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艷
糖尿病為一種慢性疾病,嚴重地影響著患者及其家屬的正常生活與工作,由于近年來糖尿病患者逐年上升以及對家庭與社會帶來的壓力,使得糖尿病備受社會的關注。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由于病魔的折磨與困擾,他們經常會產生抑郁的心理狀態,例如沉默不語、不與外界交流與溝通等,這極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治療[1]。現將其報道如下。
1.1 調查對象 采用發放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向180例糖尿病患者發放調查問卷,發放問卷數為180份,回收問卷數為180份,回收率為100%。本組患者中,男性為102例,女性為78例;年齡最小為54歲,最大為85歲,平均年齡為(70.3±8.9)歲。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主要以SDS的基本內容為調查項目,DSD量表包括20個項目,每個項目按照1~4級進行評分,總分為20~80分,將所得總分乘以1.25可以得到標準分,如果標準分越高,那么就說明抑郁程度越嚴重,具體的劃分抑郁的標準為:SDS≥50分表示抑郁,50~59分輕度抑郁,60~69分為中度抑郁,≥70分為重度抑郁。問卷在征得患者本人同意之后,由調查者統一發放問卷且作解釋說明,并由患者親自進行填寫[2]。
1.2.2 統計學方法 本組研究中所出現的一切數據均由Microsoft Excel以及SPSS13.0兩個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與分析,所出現的所有平均值均以()的形式加以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糖尿病患者發生抑郁的單因素分析 (1)年齡:將≤60歲與>60歲患者抑郁發生率進行對比,χ2值為5.66,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2)性別:將男性與女性患者抑郁發生率進行對比,χ2值為12.56,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3)病程:將病程<5年、5~10年與>10年三者患者抑郁發生率進行對比,χ2值為4.34,三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4)文化程度不同的患者抑郁發生率之間進行對比,χ2值為1.56,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上述幾個方面的單因素的分析可以得知,糖尿病患者發生抑郁的單因素主要包括年齡、性別、病程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因素。
2.2 糖尿病患者發生抑郁的多因素分析 以Zung自評抑郁量表測評結果為因變量,以調查對象的性別、病程、年齡、婚姻、職業、經濟收入、并發癥以及文化程度七個方面的顯著性因素為自變量,在顯著水平P=0.05水平上進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歸性分析,具體結果為:(1)常數項OR值為6.55,P=0.002;(2)病程方面:OR=3.21,95%CI為0.177~8.772,P=0.023;(3)文化程度:OR=3.44,95%CI為1.776~15.892,P=0.003;(4)并發癥:OR=2.99,95%CI為1.808~17.552,P=0.011。
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由于病魔的折磨與困擾,他們經常會產生抑郁的心理狀態,例如沉默不語、不與外界交流與溝通等,這極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治療。本調查發現糖尿病合并抑郁癥的患病率為31.3%。與國外資料相符合。具體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護理對策[3]:(1)健康教育,配合治療。由主管護士向其進行入院健康教育、出院注意事項等相關內容,主要包括日常飲食指導、康復鍛煉、藥物用法及注意事項、特殊檢查或術前、術后注意事項、出院后復查及注意事項等相關內容,指導患者及家屬掌握相關知識,配合治療。(2)心理護理是拉近護患距離的橋梁。對高年資護理人員進行心理咨詢師培訓,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溝通,面對面交流,將發現的問題反饋科室、醫生并給予解決,取得患者的信賴、理解,進一步拉近護患關系。(3)體現人文關懷,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糖尿病患者體質弱,由于疾病的發展,患者消化道、心血管和中樞神經系統受累嚴重,臨床癥狀明顯,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其飲食飲水,每日都受到嚴格限制,患者敏感、易怒、抑郁、精神萎靡。通過實施如上的護理,糖尿病抑郁癥患者在實施護理干預前后SDS得分由(42.05±10.75)分變為干預后(33.76±9.28)分,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1]李建丁,葉依群.糖尿病患者抑郁狀況調查及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基層醫藥,2011,18(20):2811-2812.
[2]馮大洋,曾臻,廖芳芳,等.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焦慮、抑郁狀況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10,10(2):129-132.
[3]沈方娥,何海麗.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治療依從性和療效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09,16(5):95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