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翻譯學院 代 薇
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從課前準備到課堂的教學,再到課后評價的每個環節都是由任課教師來實施的,而每一個環節的教學活動都要通過任課教師付諸實現,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素養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施是至關重要的。而當前從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數量、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臨的是亟需解決的是提高教師的素養問題。本文就此問題提出幾點建議供參考。
俗稱:“打鐵還需自身硬”。首先,作為面向大學生思想教育的講解者;馬克思主義理論、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精神文明的傳播者,自身要講政治、有信仰。其次,要做大學生在政治上積極進步和思想上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教師本身要在事關政治原則和政治立場上目光敏銳、頭腦清醒,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第三,只有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才能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在面對各種腐朽思想和錯誤思潮中保持冷靜、不為所惑,進而才能教導學生對其做出批判和抵制。試想:一個自身在政治上都不能明辨是非的教師會教給學生正確的政治觀點嗎?正如孟子所言:“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雖然理論研究無禁區,但是課堂教學堅決禁止向學生傳播一些過于偏激的奇談怪論,甚至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歪理邪說。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成為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指引和導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能不能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沒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這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只有自己堅信的道理,才能讓別人也確信。尤其是當前,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浪潮對世界各國經濟、政治、文化產生普遍影響的背景下;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巨大變化的條件下;在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撞擊、西方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對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斷進行沖擊的情況下;在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受到來自各個方面嚴峻挑戰的情況下;教師更應該不斷堅定自己的理論信仰,以自己的堅定信念去影響和感染學生。
“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1]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只有自己具備了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較高的理論素養,才能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和理論精髓,才能為學生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以真理的力量說服人。同時,教師還應具備較強的研究能力,通過實際的調查研究,對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理論問題與現實問題做出正確分析判斷,及時解決新時期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深層次思想困惑和認識問題,才能以正確的理論說服學生。
當今社會信息發展迅速,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幾乎同步接收各種思想觀念和知識信息,而大學生們接受新事物的速度遠遠比教師要快得多。在發展市場經濟和對外改革的條件下,在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撞擊的環境中,大學生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受各種觀念思潮的影響也日益加深。這種狀況既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如何增強實現性和針對性提出了挑戰,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理論功底和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之所以出現很多學生覺得“不喜歡、沒意思”,而少數教師也認為“不好教、教不好”的情況,存在的因素很多,但任課教師自身理論功底不夠扎實,研究能力有所欠缺,不能理論聯系實際,難以吸引和感染學生,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加深的理論知識和研究能力,才能駕馭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學。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而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傳播者和大學生健康成長引路人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更應該做教書育人的表率。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僅要做到傳道解惑、服人以理,還要注重修身垂范、育人以德。
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殊性,教書與育人于教師自身融為一體。要求教師必須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高尚的道德風范和人品素質,才能以自己的身教印證言教,從而使言教化為學生的德行。同時,教師還要具備健全的人格修養和良好的個性品質。要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須是人格健全、個性良好的現代社會公民,所以,大學生時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至關重要。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當建立在教師人格的基礎上”。[2]作為教書育人之表率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其道德風范和人格修養對課程教學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一個道德品質不高、人格存在缺陷的教師,其所講授課程是沒有說服力的,更甚者會因為自身的人格缺陷而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而一個修養垂范、以身作則的教師,其一言一行甚至一舉一動都對學生產生現實的感召力和潛移默化的影響。
高超的教學藝術,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首先應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手段,加強實踐環節。只有了解當代大學生的現實思想狀況,聯系他們的學習生活實際,采用符合他們認知特點的教學方法和各種多媒體手段,并使他們通過實踐環節對所接受的知識達到認同和實現轉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才能是真正地實現了其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其次,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還應具有深厚的情感投入和豐富的語言魅力。“教育的語言不僅要求具有信息的功底,而且還被用來表達要求和情感”。[3]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本質上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和人際溝通過程,要求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既要具有冷靜的理性,又要投入熱烈的情感,在教學活動中要努力避免枯燥說教和強行灌輸;既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性和邏輯性,又要注意語言的趣味性和感染性,運用藝術性的教學效果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在良性互動和有效溝通中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
創新精神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模式。在發揚傳統“培養塑造教育觀”便于系統培養、整體塑造的優點的同時,更應注重現代“引導生成教育觀”,突出教育回歸生活、探究學習、關注被教育者個體的教育理念來啟發引導學生。在教學模式上,要實現從傳統的以思想政治學科的專業性、體系性為主體的知識傳授模式向以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為主體的思想激勵型模式轉換。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樹立終身學習的自我發展觀。要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就要有著全面的知識儲備,不能滿足于現有的學識水平和知識視野,要在提高和加深馬克思主義和思想政治理論本位性學科素養的同時,不斷拓展自己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視野。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9.
[2]鄭文樾,張佩珍等譯.烏申斯基文選[M].人民出版社,1991,233,345.
[3]沃爾夫岡·布列欽卡.教育科學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議[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