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濤 澳門理工學院︵澳門)
在經濟全球化的前提下,服務貿易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服務貿易尤其是新型服務貿易的發展,可以產生巨大的外溢效應,這樣的正外部性對于整個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正確測度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指數的基礎上,明確如何加快發展我國的服務貿易,使之與整體經濟提升形成良性互動,成為本研究的重點。
近幾年,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發展態勢良好,年均增長約11%左右,服務貿易在全球國際貿易中的份額也有所提高。與此同時,我國服務貿易也發展迅速,從1990年的進出口額98億美元,到2010年的3624億美元,其間增加了37倍左右。2007年運輸進出口總額一舉超過旅游,成為最大的服務貿易項目,收支規模合計746億美元,占整個服務貿易收支規模的29.7%。
但是,盡管我國服務貿易發展迅速,由于服務貿易進口大于出口,貿易逆差一直存在。到2009年服務貿易進出口逆差已經達到295億美元。相對于貨物貿易來說,我國依然是服務貿易小國,且出口層次低,結構不合理。運輸、旅游等傳統服務貿易行業所占比重過大,2008年,二者合計占進出口總額的50%。
到了2010年,形勢開始有所轉變,服務貿易逆差出現縮減。在進出口總體規模擴大的基礎上,中國服務進出口大幅增長,進出口總額比2009年同期增長26.4%。同時期中國服務出口額為1702億美元,同比增長32.3%。出口的大幅增長主要源于運輸、其他商業服務和建筑服務等出口額的明顯回升。中國服務進口1922億美元,增幅為22%。服務出口的大幅回升使貿易逆差額減少。2010年中國服務貿易逆差為220億美元,比2009年同期減少75億美元。主要逆差行業為運輸、保險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旅游四個行業,逆差額分別為290.5億美元、140.3億美元、122.1億美元、90.7億美元。

表1 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變化與競爭力指數
表1提供了對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指數也叫TC指數的估算。該指數是對一國某產業的進出口差額與總額進行比較,即TC指數=(出口―進口)/(出口十進口)。如果TC指數大于零,說明該產業具有國際競爭力,若TC指數小于零,則該產業不具備國際競爭力。我國服務貿易從1995年之后便一直是逆差,TC指數也均小于零,從2001年到2005年一直在-0.05以上,到2009年突然達到-0.1,2010年之后才開始有所緩和。表1顯示出我國服務貿易雖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但競爭力較低,暫時沒有比較優勢。這與我國近年來經濟高速發展,入世后服務業對外放開,國內對服務業需求旺盛有關。
表2提供了我國服務貿易分行業的競爭力指數,國際旅游業在2009年首次出現了負競爭力指數并在2010年繼續擴大,說明我國的國際旅游業受到金融危機的較大沖擊,需要進一步調整。計算機信息貿易在2003年之后始終擁有正的貿易競爭力指數,而且逐年增大,說明我國的計算機信息業擁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可以成為發展服務貿易的重點。專利特許費用在我國的服務貿易中始終處于弱勢,貿易競爭力水平在服務貿易各行業中一直處于最后一名,由于該行業在科技時代的重要性,其競爭力水平有待加強。在2000年到2010年期間,另一個有著較大變化的就是國際咨詢行業,該行業的競爭力指數在2006至2007年間由負轉正,之后逐年增加,說明該行業的競爭力有所加強。其它各行業在此期間的競爭力水平變化不大,大部分都還處于競爭弱勢,所以從結構上看,我國的服務貿易各行業都需要得到支持和強化。具體的分行業特點總結如下:
其一,旅游出現逆差。旅游曾長期是中國服務進出口的順差大項,但繼2009年首次出現逆差后,一直未能扭轉逆差局面。2010年,中國旅游出口458.1億美元,進口548.8億美元,逆差高達90.7億美元。
其二,運輸、專有權使用費和特許費逆差繼續擴大。運輸服務貿易是中國最大的服務貿易逆差行業。2010年,中國運輸服務出口342.1億美元;進口632.6億美元,逆差290.5億美元,同比擴大26%。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出口8.3億美元,進口130.4億美元,逆差122億美元。
其三,金融服務貿易逆差大幅度減小,但保險服務逆差仍然嚴重。2010年,中國金融服務出口13.3億美元,同比增長204%;進口13.9億美元,同比增長91%;貿易差額減小為0.6億美元。保險服務出口17.3億美元,進口157.5億美元,逆差高達140.3億美元,為中國第二大服務貿易逆差行業。
其四,建筑服務順差顯著。2010年,中國建筑服務出口144.9億美元,增長迅速,比上年增長53.2%;進口50.7億美元,同比減小13.6%;順差大幅度提升,達94.2億美元,是中國第二大服務貿易順差行業。
其五,計算機和咨詢信息服務貿易加速增長,繼續保持順差。2010年,中國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出口92.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2.1%;進口29.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微幅下降8.3%;順差62.9億美元。咨詢出口227.7億美元,進口150.9億美元,順差76.8億美元,為中國第三大服務貿易順差行業。

表2 我國服務貿易分行業競爭力指數
從之前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水平較低。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特性或行業性比較優勢。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服務貿易競爭力相比較,我國差距明顯。美國的服務貿易競爭力一直呈現強勁增長勢頭,從2006年的0.125增強到2009年的0.178,增加了42.4%。到2010年美國服務貿易總額8728.84億美元,遙遙領先第二名德國。其中,美國服務出口5149.70億美元,服務進口3579.14億美元,順差達到1570.56億美元。與之相比,我國的服務貿易競爭力指數卻一直是負值。
我國服務貿易主要集中在旅游和運輸貿易上,2010年兩者的比重占我國服務貿易總值的54.7%。然而,盡管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的旅游和運輸行業在我國服務貿易中占有較大比重,其國際競爭力卻很低,2010年競爭力指數均為負值。而保險、計算機信息、專利特許費等知識型服務業所占比重很輕,2010年三項相加僅占服務貿易總值的12%。說明我國新興的知識和資本密集型服務貿易發展有限,有待加強。
服務業的開放發展對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都是有利的。但目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規模較小,服務貿易開放程度僅在6%-7%左右,嚴重影響了服務貿易的發展和服務業的升級。例如金融服務業和電影音像服務業,由于過渡的產業保護,極低的開放程度,導致其在服務貿易當中的比重僅為0.7%和0.1%。由于我國服務貿易和服務業的開放程度低、管理水平落后,嚴重影響服務業的帶動作用,使服務業尤其是生產型服務業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我國不少的服務業擁有壟斷經營地位,例如通訊、電信、金融、銀行等,導致這些服務業和服務貿易企業缺乏相關的競爭機制,對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整體發展不利。通訊業和國有銀行都是消費者投訴比較高的行業。服務貿易中的通訊行業到2010年為止也僅占服務貿易總體比重的0.65%。由于壟斷性服務業的低效率和其壟斷地位,導致這些壟斷企業缺乏國際競爭力,例如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服務業,其貿易競爭力從2002年到2010年一直都是負值,2009年為-0.27。
第一,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加快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市場化,開放我國的服務業市場,抓住金融危機以后,國際經濟向綠色、低碳、環保發展的機遇,通過國際環境和國外向我國的技術外溢,提升我國服務貿易與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發展我國的服務貿易和生產性服務業。
第二,引入新型的合作發展模式(例如 PPP、BOT等模式),從制度創新的角度,通過國內與國外的合作伙伴關系,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市場的融資手段,在我國擴大和增強新型的服務產業(例如科技研發中心、軟件服務業等),縮短我國與國際的差距,從而提高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潛力。
第三,積極的發展服務業外包,通過服務外包為引擎帶動整個服務業的發展。服務外包是經濟全球化影響下,國際服務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可以極大地提高產業競爭力。因此大力發展服務外包(例如學習和推廣印度的軟件服務業外包模式),可以提高我國現有服務業的水平,引入新的企業管理經驗和貿易經驗,全面提升本土服務貿易和服務業的發展水平。
第四,強化服務貿易領域的創新,構建新型的服務貿易平臺,例如加強物聯網和云計算對服務貿易的促進作用。尋找符合服務貿易發展的現代新型管理模式,使其成為服務貿易的創新平臺,推動服務貿易領域相關產業的發展。
第五,國家政府在政策層面和項目層面兩個方面對我國的服務貿易和服務產業加以扶持。在完善服務貿易法規體系的基礎上,盡快出臺《服務貿易促進條例》,改進與服務貿易相適應的口岸通關管理模式,以促進服務貿易的便利化發展。在項目層面上可以對一些新型的和重要的服務業項目進行具體的資金、科技、稅收等方面的指導和幫助;在全面的政策層次上,可以制定相應的措施加以扶持。
[1]王紹媛:服務貿易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分析,國際經貿探索,2010(5).
[2]蔡茂森、譚榮:我國服務業競爭力分析,國際貿易問題,2005(2).
[3]陳婷:加強我國服務貿易發展與問題探討,經濟管理者,2010(18).
[4]顧晶:中國服務貿易現狀淺析,商業經濟,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