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開琴,簡朝鳳,王景梅,何 熔(長江大學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住院部消化內分泌科,湖北 荊州 434000)
自我監測日記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
鄧開琴,簡朝鳳,王景梅,何 熔(長江大學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住院部消化內分泌科,湖北 荊州 434000)
目的:探討自我監測日記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向155例糖尿病患者發放自我監測日記本并指導填寫。1周后查看患者日記的完成情況,及時解決問題。1個月后,采用自制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調查表”評價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結果:155例患者均認真填寫日記,99%的患者對糖尿病疾病管理知識較熟悉。結論:自我監測日記能提高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
糖尿病;疾病管理;自我監測日記
糖尿病患者需終身服用糖尿病藥物和胰島素治療,我國超過50%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未達到控制目標,患者對血糖異常值的危險性認識不足、生活方式不健康(高脂飲食,體力活動少)、依從性差等均是造成不達標的重要因素,常誘發高血壓、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心腦血管疾病、神經病變 、糖尿病足、感染等并發癥。除了恰當的藥物治療,對患者的教育和護理,以及糖尿病患者自我監測至關重要。 2011年1~6月,我科向155例糖尿病患者發放自我監測日記本,護士定期指導和督促增強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自我管理行為并督導填寫,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導如下。
155例患者均病情穩定,志愿合作。糖尿病史5~8年,其中男95例,女60例。年齡45~74歲。學歷:初中及以下72例,高中及以上83例。均遵醫囑給予營養神經藥物,胰島素治療,住院1周改口服糖尿病藥物治療。
2.1自我監測日記(我的日記)的填寫內容
填寫內容由研究者設計, 包括填寫說明、患者情況登記表。填寫說明詳細介紹每項指標的填寫方法和注意事項。①內容由專科護士填寫一般基本情況,測試的頻率,每日1次:血糖、尿糖。每月1次:體重、血壓。每季度:一次糖化血紅蛋白(HbA1c)。每半年1次:血脂、眼底檢查、神經系統檢查、腎功能檢查、心電圖檢查。必要時進行:胸部X線檢查、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島素釋放試驗。糖尿病治療血糖監測表(胰島素u劑量表/自我監測血糖表mmol)治療觀察表等內容。填寫前準確測量各指標,其中體溫、血壓和脈搏,每日上、下午在安靜狀況下各測量1次,活動、進食或情緒激動時30min后測量。每日晨起大小便后測量體重。尿量是指24h內的總尿量,在每日晨7∶00統計[1]。②胰島素治療情況:包括體重,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睡前劑量,我的日記血糖表包括早餐前、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睡前,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成因。③檢查結果:包括檢查時間、尿常規、血脂、眼底檢查、神經系統檢查、腎功能檢查等內容。主管責任護士及時幫助患者查閱檢查結果,方便患者填寫各項指標。患者將各項指標的情況填寫在相應的表格內。④用藥情況:包括服藥、藥名、劑量、注意事項等內容。患者不用每日填寫服藥情況,但在藥物的種類、名稱、劑量有改變時及時填寫,并標注改變的日期和時間。⑤運動情況:包括運動的項目、活動開始和持續的時間、活動中是否不適等內容。⑥飲食情況:包括24h飲水量、三餐食物種類和量,以及每日進食水果的種類和量[2]。⑦其他:包括對以上情況的補充內容,如胸片、B超等檢查結果可在此處填寫。
2.2護理督導
入院后向患者發放日記本,說明填寫日記的重要性,強調填寫日記必須持之以恒。囑患者提前閱讀填寫說明,熟悉填寫內容和方法。在每周的糖尿病健康課堂中開展1次日記填寫指導會。開會前,由主管責任護士通知患者,合理調整治療時間,給患者發放筆和紙,便于記錄。該會由研究者組織,應用多媒體進行集體講解。內容包括日記的填寫方法、注意事項、回答患者疑問。對于糖尿病足下床活動困難或不能正確填寫日記的患者,主管責任護士一對一地指導填寫。對于文化程度較低或交流困難患者,護士指導其家屬幫助填寫。鼓勵患者間相互學習,交流日記填寫技巧和心得。主管責任護士將檢查患者日記列入日常護理工作,每日查房時查看日記填寫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查找原因并解決問題。主管責任護士查看患者日記,及時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80例所填血糖值波動較大,查找原因發現,患者有時使用自備血糖儀,有時記錄護士測量的血糖,患者自測血糖的方法不正確。護士及時指導患者正確測量血糖后,80例填寫的血糖在正常波動范圍內;45例的體重漏填,均因患者認為體重監測不重要。加強對患者的疾病宣教知識后讓患者積極配合完成相關記錄內容,未再出現體重漏填的問題;30例填寫檢查結果不準確,表現在未將各項檢查結果的具體數值填上,僅根據檢查結果是否在參考值范圍,簡單標注出正常、升高或降低。主管責任護士向患者說明準確填寫各項指標變化情況的意義后,30例均能準確填寫。
采用自制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調查表”[3],評價155例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該表由護士長、糖尿病護理小組組長和研究者共同制訂,內容包括:病情觀察、藥物注射管理、飲食管理、休息與活動、預防并發癥,各項目的選項分為熟悉和不熟悉。調查工作由研究者完成,患者10min內填完調查表后及時教會患者記錄。結果顯示,99%的患者對自己的病情觀察、藥物注射口服管理、預防并發癥、飲食管理、休息與活動較熟悉。
自我管理是指通過患者的自我行為來保持、增進自身健康,良好的自我管理可有效地控制疾病癥狀。糖尿病與疾病并發癥密切相關[4],研究表明[5]自我管理能力越強,患者發生感染、藥物中毒等并發癥的幾率就越低。因此,需要幫助糖尿病患者建立正確的自我管理行為。自我監測日記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正確監測血糖和注射胰島素或口服糖尿病藥物,有助于預防并發癥。指導患者填寫監測日記是糖尿病專科護士的工作重點之一,本科室對155例糖尿病患者發放了自我監測日記,自我監測日記可以讓患者很直觀準確地了解血糖情況及相關檢查,同時為醫護人員提供治療護理的依據,從而達到醫護患共同參與制定診療方案的目的。
[1]駱宏,謝斌.自我管理模式及其在精神衛生服務中的應用[J].上海精神醫學,2004,16(2):117-119.
[2]Lorig K,Ritter P L,Villa F,et al.Spanish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with and without automated telephone reinforcement:two randomized trials[J].Diabetes Care,2008,31(3):408-414.
[3]Bourbeau J,Nault D,Dang Tan T.Self-management and behavior modification in COPD[J].Patient Educ Couns,2004,52(3):271-277.
[4]趙代紅,葉桂榮.腎移植病人的自我管理調查分析[J].現代護理,2003,9(3):190-191.
[5]Swerissen H,Belfrage J,Weeks A.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of a selfmanagement program for people with a chronic illness from Vietnamese,Chinese,Italian and Greek backgrounds[J].Patient Educ Couns,2006,64(1/2/3):360-368.
[編輯]何 勇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03.015
R473.5
A
1673-1409(2012)03-R033-02
2011-12-29
鄧開琴(1970-),女,湖北荊州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