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秋
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是指由于多種因素影響后縱韌帶組織中新生形成異位骨結構,使椎管及椎間孔狹窄,對脊髓及神經根產生壓迫,導致一系列脊髓及神經根受損的疾病。患者就診時多病情嚴重需及時行手術給予治療,其手術路徑主要包括前路或后路手術。本研究為探討OPLL前后路術式的對比與適應證選擇,回顧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廣東揭陽市揭西縣人民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OPLL),其椎管狹窄率>50%的病例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嚴重OPLL患者48例,其中,男40例,女8例;年齡44~72歲,平均58.3歲。術前主要臨床表現有上肢神經根性癥狀(放射性疼痛、肌力下降、肌肉萎縮、麻木等)、上運動神經元受損癥狀(受損平面以下感覺減退,肌力下降及肌張力增高等)及直腸膀胱的功能障礙等。病程:1~8.5年,平均3.8年。按手術方式分為兩組:前路組與后路組。前路組采取椎體次全切減壓術20例,男17例,女3例;病程約3.6年。后路組采取椎板切除后植骨內固定手術,男23例,女5例;病程約3.9年。兩組病例在性別、年齡及病程等方面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前路手術:仰臥位,患者頸部保持輕度過伸,常規頸前路定位后采取椎體次全切開槽減壓。減壓后重建頸椎的穩定性。本組20例中單椎體次全切3例,雙椎體17例,手術約1.3~4h。后路手術:俯臥位,頸后路定位正中切口,將椎旁肌剝離至兩側,使雙側椎板顯露,于其兩側植入螺釘并用釘棒系統加以固定,減壓后植骨融合。28例后路手術患者,前期9例固定C3~7,后期19例固定C2~7,手術時間1.5~2.2h。所有患者均于術前行頸椎的X線、CT與MRI檢查,并于術后l周內復查。
1.3 療效評價 患者的神經功能評價均采用骨科學會JOA的評分系統標準,計算手術神經功能的改善率(IR),經手術后,療效為優:IR≥75%;療效為良:50%≤IR<75%;療效為中:25%≤IR<50%;療效為差:IR<25%。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相應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并進行相應的統計學分析。計量數據采用x±s表示,應用t檢驗;計數數據用%表示,采用χ2進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影像學結果 X線側位片顯示兩組患者椎管矢狀徑與頸椎術前曲度差異不顯著,但術后前路組較后路組明顯偏大。CT顯示兩組患者的椎管狹窄率無顯著差異,前路組患者的骨化物范圍平均為2.2個節段,后路組患者的骨化物范圍平均為4.5個節段,骨化物范圍組間差異顯著,P<0.01。MRI顯示兩組患者脊髓壓迫較術前均有明顯改善。
2.2 臨床療效 平均隨訪1年,前路組JOA評分:術前平均為(9.2±1.6),術后平均為(14.5±1.2),IR約為63%。后路組JOA評分:術前平均為(9.0±1.7),術后平均為(11.5±1.0),IR約為37%。經統計學計算得出,術后組間神經功能評分及改善率差異顯著,P<0.01。
2.3 并發癥 前路并發癥有腦脊液漏6例,C5神經根雙側麻痹1例和血腫壓迫2例。后路組并發癥有C5神經根麻痹8例,其中雙側5例,單側3例,頸肩部軸性痛4例,血腫壓迫1例。
OPLL是指在多種因素影響下,后縱韌帶的組織中逐漸新生形成異位骨結構,并發生骨化,致使椎管及椎間孔狹窄,對脊髓及神經根產生壓迫,導致一系列脊髓及神經根受損的疾病,包括肢體的感覺與運動、膀胱直腸功能障礙等。臨床無癥狀者,多數不需治療;癥狀輕微且無惡化傾向者,多采取藥物或對癥等非手術療法[1]。但該病若繼續發展,最終出現不可逆性脊髓損害,需應盡早手術治療。但臨床患者多在骨化發展到對脊髓造成明顯的壓迫,產生嚴重臨床癥狀時才就診,此時OPLL已較嚴重。采取前路的椎體次全切對部分的頸椎OPLL嚴重患者直接切除以減壓。前路手術者術后l例發生血腫,其他患者無神經癥狀加重情況出現,所以,只要病例的選擇恰當,手術操作得當,采取前路手術治療嚴重的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相對安全可靠。但前路手術需謹慎選擇,骨化范圍小于3個節段骨化適宜。骨化范圍大于3個節段的骨化,采取前路時,難以徹底清除骨化物,且減壓后頸椎的曲度與穩定性的重建將很困難,所以宜選取后路手術以間接減壓。
需注意CT術前橫斷面的骨化物基底部寬度,若基底部較寬,占據了整個椎體的后壁時,術中找突破口較困難,不宜采取前路手術[2]。總的來說,采取前路手術清除骨化物以直接減壓療效比后路手術的間接減壓效果明顯好,特別是嚴重的OPLL病例,此差異尤為明顯[3]。而后路手術在減壓同時進行固定融合,在隨訪中未發現顯著的繼發性后凸,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穩定,但其手術的遠期療效仍需進一步研究[4]。
綜上所述,對于骨化范圍較小(<3個節段)患者,宜選取前路手術;后路手術適用于骨化范圍≥3個節段的患者。
[1]阿不都乃比·艾力,買爾旦·買買提,盛偉斌,等.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的手術治療及療效分析[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0(3):297-299.
[2]徐南偉,牛文利,劉瑞平,等.后縱韌帶漂浮及帶鎖鋼板固定治療頸椎后縱韌帶骨化[J].中國航天醫藥雜志,2002,4(6):24-25.
[3]張斌,戴閩,唐亞敏,等.脊髓型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的手術治療[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1(19):1601-1604.
[4]趙偉光,李曉蕾,劉振武,等.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術中體感誘發電位變化與術后近期療效的關系[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12):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