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君,彭家清
(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院腎內科,湖北 荊州 434020)
以范可尼綜合征為臨床表現的骨髓瘤腎病1例
彭 君,彭家清
(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院腎內科,湖北 荊州 434020)
多發性骨髓瘤;骨髓瘤腎病;成人獲得性范可尼綜合征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為骨髓異常漿細胞增生的惡性疾病,常侵犯多個系統[1],臨床表現多系統、多樣化,如骨骼破壞、貧血、腎功能損害,腎臟病變是MM的重要表現之一。我們報道1例骨髓瘤腎病以成人獲得性范可尼綜合征為臨床表現,以期引起臨床工作者對該病的認識。
患者男,54歲,于2011年5月無明顯誘因出現腰部疼痛,活動后加重,無關節紅腫,就診某醫院骨科。腰椎MRI:腰椎退行性變,發現腎衰竭BUN 7.39mmol/L、Scr 308μmol/L、UA 125μmol/L,尿常規示:蛋白(++),隱血(+++),葡萄糖(++),pH 5.00,白細胞脂酶微量。 既往史:有痛風及高血壓病史十余年,24h尿量1500~2000ml,大便可。查體:體溫36.5℃,呼吸20次/min,血壓140/100mmHg,脈搏80次/min。神清,精神可,顏面無浮腫,輕度貧血貌,淺表淋巴結未及腫大,雙肺呼吸音清,未及明顯干濕啰音。心率 80次/min,律齊,未及明顯病理性雜音。腹平軟,無壓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腹水征陰性,雙腎區叩擊痛。雙下肢無水腫。各關節無紅腫。血常規示:WBC 5.66G/L、Hb 118g/L、PLT 76G/L。肝功能示:總蛋白 74.3g/L,白蛋白 48.2g/L,堿性磷酸酶303U/L,谷氨酰轉肽酶82U/L,血脂和空腹血糖正常,三餐后血糖基本正常。雙腎B超:腎臟大小正常,未見結石。免疫全套示:補體C 30.92g/L,免疫球蛋白A 9.45g/L,免疫球蛋白G 6.38g/L,免疫球蛋白M 0.27g/L,糖化血紅蛋白基本正常。風濕篩選示:血沉27mm/h,余正常。血清蛋白電泳:β2-球蛋白21.50%,余正常。24h尿蛋白定量示: 尿總蛋白3869mg/24h,尿白蛋白164mg/24h尿,24h尿量2650ml,24h尿電解質:尿鉀25.2mmol/24h,尿鈉286.7mmol/24h,尿鈣2.94mmol/24h,尿氯201mmol/24h,ENA+ANA及ANCA正常。尿蛋白電泳以游離輕鏈二聚體為主38.30%。骨盆及頭顱正位未見明顯異常,該患者以腰痛及慢性腎衰起病,經驗診斷為高血壓腎損害,行護腎、排毒等治療1周后腰痛無明顯改善,腎功能指標進行性上升,結合患者有腰部疼痛、腎功能損害、貧血等病史,進一步行尿蛋白電泳檢查以游離輕鏈二聚體為主,血免疫電泳以β2-球蛋白升高為主,高度懷疑骨髓瘤,行骨髓穿刺檢查結果:漿細胞異常增生,原幼漿占30%,最后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骨髓瘤腎病、范可尼綜合征、慢性腎衰竭,轉入血液科治療。
骨髓瘤腎病多見于中老年人,男女之比為3~4∶1,年齡多在40歲以上[2]。在多發性骨髓瘤病人的整個病程中,多伴有腎損害,其中一部分病人臨床表現有蛋白尿、腎病綜合征、腎小管功能異常、急慢性腎衰竭、尿路感染。蛋白尿或腎病綜合征是骨髓瘤早期唯一表現,輔助檢查中尿糖陽性,空腹及餐后血糖正常,符合腎性糖尿的診斷,提示腎小管功能損害,結合患者有腰痛及電解質鉀、鈉、鈣、磷低,出現近端腎小管功能障礙,以上考慮成人獲得性范可尼綜合征。繼發性范可尼綜合征在骨髓瘤腎病中并不多見,僅約10%,故臨床易誤診或漏診[3]。臨床上表現為骨痛、蛋白尿、高碳酸鹽尿、全氨基酸尿,由于尿中失鈉、鉀、鈣、磷、尿酸,可致低鈉血癥、低磷血癥、低尿酸血癥、低鉀血癥和低鈣血癥等。范可尼綜合征在臨床上較少見,醫生對此缺乏認識。通過對該病例的認真分析,仔細詢問病史,對該病進一步分析與探討,可以提高對疾病的診斷率,腎臟活檢可以了解腎受損情況。MM的預后較差,近年來由于化療的改進,生存期大為延長,病人在化療后可獲得骨髓瘤的緩解和腎功能部分改善。
[1]李守靜,李宏,趙相印,等.多發性骨髓瘤診斷探討[J].中華腫瘤雜志,1999,17(1):43.
[2]餞桐蓀.腎臟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508.
[3]王海燕.等腎臟病學[M]. 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998-999.
[編輯] 一 凡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11.012
2012-07-17
彭君(1982-),女,湖北荊州人,醫師,主要從事腎臟疾病臨床診治工作。
R733.3
A
1673-1409(2012)11-R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