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文 (閩江學院管理學系,福建 福州 350108)
農產品冷鏈物流金融生態體系構建的可行性及對策探究
吳志文 (閩江學院管理學系,福建 福州 350108)
金融支持是現代物流發展的強大后盾,將金融融入于物流產業當中,可以為客戶提供將物流、金融、信息整合的綜合性服務,已成為當今物流業的發展方向。當前,我國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金融的外部環境已基本成熟,但還需從健全行業協會,發展供應鏈金融等方面進行完善。
物流金融;冷鏈物流;農產品供應鏈;金融生態體系
現代物流的發展必須要依賴于金融業的發展,物流與金融結合在一起,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于一體,能夠提供給客戶一種集約物流服務。物流金融正是以綜合性服務為基礎,在這種發展趨勢下應運而生的。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發展關乎國計民生,當前,我國中小型農產品企業融資困難已成為農業經濟發展的桎梏。物流金融在工業經濟產業的發展已取得了一些成績,這為農業領域融資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國冷鏈物流行業處于發展非常迅速的時期,通過冷鏈物流系統在農產品領域導入物流金融業務,構建農產品冷鏈物流金融生態體系,必將積極推動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健康發展。
所謂農產品冷鏈物流金融生態體系,是指在農產品冷鏈物流金融系統下,各參與主體及其活動所賴以生存的外部環境所構成的動態平衡系統。其中外部環境包括各種制度、技術支持和市場等,它是各參與主體生存和發展的支持條件;與此同時,它又制約著各行為主體的經營活動。對于各參與主體來說,其外部環境是可以通過自身努力而進行改觀和完善的。同時,在利益博弈中,參與主體與其他行為主體可以達到動態平衡,他們之間構成了一種生態平衡系統,既相互制約、相互牽制,又相互協作、相互發展[1]。
2.1 外部環境
2.1.1 制度環境
(1)金融方面 作為一種涉及動產質押的融資業務,農產品冷鏈物流金融業務離不開金融方面法律的支持。對于冷鏈物流金融業務來說,動產擔保方面的法律法規能為它的發展保駕護航,所以,冷鏈物流金融業務能否順利開展,取決于金融法律法規對它的支持力度[2]。在我國很多法律法規中都涉及有信貸方面的法律條文,如《擔保法》、《銀行法》等。
(2)農產品方面 物流金融業務要想進軍農產品領域,首當其沖就是要考慮與農產品有關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2]。為了確保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健康有序地發展,我國最近幾年相繼出臺了諸多涉及農產品冷鏈物流方面的法規政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等,比如《鮮、凍肉運輸條件》、《速凍米面食品標準》,并于2010年出臺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此政策的頒布和實施,使得有關部門在制定相關政策時,更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進而將對我國冷鏈物流體系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2.1.2 技術環境
(1)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 在冷鏈項目上,最近幾年國家相關部門加大了扶持力度。以商務部來說,相繼出臺了“農超對接”和“放心肉”工程,以此推動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快速發展,這些項目均涉及農產品冷鏈方面的安全標準;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和食品生產企業開始關注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甚至很多不是以冷鏈為主的企業也開始蠢蠢欲動,調整經營策略,隨時準備向冷鏈物流市場進軍。
(2)電子信息技術和網絡系統 金融業是信息技術最早應用的領域,其屬于信息密集型行業。在農產品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間的信息交流越來越頻繁,目的是為了應對風云變幻的市場行情。冷鏈物流企業非常重視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因為它要深入產品供應鏈的所有環節,每天需要處理的客戶及貨物信息數不勝數。我國物流企業經過多年的沉淀和積累,在電子信息技術方面已基本完成了基礎業務系統的建設,其中包括企業資源管理系統、運輸管理系統等。
2.1.3 市場環境
(1)市場需求 對于農產品冷鏈物流金融服務來說,其主要涉及商業銀行、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潛在客戶群體三方面利益[3]。在市場競爭壓力下,三方合作意愿很強烈。在我國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領域中,中小企業和分散獨立的農戶不勝枚舉,可以說他們是金融業巨大的潛在市場,他們資金需求缺口大,自有經濟實力薄弱。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其未來發展之路就是加緊與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合作開展物流金融業務,憑借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的信息技術優勢及監管優勢,在生產、加工、流通領域中擴大客戶群,將融資中的審核風險及監管風險降到最低。
(2)市場容量 我國既是農產品生產大國,也是農產品消費大國,在全世界總產量中,我國水果和肉類、水產品和禽蛋、蔬菜產量分別占30%、40%和60%。不僅如此,我國生鮮農產品每年約有7億噸投放市場流通領域,且每年呈直線上升趨勢。據不完全數據顯示,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市場規模自2000年至2011年增長速度高達27%。截止2012年年初,我國肉類食品廠達到規模以上的就有2500多家,其中年產肉6000多萬噸,年產水產品4400多萬噸,且分別以5%和40%的速度逐年上升。由此可見,在我國冷鏈物流產業市場前景十分看好,同時也說明在我國開展農產品冷鏈物流金融業務是有基礎的,潛在市場容量不可小覷。
2.2 參與主體
金融機構通過與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合作,在農產品領域面向廣大農戶及中小農產品企業開展物流金融服務,這樣不但能夠有效增加中小農產品企業和農戶的融資渠道,解決資金短缺問題,還可以擴大金融部門及冷鏈物流企業的潛在客戶群,進一步增加市場占有率,增添新的盈利渠道,最終形成多方共贏的良好局面[4]。
3.1 大力發展農產品行業協會,助推農產品物流金融業務
農產品行業協會是一些農產品經濟組織和個人,如農產品的生產者和加工者以及專業合作社等共同建立的、經政府相關機構批準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中介組織,其主要目的就是自我服務[5]。農產品行業協會的建立和發展有效彌補了中小農產品企業和一些分散農戶的不足之處,有力地推動了農產品冷鏈物流金融服務的快速發展?;诖?,我國應加快農產品行業協會的建設步伐,以促進物流金融業務的發展,具體措施如下。
(1)國家相關機構應盡快出臺同農產品行業協會有關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增加對該協會的資金投入。到目前為止,我國并沒有頒布一部同農產品協會相關的專門的法律法規,雖然各地方政府都相繼制定了一些指導和幫扶政策,但受標準不統一影響,各地區農產品行業協會的發展極不平衡。由于法律并不健全,農產品行業協會沒有一個明確的法律地位,一些合法權益也無法得到保障,這些問題嚴重限制了農產品行業協會的健康快速發展。與此同時,各地區應進一步提升對農產品行業協會幫扶資金的投入力度,給予一定的優惠措施,為農產品行業協會的快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2)建立健全農產品行業協會管理機制,對農產品行業協會實施規范化管理。構建動態管理機制,轉變農產品行業協會的管理方式,由之前的分散管理向目前的聯合管理過渡。目前,我國各地區都有自己的農產品行業協會,但都存在著規模小、服務能力不強等缺陷,無法滿足客戶多元化的服務需求。應組織不同級別農產品行業協會開展溝通交流活動,基于自愿的前提下,鼓勵低一級的農產品行業協會成為高一級農產品行業協會的會員,這樣不但充分發揮了地方農產品行業協會方便了解農戶需求的優勢,還能夠憑借高一級農產品行業協會在物流、信息、營銷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更好地為廣大農戶服務,進而形成規模效應。
3.2 加強農產品行業協會體制建設,強化農產品物流金融基礎
農產品行業協會要想將農產品物流導入到金融業務服務領域內,為會員提供安全便捷融資途徑,必須以同商業銀行和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的良好合作為前提,基于此,農產品行業協會必須對合作機制進行創新和完善。
(1)完善自身信息,加強系統建設。會員在參與農產品物流金融業務前,由農產品行業協會為其提供便捷安全的融資渠道,先要加大力度對自身信息系統的建造,確保及時更新、通報會員的信息變動和提供信息的真實可信。
(2)農產品行業協會擔保體制的構建。在農產品物流金融業務模式中,該協會既要負責保證會員信息的真實可靠,還要為申請融資的會員承擔擔保責任。如果融資會員發生違約行為,農產品行業協會應承擔相應的還款連帶責任。“擔?;稹庇赊r產品行業協會設立,并由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商業銀行和協會各派一人共同管理該基金。
3.3 傳統信貸向供應鏈金融轉變,促進農產品物流金融發展
維持供應鏈中各節點企業之間穩定而持久的貿易關系是供應鏈金融的主導思想,在實體交易過程中,讓授信資質差的企業與核心企業相對接,這樣對中小企業的授信資質審核也就是對整個供應鏈的風險控制[6]。所以在整個供應鏈中,核心企業是其風險控制的關鍵所在。對于商業銀行來說,盡管供應鏈金融是其打開中小農產品企業融資市場大門的敲門磚,可是中小企業自身的風險不容忽視。在銀行獲取、識別中小企業信息真假的過程中,融資思路的轉變功不可沒,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授信資質審核難的問題,然而由于中小企業資金實力弱、抗風險能力低,解決了融資前信息的不對稱并不代表融資后風險就會降低。所以,供應鏈金融的推廣并不意味著農產品物流金融業務就可取代。在中小農產品企業融資過程中,供應鏈金融與物流金融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前者規避的是貸前風險,后者針對的是貸后風險,以此將風險減到最小。
綜上所述,我國外部環境基本滿足農產品冷鏈物流金融業務開展的需要,然而在很多方面還亟待改革和完善,如農產品行業標準的制定、法規政策細化跟進等。對于物流金融來說,盡管其受到外部條件的一些限制,可是源于其自身融資模式的獨特和優勢,可以說它的生命力相當旺盛,物流金融業務要想成功進入農產品領域,只需金融機構與冷鏈物流企業精誠合作,在組織上進行完善,在業務上進行革新,必將推動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快速發展。
[1]夏 露,李嚴鋒.物流金融[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256-277.
[2]胡 愈.現代農業物流金融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344-356.
[3]丁俊發.農產品物流與冷鏈物流的價值取向[J].經濟界,2010,(1):69-70.
[4]蔣益輝.我國物流金融發展理論研究述評[J].商品儲運與養護,2007,(4):45-47.
[5]潘 勁.農產品行業協會:現狀、問題與發展思路[J].中國農村經濟,2007,(4):91-92.
[6]深圳發展銀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供應鏈金融”課題組.供應鏈金融[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9:158-166.
10.3969/j.issn.1673-1409(S).2012.09.011
F25
A
1673-1409(2012)09-S038-03
2012-08-20
吳志文(1970-),女,福建浦城人,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物流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