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克遠,張 群,李秀敏
(東北師范大學 經濟學院,吉林 長春130117)
中國服務業的可貿易性分析
——基于貿易品與非貿易品的框架
閆克遠,張 群,李秀敏
(東北師范大學 經濟學院,吉林 長春130117)
筆者采用2004—2008年第三產業和建筑業及服務貿易方面的數據,將我國服務業產品分為貿易品和非貿易品,并計算了其間的替代彈性。結果發現,我國服務業貿易品和非貿易品具有很強的替代彈性,從而有利于改善我國服務業目前可貿易性較差的狀況,進而有利于調整我國服務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產業結構,改善我國當前面臨的內外失衡狀況。
服務業;可貿易性;貿易品;非貿易品;替代彈性
總的來看,上述研究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服務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另一類是服務業可貿易性的影響因素研究。本文繼續沿用這兩個思路,分析服務業內部可貿易品與非貿易品的替代彈性,探討在商品利潤增值空間日益向產業價值鏈兩端的服務環節轉移,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迅速的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提高我國服務業的可貿易性和如何將我國產品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服務轉型的問題。
服務業的可貿易性即服務進入國際市場交易的可行與可能性,亦即它參與國際貿易的程度和潛在能力。它受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科技實力和各種貿易壁壘的影響。發達國家服務業提供的服務進入到國際貿易領域的種類較之發展中國家多。另外,不同的服務行業在貿易形式上的表現也不同。例如,技術咨詢既可以表現為跨境貿易,也可以是消費者移動,而旅游服務的貿易形式則主要表現為消費者移動。
計算服務業各行業的可貿易性,可以參照很多標準。本文選用(1994)的標準。其內容是計算某經濟部門的出口額占該部門總產值的比重是否超過10%,以此來判斷該部門是否屬于可貿易品部門。根據這個標準,De Gregorio and Wolf計算出:農業、采掘業、所有制造業以及交通運輸業為貿易品部門,其余部門為非貿易品部門。
服務業包括的部門較多,服務業的結構識別和劃分缺乏統一口徑,因而學術界對服務業結構特征和發展規律的認識差別很大。如英國服務業部門包括運輸、旅游、通訊、建筑、保險、金融、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版稅和許可證費用、其他商業服務、個人與文化和休閑服務、政府服務等,美國服務業部門包括旅游、運輸、金融、教育、商業、通訊、設備安裝維修、娛樂、信息和醫療保健等,日本服務業部門包括批發零售、修理、運輸、倉儲、郵電、金融中介、公共管理、教衛和社會工作、團體和社會個人服務、飯店旅館等[11]。我國第三產業包含的行業另外加建筑業(統稱服務業)與上述國家類似。
本文選用的服務業總產值數據由國家統計局網站上2001—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告中第三產業增加值與建筑業總產值的加總而得(單位為億元),而服務業出口情況來源于國際金融統計年鑒及國家商務部網站①國際金融統計年鑒2001—2010年及國家商務部網站.(單位為百萬美元),匯率采用的是每年度一美元兌換人民幣的期末數。
計算結果顯示:2001—2010年,中國服務業的可貿易性較差,服務出口占服務業總產值的比重均低于10%,且變化無規律性,服務業短期內難以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根據發達國家服務業發展的規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將不斷上升,貢獻超過工業。因此,下文引入貿易品、非貿易品、替代彈性的概念,進一步分析我國服務業的可貿易性能否提高和如何提高的問題。
貿易品是貿易性很高、可以參與國際貿易、易于進出另外一國市場的產品。而非貿易品則是貿易性非常低甚至為零的產品,基本不參與國際貿易。但是,貿易品和非貿易品的劃分并非是不變的。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原來很多被人們認為不可貿易的產品,如技術咨詢、商務服務等都發生了變化,出現了服務外包等新的形式,使得服務貿易的領域和范圍得到進一步擴展。
替代和互補是經濟學的兩個基本概念。替代彈性是用來衡量一種商品對另一種商品的替代程度的。比如說,大米和小麥之間存在很強的替代關系。大米的價格上升必然導致消費者對小麥的需求增加。人們經常用交叉價格彈性來表示兩種商品的替代程度。交叉價格彈性是指某種產品數量的變化對其互補品價格變化的靈敏程度,反映了兩者的數量關系。它既可以反映兩種產品之間是否存在替代彈性,又可以計算替代彈性的數值,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Exy表示Y商品的價格變動對X商品市場需求數量變動的影響程度,即交叉價格彈性。dQx、Qx、dPy、Py分別表示X商品的需求變化量和市場需求量、Y商品的價格變化量和市場價格。若Exy>0,表明X與Y存在替代關系,并且值越大,表明替代關系越強。若Exy<0,表明存在互補關系,并且絕對值越大,則互補關系越強。若Exy=0,則X與Y是不相關的商品,即兩種商品既不存在替代關系也不存在互補關系。
本文對服務業貿易品與非貿易品界定的具體方法是,分別計算出各個行業的出口值占相關行業總產值的比值ai數列,然后對其進行排序,再選取一個恰當的臨界值a0,若ai<a0,則稱i行業產品為非貿易品,若ai>a0,則稱i行業產品為可貿易品。本文分別計算了不同行業2004—2008年的ai值,并進行了加權平均得出最終的ai值。
另外,在計算時,把建筑業的增加值歸入服務業中,將通訊、計算機和服務的貿易值加總后求出占第三產業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行業增加值之和的比,將保險和金融出口值加總后求出占金融行業增加值的比,廣告宣傳與電影音像歸到文化行業中求比值,將專有權使用費和特許費、其他商業服務、別處未提及的出口值加總后求出占第三產業中批發和零售、房地產、租賃和商務服務、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教育、衛生、公共管理等行業增加值之和的比。
得出的數據參考De Gegorio and Wolf(1994)對貿易品和非貿易品的劃分標準,即確定a0=10%。將上述數值取平均值得出ai。結果表明,運輸、旅游、咨詢服務三項出口對應的運輸、住宿和餐飲業、技術服務這三個行業是可貿易品行業,其余行業非貿易品占比較大;大部分服務貿易出口商品對應的行業可貿易性較差,尤其是建筑業。傳統服務業中旅游業發展緩慢,運輸業發展穩定。現代服務業中通訊、計算機和信息、金融和咨詢服務有一定發展,其余變化不大①由于版面限制,此處將具體的數據圖表省略。
把我國服務業各行業的產品劃分為貿易品和非貿易品,令T,NT分別為貿易品和非貿易品,讓ETNT為非貿易品對貿易品的替代彈性,T和NT替代交叉彈性計算公式為dQTi,PNTi,dPNTi,i分別代表當年的可貿易品的需求量、需求變化量、非貿易品的價格指數、非貿易品的價格變化量、年份。數據的選取為《中國第三產業統計年鑒》(2005—2008年)的5年數據,根據前述公式及判定標準進行計算,得出交通運輸、住宿和餐飲、技術服務3個行業為可貿易品行業。然后用這3個行業的全年產值加總得到當年的貿易品需求量,再減去上年度的貿易品需求量,得到需求變化量,帶入公式進行計算可確立以下13個行業為不可貿易品行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建筑業。用當年非貿易品行業的加權價格指數減去上年的指數,可以得到非貿易品的價格變化量。然后代入公式,就可以計算出當年中國貿易品與非貿易品之間的替代彈性②中國統計年鑒2010年中居民消費價格分類指數.。最后計算得出2005—2008年我國服務業非貿易品對貿易品的替代彈性值分別為65.5,70,48,27.25,這表明兩者之間存在較強的替代關系,亦即服務業的可貿易性潛力很大。
1.服務業發展水平較低,從而降低了服務業的可貿易性。我國服務業發展滯后,服務業產值占GDP得比重一直在40%左右徘徊,而美日歐等發達國家的比重都超過了70%,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也在40%—60%左右。此外,我國服務業微觀主體競爭力弱,生產專業化程度低,國內生產者服務需求不足,科技含量低,各行業大多處于低附加值價值鏈層次。
2.服務業的可貿易性沒有隨制造業的可貿易性同步提升。制造業和服務業缺乏有效的滲透發展,即制造業所帶來的貨物貿易的快速發展未能促進服務貿易的相應發展,服務貿易的發展也沒有為貨物貿易的升級創造有利的環境。雖然我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貿易國,但主要表現在貨物貿易方面。這與我貿易大國的地位是很不相稱的。因此,如何從“世界加工廠”的地位進一步轉型或升級,其中關鍵的問題是發展服務業,提升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進而促進服務貿易的發展。
3.高級要素的缺乏限制了服務業的可貿易性。所謂高級要素指的是高科技和復合型人才、先進的管理理念、新領域的科研機構、有利于創新的社會環境、政府制度和接受新鮮事物的消費群體。服務業水平的提高與這些高級要素的存在是密不可分的。比如服務業發展水平高的英美等國,具有大批的高科技人才、尖端的科研機構、鼓勵創新的政府環境,其促進了服務業的發展,擴展了服務業可貿易商品的范圍,把原來認為不可貿易的行業發展為可貿易行業。而我國服務業的可貿易行業經計算仍以交通運輸、住宿和餐飲、技術服務三類為主。
4.新興服務業發展緩慢,從而影響了我國經濟的外部均衡。目前全球金融危機雖已過去,但對各國經濟的影響卻是深遠的。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指責中國的大量外貿順差是金融危機的根源。我國存在大量外貿順差是事實,但其實是貨物貿易順差,而服務貿易一直處于逆差狀態,這與我國服務業的發展水平直接相關。如果一味從事低水平、低層次的服務業發展路線,那么后果不堪設想。
1.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努力提高非貿易品部門產品的可貿易性,進而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是指直接或間接為生產過程提供中間服務的服務性產業,它具有知識含量、附加值和生產率高的基本特點。如信息服務業、現代物流業、研發服務業和租賃服務業等。我國正處在工業化中期加快發展階段,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客觀上對生產性服務業有強大的需求,特別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更是要求有相應的生產性服務業來支撐。通過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提高我國參與國際分工的地位,獲取更多的比較利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從而推動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
2.政府要引導服務業的健康發展,建立有效的制度,形成良好的環境。完善的制度和良好的內外部環境是現代服務業快速有序發展和競爭力不斷提升的重要基石。我們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做法,為建立完善的服務業法律體系和政策措施提供經驗。合理使用服務業引導資金,對于不同行業,合理制定市場準入門檻,完善服務業對外開放體制與政策。
3.政府要抓緊制定人力資源開發機制,將人力資源開發與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城市化進程緊密結合;同時優化財政性教育支出結構,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為服務業打造合格人才。與此同時,企業要加大高端服務緊缺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建立高端服務人力資源儲備庫。因為人力資源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基礎,是影響服務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服務業是“以人為本”的產業,現代服務業的價值增加值更多地體現在專業服務人員與客戶之間的不斷交流與溝通上[13]。因此,服務業的競爭從根本上講是人才的競爭,其成敗決定于擁有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及用人的機制。
[1]王子先.全球化視野下中國的外部失衡與經濟模式轉型(一)(二)[J].國際貿易,2010(8):13-19;2010,(9):11-17.
[2]李雅莉.從兩部門模型看我國對外經濟失衡的調整[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29(9):23-27.
[3]馬君潞,郭廓.發展非貿易部門對緩解貿易順差及貨幣升值壓力的作用[J].世界經濟,2008(4):11-24.
[4]吳娜智.中國經濟部門的可貿易性分析[J].世界經濟情況,2008(7):91-95.
[5]陳憲,黃建鋒.可貿易性:決定因素與影響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2004(4):21-29.
[6]高敏雪.提高可貿易性是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關鍵[J].中國統計,2009(6):33.
[7]羅時龍.服務業結構與服務業發展實證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06(6):54-56.
[8]劉曉珍,曹顯兵.我國服務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0(5):61-67.
[9]許統生,黃靜.中國服務貿易的出口潛力估計及國際比較——基于截面數據引力模型的實證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2010(6):123-136.
[10]于璇.英國服務業及服務貿易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2):26-28.
[11]劉洋.服務業結構規律研究——基于我國服務業發展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9):22-27.
[12]陳敏,陳斌.匯率升值與貿易品、非貿易品價格替代彈性研究[J].福建金融,2007(3):17-19.
[13]何德旭,夏杰長.服務經濟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307-310.
Analysis of China's Service Industry Tradability——Based on Tradables and Non-tradables
YAN Ke-yuan,ZHANG Qun,LI Xiu-min
(School of Economics,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17,China)
This paper adopts the data of tertiary industry,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service trade among the year 2004-2008,then divides the products of our country's tertiary industry into tradable products and non-tradable products and calculates the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between them.It's found that strong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exists between tradable products and non-tradable products which is good for improving the worse tradability of our country's tertiary industry,adjusting tertiary industry and the whole economy's industrial structure,furthermore chang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economic imbalances that our country faces.
Service Industry;Tradability;Tradable Products;Non-tradable Products;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F72
A
1001-6201(2012)04-0035-05
一、引 言
2011-11-
東北師范大學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NENU-SKB2007006)。
閆克遠(1983-),男,吉林長春人,東北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張群(1981-),女,黑龍江大慶人,東北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齊齊哈爾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李秀敏(1964-),女,吉林蛟河人,東北師范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秦衛波]
目前,全球經濟失衡已愈加明顯[1]。在全球性經濟失衡的格局中,中國處于外貿順差較大、外匯儲備較多的一方。從貿易類型來看,構成我國外貿順差的是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則連年逆差。2009年,服務貿易額占我國對外貿易額的比重為11.5%,占世界服務貿易額的比重為4.5%,服務業產值占GDP的比重為43.4%。同年,英國服務貿易額占其對外貿易額的比重是32.5%,服務業產值占GDP的比重2007年就達到了70.4%;2004—2009年,英國服務貿易出口額、進口額、進出口總額的年均增長率均超過了貨物貿易,其中進出口總額的年均增長率為6.3%,超過貨物貿易2.3個百分點。同為金磚國家的印度2009年的服務貿易額占其對外貿易額的比重為28.7%①WTO國際貿易統計數據庫.。這些事實及數據,一方面說明了我國貿易發展的不平衡,貨物產品的可貿易性大,服務產品的可貿易性小;另一方面也為我國外貿減順提供了一條路徑:大力發展服務業與服務貿易,從而增加國內就業和需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國內許多學者對中國服務業及其可貿易性問題進行了研究。李雅麗(2007)[2]提出,要實現對外經濟均衡,必須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包括提高貿易品與非貿易品的相對價格、增大非貿易品的生產和消費比例及增加國內吸收等。馬君潞、郭廓(2008)[3]論述了發展非貿易部門對緩解我國貿易順差及貨幣升值壓力的現實和理論意義。吳娜智(2007)[4]對我國農業、服務業及工業的可貿易性情況進行了實證分析,認為近年來我國經濟部門的可貿易性雖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很低。陳憲、黃建峰(2004)[5]界定了可貿易性的概念、分析了可貿易性的相關影響因素及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高敏雪(2009)[6]認為提高可貿易性是服務貿易發展的關鍵。羅時龍(2006)[7]對服務業內部結構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研究。劉曉珍、曹顯兵(2010)[8]提出,現代服務業比傳統服務業對于經濟增長更具潛力。許統生、黃靜(2010)[9]認為,服務業的結構特征限制了現代服務業尤其是金融業的發展。于璇(2011)[10]分析了英國服務業及服務貿易發展的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