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道元,鐘廣芝
(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院高壓氧科,湖北 荊州 434020)
艙內呼吸機救治重度一氧化碳中毒1例及文獻復習
喻道元,鐘廣芝
(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院高壓氧科,湖北 荊州 434020)
介紹了艙內呼吸機救治重度一氧化碳中毒1例的臨床資料,指出了艙內使用呼吸機的必要性,從設備條件、人員條件、適應證掌握及流程管理等方面總結了氧艙內如何安全使用呼吸機。
高壓氧;艙內呼吸機;重度一氧化碳中毒
高壓氧艙內由于高氣壓環境及防火要求,普通電動呼吸機不能進艙使用,對于無自主呼吸的重癥患者行高壓氧治療,必須使用特制耐壓的氣動呼吸機。我科引進北京秋滿實QS-2000C氣動呼吸機[1],成功于艙內搶救無自主呼吸的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例。現報道如下。
患者女,50歲。主因“意識不清8h”入院。患者2012年1月6日上午7時由家人發現昏睡于自家臥室,呼之不應,室內采用煤爐取暖,門窗密閉。急送當地某醫院,診斷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行常壓給氧、脫水、能量、補液及對癥處理,意識仍未恢復,遂于下午3時轉入我院ICU。既往無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入院查體:T 36.8℃,P 90次/min,R 3次/min,BP 140/94mmHg。中度昏迷,壓眶反射弱,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2.0mm,對光反射弱,頸軟,心率90次/min,律齊,無雜音,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干濕羅音。雙側肌張力增高,雙側babinski征(+)。頭部CT未見異常。遂采用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血氧飽和度(SpO2)98%左右(同步間歇指令通氣+壓力支持通氣模式,潮氣量500ml,呼吸頻率15次/min,氧濃度40%)。請高壓氧科會診,擬艙內呼吸機輔助呼吸行高壓氧治療。于下午6時患者予安定10mg靜注后入艙,由高壓氧科醫師及護士各1名陪艙,攜帶簡易呼吸器及急救藥品,艙外心電監護。高壓氧治療采用壓力0.24MPa(2.4ATA),加壓20min,穩壓55min,減壓20min,全程吸氧,總治療時間95min。采用秋滿實QS-2000C氣動呼吸機,加壓開始采用同步間歇指令通氣(SIMV)模式,潮氣量500ml,頻率15次/min,SIMV頻率8次/min,觸發壓-0.1kPa,壓力不超過3kPa,隨壓力的升高調整潮氣量和呼吸頻率。吸入氧濃度:加壓階段前10min吸入空氧(氧濃度60%),后10min吸純氧;穩壓階段吸純氧(100%)25min×2次,中間改吸空氧5min;減壓階段前10min吸純氧,后10min吸空氧,治療全程心電穩定,未見心律失常,BP 120~135/80~92mmHg,心率91~105次/min。患者血氧飽和度監測情況:加壓及穩壓全程為100%,減壓初期在88%~98%,經調整參數后穩定在100%。治療過程順利。出艙時患者出現躁動,眼球視物有明確跟蹤反應,有可疑執行指令反應。次日患者出現頻發室早,給予胺碘酮持續泵入緩解。自主呼吸恢復,意識模糊,拔除氣管插管,繼續行常規高壓氧治療(0.22MPa,吸氧30min×2)2次后意識完全恢復,答話正確,反應稍遲鈍,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1月17日頭部MRI見雙側基底節區長T1長T2異常信號。共進行高壓氧治療20次,痊愈出院。
2.1艙內使用呼吸機的必要性
文獻認為,心肺復蘇的最終目的是腦復蘇,腦復蘇應在心肺復蘇的同時進行,有條件者要盡早行高壓氧治療[2]。此外,高壓氧治療對于有害氣體中毒、氣性壞疽、氣壓傷、減壓病等疾病屬于病因治療手段,早期治療能夠消除病因,阻止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對患者的恢復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早期高壓氧治療可以及時糾正機體缺氧維持生命,快速排出體內一氧化碳,減少殘存一氧化碳在體內的停留時間,降低其毒性損害,提高救治成功率,減少后遺癥及遲發腦病的發生。但是臨床上因某些患者病情危重,沒有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按常規思路不能進行高壓氧治療,導致延誤最佳時機,超過病因治療時間窗后,高壓氧的作用已由“病因治療”轉化為“對癥治療”,預后具有顯著差異[3],因此,早期高壓氧介入對此類患者具有重要意義。本例患者為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病情危重,無自主呼吸,不能使用常規方法進行高壓氧介入,但通過使用艙內呼吸機輔助呼吸及時進行高壓氧治療,病情恢復迅速,無后遺癥,取得滿意療效。
2.2氧艙內如何安全使用呼吸機
2.2.1 設備條件 進艙呼吸機必須是氣動氣控、耐壓、性能穩定、功能齊全。由于高壓氧艙的安全管理需要,艙內不可以使用帶強電(≥24V)設備,以防電火花致火災事故,因此電動呼吸機不能進艙使用。本呼吸機系專為氧艙所設計,具有如下特點:氣動氣控,時間-壓力切換,定容呼吸,可以耐壓使用,設置了不同壓力下的各項參數,有間歇正壓通氣(IPPV)、SIMV、持續氣道正壓通氣(CPAP)、呼氣末正壓(PEEP)等多種通氣模式,具有負壓吸引(吸痰)、霧化吸入等功能,呼出氣體可排出艙外,確保艙內氧濃度能在23%的安全上限以下。
2.2.2 人員條件 首先,醫護人員必須熟悉進艙呼吸機的特性,本呼吸機氣源壓力要求在270~600kPa范圍,只能在180~250kPa環境下工作,因此治療壓力不得大于0.25MPa。加PEEP/CPAP時,氣道壓力上限一定要調至5kPa,否則機器不能正常工作。其次,醫護人員須具備呼吸機使用知識,包括人工氣道的管理、機械通氣參數的調控及人—機協調管理,同時應具有對病情變化的判斷及一定的急救處理能力。由于經管醫生對患者病情更加了解,一般要求與經管醫師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治療。
2.2.3 嚴格掌握適應證 盡管目前氧艙內可以進行除電擊除顫以外的所有醫療操作,監護設施亦比較齊全,但是艙內搶救遠不及常壓下及時順暢,因此無自主呼吸或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呼吸機進艙治療,我們仍然認為應權衡利弊,對于具有病因治療作用的中毒、氣壓傷、氣性壞疽、心肺復蘇后腦復蘇等疾病,應創造條件及早進艙;但如果患者病程較長,超過了某些疾病病因治療時間窗,且病情不穩定,則不宜盲目進艙[4-5]。
2.2.4 流程管理 為保證整個治療過程順利,治療前準備應充分,高壓氧醫師應詳細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療情況,包括生命體征、留置導管、藥物使用等,安排醫護人員進艙全程陪護,攜帶好簡易呼吸器、急救藥物,實時監測心電、心率、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定時監測血壓、瞳孔變化;開放靜脈通道;隨著艙內壓力變化不斷調整呼吸機參數,同時注意氣管插管氣囊加壓時補氣,減壓時放氣。治療過程中選擇好人機配合良好的呼吸機模式和參數,監測潮氣量、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并及時處理。
[1]孟祥恩,張禹,呂艷,等. 高壓氧艙內專用呼吸機的設計及應用[J]. 中國醫療設備,2010,25(2):5-6.
[2]葉達華,吳曉華. 心肺腦復蘇及復蘇后處理的若干問題探討[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1,13(2):183-184.
[3]肖平田. 高壓氧治療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3-4.
[4]王泳,郭秋華,李海東,等. 高壓氧艙內使用呼吸機搶救合并呼吸功能不全的危重癥2例[J]. 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07,2(12):746-747.
[5]胡慧軍,潘曉雯,魏建芬,等. 高壓氧艙內采用呼吸機救治危重癥26例[J]. 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06,13(1):48-49.
[編輯] 一 凡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11.003
2012-07-09
喻道元(1968-),男,湖北公安人,主任醫師,主要從事高壓氧臨床應用與研究工作。
R595.1
A
1673-1409(2012)11-R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