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芳
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系統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且感染后多有咳嗽癥狀,一般前3d最為明顯,一周左右自行消失。但是也有部分患者咳嗽持續較長時間后仍然不止,表現為頑固性咳嗽,目前臨床多采用藥物治療[1-2]。本組通過對我院收治的102例上呼吸道感染后頑固性咳嗽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孟魯司特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后頑固性咳嗽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F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入選的102例上呼吸道感染后頑固性咳嗽患者均為2010年2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門診住院患者。所有患者經常規抗感染止咳治療后咳嗽癥狀仍然不止,平均持續時間為10~35d。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1例。觀察組中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30例。年齡26~71歲,平均年齡為49.3歲。咳嗽持續平均時間為9~35d,對照組中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31例。年齡27~69歲,平均年齡為48.2歲??人猿掷m平均時間為10~34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非那根片(25mg)治療,3次/d。觀察組給予孟魯司特(10mg)治療,口服,1次/d。兩組患者均以7d為一個治療療程,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 咳嗽評分標準采用《臨床咳嗽癥狀》中評分系統進行評分。(1)0分:無任何咳嗽癥狀。(2)1分:一天內出現1~2次短暫咳嗽。(3)2分:一天內出現2次以上短暫咳嗽。(4)3分:咳嗽頻繁,但是不影響日常工作或生活。(5)4分:頻繁咳嗽,影響日常工作或生活。(6)5分:一天內幾乎不停劇烈咳嗽,嚴重影響日常工作或生活。治療效果評定標準:(1)治愈:臨床咳嗽癥狀徹底消失。(2)顯效:臨床咳嗽癥狀評分減少2分。(3)有效:臨床咳嗽癥狀評分減少至少1分。(4)無效:臨床咳嗽癥狀無任何好轉甚至加重。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應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愈23例,顯效17例,有效8例,無效3例;對照組治愈17例,顯效12例,有效5例,無效14例。觀察組、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4.1%和72.5%,觀察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4例出現不良反應,其中,嘔吐2例,腹瀉及心悸各1例,但癥狀輕微,未采取任何措施,停藥1d后即自行緩解。對照組9例出現不良反應,其中,嘔吐4例,腹瀉3例,心悸2例,經采取有效措施后癥狀緩解。
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系統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多為病毒感染,也有因細菌感染所致[3]。且感染后多有咳嗽癥狀,一般前3d最為明顯,一周左右自行消失。但是也有部分患者咳嗽持續較長時間后仍然不止,表現為頑固性咳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毒主要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狀病毒及鼻病毒等,后兩種病毒最為常見[4-5]。主要發病機制如下:(1)支氣管痙攣可直接刺激感覺神經,從而引起咳嗽。(2)異常的咳嗽反射,使得感受器官接觸炎性刺激物,致使咳嗽反射的反應性加劇最終引起咳嗽。(3)氣道上皮黏膜受病毒侵害后,導致咳嗽。(4)病毒誘發呼吸道炎癥,進一步刺激化學性感受器而引起咳嗽。(5)上呼吸道受病毒侵襲后,會造成人體自主神經功能紊亂[6]。其受體功能減退,機體免疫力也隨之降低,從而引發支氣管痙攣,刺激機械性受體而誘發咳嗽。
多數患者感冒癥狀消失后出現咳嗽,可見,感冒后咳嗽和病毒感染本身并無直接關系,而可能與感染致使氣道產生非特異性炎癥有關。孟魯司特主要成分為白三烯(簡稱LTS),其通過強力吸引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至炎癥部位,使炎癥成分盡可能滲出及血管通透性加強,從而增強氣道反應性[7]。LTS主要致病成份為半胱氨酸白三烯(簡稱cysLT1),其受體位于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細胞及肥大細胞等炎性細胞表面,通過阻斷半胱氨酸白三烯,可有效控制并預防氣道高反應性。大量研究資料表明,截止目前,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孟魯司特是最具強效的特異性半胱氨酸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其不但可阻斷半胱氨酸白三烯和白三烯受體結合,使其無法發揮生物學特性,而且還具有強烈抑制肽素生長因子對嗜堿性及嗜酸性粒細胞的促成熟功效,從而極大降低氣道受損[8]。本研究中觀察組治愈23例,顯效17例,有效8例,無效3例;對照組治愈17例,顯效12例,有效5例,無效14例。觀察組、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4.1%和72.5%,觀察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孟魯司特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后頑固性咳嗽,臨床效果確切,安全性高,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1]王連慶,魏麗娟.孟魯司特鈉聯合氯雷他定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療效觀察[J].臨床醫藥實踐,2010,19(9):661-662.
[2]楊靜,譚國平.上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患者呼吸功能測定及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0,12(23):4357-4359.
[3]姚博,李俊蓮,宋紀育.等.75例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發病因素相關性分析[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12(5):26-29.
[4]趙榮,朱建兵.孟魯司特鈉治療感冒后頑固性咳嗽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6(15):155-156.
[5]韓凡,覃小蘭,羅翌.796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醫證候回顧性分析[J].中國中醫急癥,2011,20(11):1761-1763.
[6]何健芳,管麗萍.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用藥探討[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1(6):.416-417.
[7]李岱,滕鴻.孟魯司特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效果觀察[J].中國鄉村醫藥,2011,18(7):10-11.
[8]楊敏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治療分析[J].心理醫生:下,2011,32(6):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