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燁 崔艷萍
自然流產是妊娠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指妊娠在28周以前終止、胎兒體重在1000g的妊娠物自然丟失。反復性自然流產(RSA)是指連續發生了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產,是妊娠期常見的一種并發癥,發生率占妊娠總數0.4%~0.8%。自然流產的病因包括遺傳因素、內分泌因素、解剖因素、感染因素、男性因素、免疫因素以及原因不明等因素。目前,雖然對引起復發性流產的部分病因及發病機制認識已比較深入,但仍有40%左右的流產原因不詳。復發性流產根據病因及發病機制可分為非免疫性復發性流產和免疫性復發性流產兩類。近年來隨著基礎免疫學及免疫遺傳學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資料證明免疫異常是復發性流產的重要因素之一,50%~70%不明原因早期流產與免疫因素有關。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廣東省清遠市婦幼保健院婦科就診,確診為復發性自然流產(RSA)患者150例,年齡20~45歲,其中自然流產2次98例,3次34例,4次及以上18例。
1.2 方法 通過咨詢其家族史,生活習慣,孕早期用藥及毒物接觸史,同時進行夫妻雙方外周血染色體核型分析,男方行精液常規分析,女方行內分泌檢測、優生4項、宮頸支/衣原體檢測、免疫因素檢測、婦科檢查及超聲檢查。
150例患者夫婦雙方均行外周血染色體核型分析,其中發現染色體異常共11例(7.33%):女性平衡易位1例,男性10例,平衡易位1例,大Y9例;解剖因素15例(10%):子宮肌瘤5例,雙子宮2例,子宮縱隔8例;內分泌因素14例(9.33%):黃體功能不全6例,高泌乳素血癥3例(2%),多囊卵巢綜合征3例,高雄激素血癥2例;感染因素11例(7.33%):支原體感染8例,弓形蟲感染1例,巨細胞病毒感染2例;自身免疫異常13例(8.67%),AsAb(+)3例,EmAb(+)5例,AcA(+)5例;男方因素7例(4.67%):精子活率低下3例,精液不液化4例;不明原因79例(52.67%)。150例患者均行封閉抗體檢測,陽性16例(10.67%),陰性134例(89.33%)。
根據分析結果表明,引起復發性自然流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以不明原因占多數52.67%,其次是解剖(子宮)因素和內分泌因素,再者是自身免疫因素和感染因素、遺傳因素,最后是男性因素。
解剖因素:子宮肌瘤、子宮縱隔、雙子宮、宮頸機能不全、宮腔粘連等。以子宮縱隔多見,主要是由于宮腔狹窄,血液供應不足或子宮內環境不良影響孕囊著床。
內分泌因素:胚胎著床及其繼續發育依賴于復雜的內分泌系統相互協調,任何一個環節失常都可能導致流產,以黃體功能不全多見。文獻報道[1]卵泡發育不良或不成熟可能使排卵后卵泡向黃體轉化過程發生異常。孕酮是胚胎種植成功并維持早孕期蛻膜正常形態和功能的重要激素,如孕酮分泌不足,必然導致子宮內膜發育遲緩,不能維持正常的分泌功能而導致流產。感染因素也是導致復發性自然流產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微生物感染可影響母體、胚胎,導致胚胎停止發育。子宮內膜組織的慢性亞臨床感染也可導致孕卵不能著床或引起配子染色體畸變而出現流產。
遺傳因素:早期流產,特別是不足6~8周者,有50%~60%存在胚胎染色體異常,近20年醫學遺傳學研究發現雖然夫婦雙方染色體無異常,但在配子形成或胚胎發育過程中可出現染色體異常,有22%~61%的流產胚胎有染色體異常,且流產時間越早,染色體異常頻率越高[2]。復發性自然流產夫婦一方染色體異常,其流產原因是配子形成過程中染色體不平衡所致,如不發生流產,生育染色體異常的幾率為100%。
免疫因素分為自身免疫和同種免疫兩種病型,前者體內有多種自身抗體,一方面對胚胎有毒性作用,另一方面可損傷血管內皮,造成胚胎供血障礙;后者可能與母胎界面免疫耐受異常有關[3]。有研究表明抗核抗體與復發自然流產的發生亦有密切關系,但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4]。
復發性自然流產不明原因者占多數,其中以封閉抗體陰性為主。胚胎是半同種移植物,妊娠后機體免疫系統會發生各種相應的變化以避免發生免疫排斥。在正常妊娠中,為對抗這種排斥,使胚胎繼續生存,母體會產生封閉抗體,當封閉抗體缺乏時,胚胎就會受到母體免疫系統的攻擊,導致流產[5]。母體外周系統免疫與URSA大量生殖免疫學研究表明,孕期母體外周系統免疫環境同未孕時期相比發生適應性免疫改變,主要表現為母體對胚胎半同種抗原抑制性反應增強、排斥性反應減弱,以有利于子宮內胎兒的發育[5-8]。
綜上所述,復發性自然流產是產科的常見病,它對不育夫婦的生育質量問題及身心均有較大的影響。導致復發性自然流產的原因有很多種因素,如遺傳、解剖、感染、免疫、內分泌、男性因素及不明原因等。了解復發性流產的病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對提高妊娠成功率,指導優生優育有重要意義。
[1]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327.
[2]羅蘭麗.不孕與不育[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287.
[3]龍燕,邊旭明,田秦杰,等.免疫因素所致復發性流產的臨床治療進展[J].生殖醫學雜志,2008,17(3):236.
[4]李長彬,劉瑩,屠強.流產患者抗心磷脂抗體和抗核抗體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9,17(12):55.
[5]林其德,汪希鵬.原因不明復發性流產的病因病理生理機制與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7(1):5.
[6]馬金棟,李世榮,王云增.自身抗體與原因不明習慣性流產的相關性研究[J].醫學檢驗與臨床,2006,17(1):10-12.
[7]楊仁美,柳露,錢犁,等.淋巴細胞免疫治療原發性習慣性流產[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0,16(1):44-45.
[8]周瓊.中醫對自然流產的認識與治療的研究進展[J].當代醫學,2009,15(6):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