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亮 舒彤 盧傳堅 吳薇 陳麗仙
中西醫結合七年制教學模式的優化與實踐
黃亮 舒彤 盧傳堅 吳薇 陳麗仙
對目前中西醫結合七年制的教學模式現狀進行分析,通過優化課程設置,改進教學方法,評價教學績效摸索一套比較合理、先進的中西醫結合七年制教學體系的建設經驗。
中西醫結合;七年制課程體系;優化;實踐
中西醫結合醫學專業是西醫和中醫相互滲透所產生的一門新學科,是醫學發展的必然產物。中西醫結合是將兩門學科的基礎理論、思維方式融會貫通,創建的一種新的醫學理論體系[1]。而中西醫結合教育是培養中西醫結合人才的最主要途徑。其中中西醫結合七年制本碩連讀教育發展至今,已有十余所中醫、西醫院校開辦了本專業,中西醫結合專業七年制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尖子生,培養醫學界精英。所以業務素質上特別加強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的培養,臨床實踐考核也更為嚴格,這樣才可以促進中西醫結合七年制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中西醫結合七年制碩士研究生招錄標準是高考時從全國各大高校招收的一批尖子生,所以他們的基礎知識肯定是最扎實的。所以對于這樣的學生,醫學高校在培養時不僅要加強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理論的培養,更要強調培養課程要加深難度,考核標準要加大難度,本著嚴進嚴出的準則,培養一批專業理論深厚、專業技術精湛的醫學尖子。既要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又要培養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的思路。在所獲得知識的基礎上生動活潑地、主動地發展,而不是靠死記硬背。
到目前為止中西醫結合體系的課程一般只有3個模式[2]。分別是:(1)“2個基礎,2個臨床”;(2)“2個基礎,1個臨床”;(3)“1個基礎,1個臨床”。大部分院校采取第3種教學模式,但仍然存在著不足。比如中西醫結合課程雖然編寫在一本書上,但是中醫是中醫,西醫是西醫,沒有有機的結合起來。教材的編寫人員沒有很深刻地理解中醫與西醫的共通之處。而且三年制、五年制與七年制的教材大同小異,七年制的教材沒有顯著的突出精、深的特點。
針對以上的不足,教學編寫委員會首先必須改變舊的思維方式,以全新的思維尋找中、西醫外科的交匯點與融合點。必須就現行的中、西醫外科教材的內容進行綜合性分析,探討各論中臨床辨證與辨病方法與西醫對因或對癥治療的結合點。要把這兩種理論有機而科學地融合在一起,創造一種中醫與西醫互相包含互相融合的新型理論體系,形成教材。七年制中西醫結合專業的學生在7年時間內要完成正常情況下8年才能完成的學業;所以在教材編寫方面一定要精準,各章節之間內容不得重復,但是要明確學習目標,保證教學質量。
教學模式的更新具體講就是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更新?,F在高校的教育仍然是以“應試教育”為主。但是醫學類專業學生將來面向的是臨床,所以必須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與國際接軌,向“創新型教育”模式轉變。注重創新思維的培養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一點對于中西醫結合頂尖人才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剔除過去的那種以知識“灌輸”、強制記憶為特點的教學模式,采用授人以漁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推廣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加強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模式,真正處理好“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關系[3]。對于臨床課程,強調實踐性的特點,授課時多雇用臨床經驗豐富的老專家老教授授課,結合臨床上的典型病例進行討論分析,此外多參與臨床見習,老師在治療病患時多指點學生,學生臨床見習后要獨立思考完成心得報告,總結中醫與西醫的辨證關系,提高臨床實踐技能。
過去的考試是只有閉卷考試這種單一的考核方式。其弊端已經屢見不鮮。所以高等醫學院校要根據中西醫結合七年制專業的學習目的與課程安排,將原來只有期末考試的考核方法進行改革與完善。首先,對于基礎理論課程除了期末考試以外,可以加入一些學生對每門課程中某一章節或者某些具體內容的學習心得,考察學生的發散思維與掌握知識的能力。對于臨床課程,除了期末考試以外,要對臨床教學進行適當的考核,比如考察學生的臨床技能,考察學生對于病例的分析、理解能力與書寫能力,從而反應學生對于疾病的掌握情況。部分高校對于臨床課的理論考核實施“選題作文+小組競爭式討論+半開卷綜合考試”3種結合的階段考核方法;實踐環節的考核以模擬考核和床邊考核為主導。這樣也是教學相長,鼓勵創造性思維,培養臨床技術一流的新一代中西醫結合七年制研究生。
長期以來,我們評價一個學生學習好壞的標準往往是分數考得怎么樣。這種應試教育的結果導致高分數低能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在紙上是人才,但是在床邊是蠢材,嚴重阻礙了醫療事業的發展,也玷污了中西醫結合專業創新性人才的名譽。因此,必須通過改革,構建一個融知識、能力、素質于一體的考核方式與制度。考慮到七年制屬于研究生的一種,其培養層次較高,因此,其教學評價方式主要側重于學生對醫家的寶貴經驗的理解以及運用的能力,考核方式改閉卷為開卷,采取“病案討論+論文寫作”的綜合性考核形式[4]。首先,臨床型七年制研究生在校期間就要培養對于病案的分析能力。所以老師在授課時,就某些疾病的診療時,最好多講解一些實際病例,以豐富課堂內容,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增加臨床知識。一般在分析病歷時,將班上的同學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自行對病案進行分析和思考,在下一節課即對所選病例進行分析討論,或主要根據學生將書本知識應用于臨床實際的能力,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進行評估。
其次,論文是學生在校期間所有學習科研臨床的集中體現。論文質量緊密關系著學生的臨床能力與今后就業的方向。所以,對于研究生的培養,論文的選題、寫作、評審等都需要導師嚴格的指導。學生提出創新性論題,自行查閱收集文獻資料,了解議題的學科前沿動態;對資料進行綜合和分析,準備開題。開題后學生對于自己的課題認真準備,多觀察臨床上的病例,勤于思考,把自己的新想法或者創新性研究邏輯歸納后形成論文,這便是7年間學習的真正所在。七年制學生的畢業論文自然要比普通研究生的論文要求嚴格,特別的是要突出“新”字,對于缺乏創新的論點老師也會否定,這便有助于培養學生在學習之余多觀察、多思考的習慣以及獨立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總之,中西醫結合七年制研究生的教育培養正處在教學摸索革新的階段,各醫學高校通過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新一代高尖技術中西醫結合醫療人才。
[1] 萬寶俊,陶紅兵,方鵬騫. 綜合性大學中西醫結合專業本科教育課程設置的思考[J].醫學與社會,2007(9):55-57.
[2] 馬武開,嚴魯萍,鐘琴.中西醫結合專業臨床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7,20(14):1285.
[3] 辜孔進.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之思考[J].海南醫學院學報,2006,12(1):85-86.
[4] 李潔,楊殿興,鄒世凌.整體優化課程體系,探索中西醫結合復合型人才培養新模式[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12(6):11-13.
10.3969/j.issn.1009-4393.2012.23.119
510405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黃亮 舒彤 盧傳堅 吳薇 陳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