”安全網形同虛設,沒有真正發揮作用。班組安全員安全意識淡薄,責任心不強,業務能力不強,對違章行為不能嚴格制止,甚至不能及時發現違章行為(現象)。
(5)人員素質整體偏低,部分工作人員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識和技能。如不能規范填寫、審核和執行“兩票”,甚至存在無票操作、無票作業等現象,農村供電所尤為突出。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安全生產工作規定》的要求,電網企業應根據縣級供電企業資產和管理關系的變化,對納入到公司系統內的縣級供電企業及時調整并明確安全管理和安全監督的內容和范圍。電網企業應對控股的縣級供電企業進行安全管理和安全監督,對控股的縣級供電企業的安全工作業績進行考核,其安全管理的工作要求和考核標準應與地區(市)電網企業下屬單位同等對待。對改制為公司系統控股的縣級供電企業的安全工作考核有2年的過渡期,過渡期滿后,若發生電力生產事故,將對管理該控股縣級供電企業的地區(市)電網企業進行考核。
為使控股公司在2年過渡期滿正式納入國家電網公司統一管理和考核后,其安全生產和管理工作能夠適應國家電網公司的基本要求,宜賓電業局不斷思考,并由此走上了加強控股縣級供電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的探索和實踐之路。
2008年2月初,宜賓電業局派出職能部門的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深入到控股的江安供電公司進行工作指導,開展調研;同時從控股公司選派人員到電業局各直屬供電局學習國家電網系統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專業技術知識。根據調研情況,迅速針對該控股公司制定了幫扶指導對策,以提高其安全生產和管理水平。
從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機制、制度和監督機構入手,落實各級崗位安全責任,加強安全生產到崗到位管理和考核。盡快開展教育培訓,提高人員素質,特別是提高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業務技能。把防止人身傷害事故作為現場安全管控的重點,強力開展反“三違”工作,強化生產作業現場安全監督和過程管控,逐步提高控股公司安全生產水平。
經過2年的探索和實踐,宜賓電業局控股的第1個縣級供電企業安全平穩地過渡到國家電網公司系統正軌,于2010年1月正式納入到國家電網系統進行統一管理和考核,其安全管理機制和制度體系已逐漸健全和完善,現場安全管理松懈、違章現象頻發的狀況得到較大改善。分析和總結該控股縣級供電企業的安全工作現狀,與直屬縣級供電企業仍有一定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管理不夠嚴格,安全責任的落實未完全到位。沒有正確處理好“安全、效益、責任”之間的關系,現場作業、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環節。一些安全措施和要求在班組、作業現場沒有得到認真落實,個別現場管理人員未能按照規定到崗到位,一些作業施工現場安全管理不嚴格,員工對安全風險的防控意識和能力不足,存在安全隱患。
(2)安全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存在“兩票三制”執行不嚴格、不規范的現象,特別是供電所工作票的填寫和執行不規范,合格率不高;存在作業現場安全措施不完善,安全工器具管理、使用和存放不夠規范等問題,安全基礎管理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
(3)安全管理和監督力度不夠。施工現場勘察不細,危險點辨識能力不足,導致分析不到位,制定的風險控制措施針對性不強,現場安全技術交底存在不到位不徹底的情況,標準化作業流于形式。安全監督及查糾違章的力度不夠,安全規程規定的執行不完全到位,“兩票三制”管理不嚴謹,現場作業的組織和安排不合理,反違章檢查廣度、深度及糾查力度不夠,違章現象時有發生。
(4)電網較薄弱,電網安全運行面臨較多考驗。存在電網供電能力不足和局部電網供電安全問題;存在設備老舊、線路絕緣子掉串等質量問題,如關鍵設備故障可能導致電網發生事故;電網抗冰雪、洪水等自然災害的能力不足。
(5)應急管理工作處于起步階段,應急處置能力不足。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尚不完善,應急搶險裝備不足,應急資源管理、應急預案的演練和評估需要進行規范;在應急隊伍建設、應急體系協調運轉等方面,尤其是應急聯動機制的建立方面,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控股企業要達到國家電網公司直屬縣級供電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還需要加大安全管理和安全監督力度,強化施工作業全過程安全管控。
控股公司在2年過渡期滿后安全平穩地納入到電業局對縣級供電企業的統一管理和考核,基本適應國家電網系統內正規的管理。
(1)將在直屬供電局任職、有縣級供電企業領導經驗的人員調整到控股公司擔任主要負責人,并從本部職能部門派出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和安全管理人員,分別擔任總工程師和縣級控股公司安全總監,從組織、安全、技術上加強對控股公司的領導。
(2)在機構設置上,將安全監督和生產技術管理分開,成立安監科,至少配置2人,獨立開展安全監督工作,明確安全監督和生產管理的安全責任,有利于促使各方安全責任落到實處。
(1)根據調研情況,結合控股公司實際,采取市縣兩級同步,分別修訂或建立適應兩級管理需要的有關規章制度,適時修訂和完善部分安全管理規定制度,制定《安全生產黃牌警告制度》、《周安全生產協調例會制度》、《農電班組安全工作季度評價考核辦法》等。
(2)指導控股公司建立安全分析會議制度、班組安全活動日制度、安全生產巡查制度、設備缺陷管理制度,制定并發布公司《各崗位安全生產職責》、《安全生產工作獎懲實施細則》、《電力安全工器具管理辦法》、《反“三違”工作實施細則》、《現場運行規程》等相應安全管理辦法,逐步建立控股公司安全生產激勵約束工作機制和制度體系。
結合控股公司電網結構薄弱、安全生產紀律松懈的情況,為切實保障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防止人身傷害事故的安全紀律》,規定安全生產必須嚴格執行的10條基本紀律,針對易發生人身傷害的作業,具體規定作業人員在不同的作業環境下應遵守的安全紀律。《防止人身傷害事故的安全紀律》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較強,使作業人員在具體工作中能規范安全操作,結合安全巡查和其他管理手段的應用,能有效防止人身傷害事故的發生。
(1)為加強安全生產過程管控,強化了作業現場安全管理,加大了安全監督力度,有效建立起作業安全風險分層管理和分級負責機制,使生產作業現場安全可控、能控、在控。2008年4月,電業局和縣級供電企業分別組建專職安全糾察大隊和分隊,強化對各類施工作業現場的安全監督檢查,大力開展安全巡查和作業現場反違章檢查,糾正現場作業人員的不安全行為,督促各項安全規章制度在生產作業現場得到落實。
(2)進一步修訂和完善《反“三違”工作實施及處罰細則》,以“三鐵”反“三違”,強化作業現場安全管控,使控股公司員工逐步從“習慣性違章”轉變為“習慣性遵章”,并開展自查自糾。
2008年10月,宜賓電業局通過認真總結和分析安全生產中成功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建立安全生產“月計劃、周平衡、日通報”制度,每周召開安全生產協調例會,加強縣級公司各項施工作業的組織協調和安排布置,提前開展作業風險評估并制定預控措施,做好施工作業隊伍力量評估和承載能力分析,確保各項生產工作能有序開展。
為切實加強作業過程動態監督和安全管理,及時修訂和完善《安全生產巡查管理辦法》、《基層單位領導安全到崗到位評價考核細則》、《管理人員到作業現場監督檢查實施辦法》,強化控股公司安全監督檢查和到崗到位管理,重點檢查現場危險點分析及控制措施和防人身傷害、防觸電、防高處墜落、防倒桿斷線、防誤操作等安全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實情況,及時制止和糾正作業現場違章行為,切實推進農網“三防十要”反事故措施和安全生產10條紀律等在現場的貫徹落實。
(1)連續幾年加大對控股公司安全生產的投入,科學制定并嚴格實施安全技術勞動保護措施計劃,使縣級控股公司的安全工器具、勞動保護用品裝備配置水平顯著提高,使一線員工生產現場作業環境和勞動條件得到改善。
(2)通過實施安全教育培訓計劃和開展班組(現場)安全管理示范培訓等,幫助控股公司員工熟悉掌握安全工器具和勞動保護用品的管理、維護及正確的使用方法,提升控股公司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和員工自我防護能力。
(1)修訂和完善《安全生產知識培訓考試制度》,結合控股公司實際制定安全教育培訓計劃。于2008年4至6月開展第1輪控股公司全員安全專項教育培訓,開辦班組安全員安全專項培訓班,同期建立安全警示教育室,使參加安全專項培訓的人員成為第1批參觀安全警示教育室和接受安全教育的人員。此后,每年進行1次安全專項教育培訓。
(2)通過創新安全學習方式,組織開展優秀安全經驗巡講,開展安全警示教育,創建“安全生產無違章日”等一系列文化重塑活動,促進員工將安全意識內化于心、外固于行,養成遵章守紀的良好行為習慣。
結合當前國家電網公司安全生產形勢的新要求,通過對控股公司和各縣級供電企業安全工作現狀的分析,還需要從落實安全責任制、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機制、強化現場管理和監督、加強培訓等方面入手,進一步強化管理,嚴格考核,使各項安全管理規定和措施在工作中得到有效的落實。
(1)認真組織開展《國家電網公司安全事故調查規程》、《國家電網公司安全工作獎懲規定》的宣貫和執行,重新修訂《安全生產工作獎懲實施細則》等安全管理制度,進一步強化安全責任,不斷完善安全生產管理機制。
(2)堅持不安全事件“說清楚”制度,加大“問責”力度,抓好安全管理業績考核,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促進縣級供電公司持續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體系,不斷加強管理,提高安全生產水平。
(1)制定《宜賓電業局各級人員安全履職評價管理辦法》,每年對縣級供電企業生產崗位各級領導干部、管理人員以及科(班、站、所)長的安全管理履職能力、安全管理水平和工作狀態進行考評考核,并依據考評結果,對優秀者給予獎勵,對不合格者進行懲罰。
(2)強化安全目標管理,堅持不安全事件“說清楚”、“黃牌警告”和“安全誡勉談話”制度。加強安全執行力和作風建設,建立安全生產公開監督機制,鼓勵員工舉報身邊的不安全事件、不執行安全管理規定、違規違章行為。強化生產組織流程和風險全過程管控,促進各項規章制度在生產作業現場得到落實,有效防止各類事故的發生。
(1)現場管理是縣級供電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重點,要堅持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獎懲。特別是新一輪農網升級改造工程任務重、時間緊,更需要加強農網改造工程的施工組織,嚴格控制施工方案的制定與審批,嚴格審查承包單位的資質。要加大安全巡查和作業現場反違章力度,強化對農網檢修、施工現場的安全管控,強化作業現場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實。
(2)加大農網現場反“六不”力度,把防觸電、防倒桿、防高墜等放在突出位置,落實配網和低壓線路作業“防觸電、防高墜、防倒(斷)桿”的安全防護措施。要嚴格落實“三防十要”等反事故措施,狠抓現場安全風險管控,為順利推進農網檢修和改造升級工程提供堅強保障。
(1)制定班組違章自查考核辦法,充分發揮班組安全員和現場工作負責人的作用,促進班組(現場)工作人員自查自糾、互查互糾違章行為。
(2)加大作業現場暗訪力度,督促反違章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嚴格執行反違章信息報送制度,杜絕違章信息虛報、假報現象。
(3)充分利用違章曝光平臺,定期公布各單位違章自查情況,曝光嚴重違章和習慣性違章行為,提高基層一線班組反違章積極性,促進反違章工作效率的提高。
(4)強化反違章工作的管理責任,深挖細查行為性違章、裝置性違章背后的管理原因,嚴懲行為性違章、管理性違章,治理裝置性違章和“頑疾”違章,提升管理人員和一線作業人員反違章能力,力促以“零違章”保“零事故”。
(1)深入執行國家電網公司《安全風險管理基本規范》和《生產作業風險管控工作規范》,認真開展風險分析并制定完備的控制措施,開展施工隊伍(班組)承載能力量化分析,抓好安全技術交底、安全措施布置、作業過程監護等環節,嚴格落實風險管控措施。
(2)將GPS巡檢系統應用于作業現場查勘,抓好檢修作業和工程施工現場勘察,確保現場作業查勘到位,切實提高“三措一案”的針對性。
(3)制定《小型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加強對搶修現場、小型和分散作業的風險管控,并運用作業現場導航系統和“靈圖編碼”,切實保障作業人身安全。
(1)組織開展專題調研和培訓工作,以開展“兩票三制”專項監督為重點,嚴格執行與考核“兩票三制”,提高審核人員的業務技能,提高工序工藝卡在現場的針對性、可操作性。
(2)開展安全工器具和施工機具專項監督檢查,進一步規范安全工器具和施工機具的管理,杜絕不合格工器具進入施工現場。
(3)細化安全管理制度標準,推行施工現場安全設施和作業行為標準化,規范現場人員作業行為,有針對性地治理安全措施不落實、安全監護不到位、作業行為不規范等問題,著力強化安全基礎管理和安全措施落實。
(1)進一步完善安全文化建設方案,積極推進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通過教育宣傳、管理滲透、安全活動等,培養和塑造員工的安全意識、安全思維和安全行為,將安全文化及其價值理念落實到安全工作中。
(2)滾動開展領導干部和管理人員安全培訓、一線員工技能培訓。定期開展安全工作規程制度調考和抽考、安全警示教育,組織員工開展事故案例分析和學習。不斷提升生產作業人員,特別是“三種人”的安全意識和技能水平,提高員工安全風險辨識、安全措施掌控和自我防護的能力。
(1)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尤其要完善洪澇和雨雪冰凍災害、山火等搶險救災現場方案。
(2)大力開展應急管理和應急技能培訓,積極開展應急演練,強化應急隊伍管理,提高應急管理人員專業水平和應急救援基干分隊人員的技能水平,有效提高防范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3)推進縣級供電企業應急指揮中心建設,充實應急物資與裝備,分層分級建立突發事件應急救援內、外部協調聯動和資源共享機制,完善應急管理信息,做好突發事件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使其在各類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中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提高搶修效率和水平,最大限度減輕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和影響。
(1)宜賓市所轄各區縣內煤礦、軍工、化工等重要用電企業較多,要嚴格落實電網安全保障措施,從規劃設計、建設施工、調度運行、生產檢修、用電營銷等各個環節,落實縣級電網安全隱患整改措施,加快已有基建工程規劃的實施進程,改善縣級電網網架結構。
(2)定期開展控股公司安全性評價工作,督促供電公司對照《安全性評價專家查評報告》進行分析和整改。
(3)加強電網安全風險管控,抓好季節性檢修預試、迎峰度夏(冬)、基建技改施工調試投產等各階段工作,加強關鍵環節和全過程安全管控,著力防范供電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