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學科交融與方法創新①

2012-03-31 13:35:13史寧中韓秋紅
關鍵詞:學科思維方法

史寧中,韓秋紅

(東北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130024)

學科交融與方法創新①

史寧中,韓秋紅

(東北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130024)

探索多學科間的交融已成為當今科學研究的重要問題。從方法入手,以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所體現的不同思想特點為基礎,探討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在方法意義上的區別與聯系,以期以方法創新為依托實現多學科之間的交融與互動。

學科交融;方法創新;思維;方法

“學科”蓋指學術的分類,自亞里士多德開始就有了物理學、理論科學和形而上學的最初學科分類,此后伴隨逐步產生并完善的知識系統的劃分,學科又被細化為不同的大類別和小類別——猶如一張知識的地圖,將所有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的橫縱坐標都明確地標識出來。這一劃分對于知識體系的完善和深入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同時也造成了學科之間涇渭分明,難以達到學科的融通。恰如《文心雕龍》中所說:“文律運周,日新其業。變則可久,通則不乏”。在當今的時代,學科交融顯得迫切而必要,而這一交融又要以方法為切入點。

一、談談方法

方法及方法論問題向來被視為哲學問題,而在哲學理論界方法問題通常又被視為“哲學之哲學”,即真正進入哲學要確立哲學研究之方法。如果說理論的形成是以體系形態呈現出某種可以普遍傳遞并具有真理性質的知識構成,那么方法就是理論體系得以奠基于其基礎之上的原則及規范。只有在某一理論的最大可能的確定性所遵循的方法得以確立的前提下,學術宗派的爭論和學術風格的變幻才能得以理解,故“尋求真理而沒有方法,那還不如根本別去探求任何事物的真理,因為,確定無疑,這樣雜亂無章的研究和暖昧不明的冥想,只會使自然的光芒昏暗,使我們的心靈盲目;凡是已經習慣于這樣行走于黑暗中的人,目光必定大大衰退,等到看見亮光就再也受不了了。”[1]每一個理論學說或科學體系的創立必需奠基于方法的基礎之上,否則陳述和表達只能是混亂不堪的,方法就是通向真理的一條道路或一個過程。

方法是思維的具體呈現,不同的思維方式典型地成就了不同的思想方法。邏輯思維是最為常見的思維,也是理論構造所必不可少的一種思維形式。任何理論的形成大抵經歷了如此的過程:以先驗的方法論原則為理論的建構提供一個形式條件較為完備的系統規定,并以此規定探討概念的構成、判斷的法規和理性的建筑,最終將這一構成應用于某項自然過程和歷史過程,以此完成某種理論研究,故方法論原則既是理論形成的前提,又是思維邏輯的真實表述,“純粹邏輯學恰恰是以這個觀念的方面為目的,就是說,它追求形式;這意味著,它不是以那些屬于特定的具體科學的特殊材料,屬于具體科學的真理和聯結形式的各種特征的東西為目的,而是以那些與真理和普遍的真理的理論結合體有關的東西為目的。因此,任何一門科學就其客觀理論方面而言都必然是與純粹邏輯的具有觀念特征的規律相符合的。”[2]56因此觀念的規律以邏輯的方式獲得方法論意義,其核心特征在于在論證的關系當中的間接明證性使事物之間的直接關聯得以真實而具體的呈現,事物之間的合規律性與觀念的合規律性之間的一致性就成為一切理論探討最根本的方法論原則。這一邏輯的神靈首先在亞里士多德的形式邏輯中得以蘇醒——以邏輯的方式將觀念的規律性還原為最為基礎的原則,并以此為基石構造體系獲得一切推理可能依據的純形式。此后方法在思想理論體系的建構中日益獲得突出的位置,特別是以笛卡爾為代表的大陸唯理論的理性演繹法的四條規則將這一思維的邏輯轉化為思想構造的方法:“凡是我沒有明確地認識到的東西,我決不把它當成真的接受……把我所審查的每一個難題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為解決……按次序進行我的思考,從最簡單、最容易認識的對象開始,一點點逐步上升,認識到復雜的對象……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盡量全面的考察。”[3]至此邏輯思維成為理論構造所倚重的一種思維形式。

與邏輯思維并重的另一種思維形式是形象思維。恰如懷特海所指出的那樣:“對所有表現進行抽象的純粹思維概念是學術界臆造的東西。(邏輯)思維是引起興奮的一種重要方式,如同一塊石頭扔進一個池塘,它激蕩了我們生存的整個水面。不過,這一形象的比喻并不恰如其分。問題在于,如果那樣的話,我們將把水的波紋想像為石頭落入水中所創造的結果。”[4]48事實上,石頭落入水中和水波蕩漾之間除了形式邏輯所規定的一系列原因和結果的對等之外,更包含著一些更豐富的成分,即主體自身的感受性,如觀察、聯想、想像、直覺、直觀,如果喪失了這一切,任何邏輯的或形式的存在都毫無意義。形象思維便是人類獲得的某種想像的洞察力,與邏輯思維集中注意高度的抽象不同,形象思維如同有限理解的那樣緊緊盯著具體的形象,以期滲透和把握自然之中的某些能夠選擇的可能性。按照邏輯思維的規則我們或許可以獲得大量的知識,但知識的獲取永遠受時代事物所呈現出來的景象所左右和限制,而對于這一巨大而無限的時空來說,邏輯推演所獲取的知識相比較于未經探索的無限空間來說就顯得微不足道。故形象思維是依靠感覺所把握到的感性具體,“在感性知覺中,我們辨別出外部世界的不同部分。他們具有質的形式特性,并通過那些既表達分離又表達聯系的形式,把它們相互聯系起來。這些質的形式就是感覺,例如各種色度的藍和各種語調的聲音。這些表達區別和聯系的形式,就是空間和時間的形式。我將把這個用對這類感性知覺形式的全部注意所解釋的世界稱之為自然。”[4]93可以看到人們生活著的現實的自然正是人們形象思維的對象,它可以依靠想像、聯想、直覺很好地彌補邏輯思維的當下性和局限性,以合理性、開放性和無限性為邏輯思維提供有效的延展;能夠具體而生動地再現歷史的主體——人類的活動及其內心世界,展示出自然和世界的美學價值及意義;能夠為人類生活提供理想圖景、趣味、感染力和追求的動力。正是基于此,我們才認為真正的歷史是充滿活力的發現與知識形態的確定的結合物,洞察力沉迷于完美的知識之中,完美的知識需要具體形象的洞察力予以開啟,這才能創造真正的屬人歷史。

如果說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都專注于探索神秘的經驗事實,都以一種靜態的眼光思索世界:前者立足于以抽象的思維純形式把握流動的世界從而獲取世界的本質,后者以個體的感受、體驗和直覺專注于描述形象和再現形象的過程,那么這兩者都是一個無矛盾的應用和再現的過程,其優長在于本質性的把握和創造性的再現,而劣勢則在于無法把握到事物的發展性、流動性和過程性,特別是事物和思維自身的否定之否定的歷程,這需要辯證思維予以呈現。辨證思維由來已久——無論是在中國古代的思維邏輯還是在希臘哲學的一般個別探討當中,但現代的辨證思維卻來自于黑格爾的“理念的活動否定了理念本身的無限性與普遍性,以便轉化為有限的與特殊的東西,于是再取消這否定,因而在這有限的與特殊的東西之中把普遍的與無限的東西重新建立起來。”[5]他以辯證思維“推翻了一切關于最終的絕對真理和與之相應的絕對的人類狀態的觀念。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終的東西、絕對的東西、神圣的東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暫時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滅亡的不斷過程、無止境地由低級上升到高級的不斷過程,什么都不存在。”[6]8黑格爾在對事物、人自身以及歷史的表達當中以辯證邏輯實現了方法與內容的統一:方法并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內容的內在靈魂,是概念的全部運動過程,因而辯證法也就是認識論和邏輯學。但也正是因此辨證思維成為黑格爾囊括一切整體邏輯結構所必不可少的工具,辨證思維喪失了其根本性而淪為思維的工具,“體系不過是概念的展開,辯證法亦是概念的、形式的辯證法,物質、精神這些概念的抽象規定性,就預設了其能動性的局限與蒼白。”[6]10真正的辨證思維是一種指向現實的辨證思維,不同于形象思維力圖在思想中再現或把握存在,也不同于邏輯思維以思想之力量把握事物本質和內在關聯,辨證思維包含著個別性與普遍性、殊相與共相等無限豐富內容表征的邏輯。而這一系列矛盾性的統一在于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所引起的一系列否定之否定的過程,故馬克思才說:“辯證法,在其神秘形式上,成為了德國的時髦東西,因為它似乎使現存事物顯得光彩。”辯證法,在其合理形態上,引起資產階級及其空論主義的代言人的惱怒和恐怖,因為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性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7]。

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辨證思維作為最基本的思維形式是一切方法的根源,方法即這一系列思維形式的具體呈現,但在具體的運用層面,這三種思維形式又被應用于不同的層面而具有些許差別,大抵說來有兩類:“一類是對一切可論證之物,對所有確定無疑的聯系進行規定的規范,它們具有純粹的觀念本性并且僅僅通過明證的傳播才與人類科學發生聯系。另一類可以被我們描述為論證的純輔助裝置或代用品,它們是經驗的,本質上僅僅與科學的特殊的人類方面有關;因此,他們是建立在人的普遍構造之中的,即一部分(對于工藝論較為重要的這部分)建立在心理構造中,而另一部分甚至是建立在物理的構造中。”[2]58至此,三種不同的思維方法又被具體作為論證純粹觀念的規范與論證與經驗相關的規范使用,前者被稱為哲學或人文科學方法論,而后者自然成為科學方法論;前者意味著對自身發展過程和歷史的撰寫,后者意味著對自然客觀規律的把握,兩者有著難以逾越的涇渭之線——科學無法還原到人文理論之上,人文也無法符合現代自然科學的方法。

二、學科與方法

如果說自然科學是一門建立在概念基礎上對客觀規律描述的關于對錯的學問,是與人物、時間、地點無關的被驗證了的結果;那么人文學科就是一門依賴判斷準則、倫理標準和價值觀體現對人行為的價值判斷的關于好壞的學問,而介于兩者之間的是社會科學,既體現對于社會歷史領域對錯的客觀判斷,又體現對于事物好壞的價值判斷,三者的統一構成了學科體系——完整而又體現學科之間的張力,但即便如此也無法摒除學科間在方法上的差異。

作為一門科學的自然科學以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作為自身的思想方法。自然科學最基本的方法是歸納法和演繹法,前者是以歸納的方式在現實狀況當中提出一條原則并證明其普遍有效性,然后從中明確推斷出實際用于解決個別問題的規范;后者傾向于理論的建構,即以某一最高原則為公理或天賦觀念,以邏輯推演的方式獲得普遍性的結論,數學就是最好的例子。這種科學的方法我們常常稱之為綜合的和分析的,應用這樣方法的自然科學家是這樣的一些人,“他們固然從最簡單、合理的原理中尋找一切事物的原因,但他們決不把未得到現象證明的東西當作原理。他們不捏造假說,更不把他們引入哲學,除非是當作其可靠性尚有爭議的問題,他們的研究使用兩種方法,綜合的和分析的——由某些遴選的現象運用分析推斷出各種自然力以及這些力所遵循的較為簡單的規律,由此再運用綜合來揭示其他事物的結構。”[8]綜合的或歸納法在思想方法層面來說就是形象思維,即我們總是以形象的方式把在事件當中的某一要素剝離出來,使之成為可能性所附著于其上的對象,以便根據經驗規則獲得兩者之間關于因果性關聯的洞識而構成自然科學知識。與社會科學以意義系統解釋人的行為動機不同,自然科學根據統一性的表現而把握規律,并追求一般性的知識——依賴于個別事物進入因果解釋鏈條而獲得的普遍性。雖然人們發現了這一形象思維或歸納法的問題:應該通過何種邏輯操作而獲得那些能夠實際論證某一結論的洞見——休謨難題表達了對這一洞見可靠性的懷疑,而現代哲學則充分質疑結果的那些必要性和絕對性成分與無限多的原因性因素之間有這樣一條因果鏈條。但人們更相信,“對細節的批判只能基于諸細節間的關系,而不能基于可同樣用于一切細節的某種外在標準……普遍的懷疑論雖然在邏輯上是無法反駁的,但在實際上是無效的;因此,它只能給我們的信念加上某種猶豫不定的味道,而不可能用別的信念來代替它們。”[9]故形象思維之于自然科學就是幫助其重新解釋世界,但與此同時形象思維或歸納法的問題在于其自身的可錯性是無法避免的,這就需要在接受歸納的大致輪廓的基礎上,尋求另一種方法或原理——邏輯思維或演繹。這種邏輯可以如此表述,每種關系都是以相關的項的性質為基礎的,我們可以稱之為內在關系公理。從這個公理緊接而來的結論一定是真實的或真理整體,因此把握到了這一內在關系就把握到了真理的全體,而這個公理本身就是一元論的真理說,以此為基礎就可以用某一觀念或公理建構其整個宇宙——一個不包含矛盾的世界。這兩種方法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共同構成自然科學的重要方法。

社會科學體現的基本方法馬克斯·韋伯將其概括為“解釋性的理解”和“理解性的解釋”,并認為兩者的結合才能為社會行為的意義做出合理性的說明,“理解性的解釋”就是邏輯思維的呈現,而“解釋性的理解”就是辯證思維的表征。社會科學首先需要邏輯思維為其提供合理性基礎,社會科學絕非否定性的非精確的科學,或基于自然科學方法論理想的消極描述,它也是求真的科學。“真,這一詞有雙重意義;真指某存在的事,如果這件事的表面正如與做此事的人的思想相合,則此事為真;同時,我們也可以稱某一思想為真,如果它表現出來的與它思想本身相一致……沒有任何真的思想,沒有道出它所關注的事物的本質。事物的真理性質必須就證于思想”[10],社會科學作為思想的直接表征恰切地表達出真的后一種涵義,即思想的真。故社會科學通常以分析的方法在前人的著作、社會的現實以及各種行為造成的外在現象——由個人的個體特性以及民族性、時代性所造成的獨特事件和結構中找尋社會歷史現象中的一般性本質,以此尋求理解。理解是社會科學的基礎,以理解尋求解釋是社會科學的重要目標,“對于理想的內容和其終極公理的邏輯分析,對于以實踐和邏輯的方法從它那里推論出來的結果的揭明,如果可能的話那么即使對于中國人也必定是有效的,與此同時,這位中國人可能并不知道該怎么聽取我們的倫理絕對命令,他可能拒絕并且常常拒絕理想本身和由此而來的具體的評價,而這并不因此損害了那種思想分析的任何科學價值”[11]7。重要目標卻也不是唯一目標,社會科學更為重要的目標在于“解釋性的理解”,真正的理解的可能性在于人類的思想歷程和行為的歷程總是相互契合的,每一個言行都是內心真實活動的反映,這一言行又能為另一個主體接受并對之產生影響,每一個主體都是一個完整的獨立的主體,每一個主體都與其他主體的言行相關。如此一來,社會科學的自我和整體實現了統一——以他者的言行充實自身的整體,更以自身所把握到的整體性理解對方的言行。“恰恰是人格的那些最內在的要素,決定我們的行為,賦予我們的生活以意義和重要性的那些最高的、終極的價值判斷,我們也承認它們是某種客觀地有價值的東西。只有當我們認為它們有效,認為它們是從我們的最高生活價值派生出來、彰顯自己、在與生活的阻力斗爭中發展出來的時候,我們才會贊同它們。”[11]5因為理解的過程與人的主體性特別是主體性的價值判斷相關,故這一理解就不僅僅是靜止的、孤立的和片面的,而是生動的、歷史的和全面的,理解的過程既是演繹又是歸納,既是分析又是綜合,既是靜態的把握,又是動態的描述,體現一個思想、語言和行為的動態過程。所以這樣一種獨特的科學方法需要辨證思維。

區別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人文學科是指藝術,它不同于自然科學求真的執著性,也不同于社會科學對合理性的渴望,而是一種尋求美和理想境界的學科。這樣一門獨特的學科首先尋求形象思維為其提供美的范本,藝術是一門關于好壞的學問,“區別好的或壞的并不是把它歸于某種不同于它自身的標準。……好的想像就是富于想像力的想像:達到包含在活動自身中的標準。想像活動所達到的觀念就是想像的觀念。但是,藝術企圖達到的是美,而美的恰好是想像的。”[12]14形象思維所特有的想像為藝術提供了自我展現的空間。在客觀必然性所無法限制的空間當中,想像的活動創造出生動的藝術形象,并以美的形式將其表現出來,當然這其中也包含著美的創造者本身所特有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藝術于觀念當中再現美的形式呈現,并非說僅僅依靠形象思維藝術便能將其創造性完整的呈現出來,邏輯思維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形象思維所具有的想像為藝術創造提供一個大體的圖景,而具體的內容則倚重于細節的貫徹,每一個細節都作為某種思維活動的不同的對象,而細節和細節之間勾連成為整個藝術的整體,“每一個部分都是作為不同思維活動的不同對象存在的,因為整個世界都包含在任何給予的對象的思維中,所以整個對象也同樣的包含在任何給予的對象的思維中。但是,想像一個給予對象不應想像任何其他的對象,想像對象的任何部分也不應想像其他的部分。因為,根據想像的或審美的觀點,藝術作品不是完全分成不同的,那種看來是部分的反思分析是從與其他部分融合成不可分的整體的審美觀點得來的。”[12]23因此藝術品的表達是依仗于細節的統一——細節之間的邏輯勾連形成整體的藝術風格,表達整體的藝術美感。在形象思維為藝術創造提供整體勾勒,邏輯思維為藝術創造提供細節勾連的基礎之上,藝術作品也需要辨證思維為其提供靈動的靈魂。藝術作品總是在藝術的精神性創造活動當中呈現,這一過程是通過自身的創造力謳歌和贊美自然的過程。藝術的生命總需要在創造能力的不斷流動中呈現,不斷從頭腦當中的純粹想像的空間當中流出,在現實空間中予以表現,又不斷刺激另外的純粹想像不斷涌現的辨證過程。藝術作品作為這一辨證歷程當中的精神產物,審美的精神也在這樣的聯系性過程中不斷得以成熟和發展,“按審美精神自己的觀點,它是自我超越的純粹否定;按照反思的觀點,它被視為在它的自我超越中有其真正的存在。”[12]93-94藝術在靈動的創造中實現了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和辨證思維的統一。

如此一來可以發現,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各自擁有各自不同的思想方法,雖然其中或有交叉,但卻有所側重各不相同。這就為學科之間在思維方式層面上構建了藩籬——不同的科學或學科在各自的領域內應用于各自的方法思考事物。但事實上對于真實存在的世界來說,只有一個生活世界,而從來都不存在有自然世界、社會世界和藝術世界的差別,因此純粹的生活就是科學的生活、社會的生活和藝術的生活的統一,無論自然、社會亦或藝術都是生活當中的一個從屬部分——生活只有一個。如何在多元的學科和科學當中表達統一的生活,如何在方法創新的意義上實現學科融合就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學科融合與方法創新

事實上無論是自然科學所倚重的歸納和演繹,或是社會科學所提倡的理解和解釋,亦或人文學科所推崇的想像、細節與靈動雖然在具體的表達上有所差別,但就其實質卻有內在的一致性:無論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還是人文學科都以某種價值作為引導,是依據給定的材料做出的某種形式邏輯上的判斷,并根據理想對這一判斷做出的檢驗過程,呈現出對某種終極理想和終極價值的不同追求——以真、善和美的形式;同時“任何一門關于人類文化生活的科學,其最根本的任務之一就是使人們對這些部分現實地、部分自以為是地追求這觀念達到精神上的理解。這并沒有逾越一種追求‘對經驗現實做出思維整理’的科學上的界限”[11]4,藝術也是如此,總是起源于生活中對美的感知,依靠抽象的方式對美的經驗事實做出思維和現實的呈現;如果說自然科學的目的在于建構一般規律來解釋個別的事件,而社會科學總是特殊的事件當中發現一般的規律,人文學科則是在特殊性的個體當中表達普遍性的美感。從特殊事件和個體當中尋求普遍性及用普遍性觀念關照個別性就成為三者之間的共識,三者之間的關聯為實現學科之間的融合創造了可能性條件。

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雖然分屬于不同的學科,在方法的意義上也體現出不同的“殊相”:前者倚重于求真意識,后者更側重于求善和合理性的意識,但在思想方法層面也體現出一定的“共相”。這一共相首先體現在邏輯思維幾乎能夠被同等程度地應用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社會科學當中的某些確定性規律也依賴于因果關系合規律的聯結,從而證明這些規律具有科學意義上的基礎性或根本性;在強調合規律性的同時,個體的現實會通過規律的系統日益被納入到合規律當中,使一切事件包括所有的認識、文化知識、歷史構架以及未來的理想都能夠通過演繹而實現整個學說體系的整體把握,“在我們的領域中,在關于沒有歷史偶然性的經濟社會初始狀態——例如‘原始農業共產主義’——的那些有時是以自然法的方式得出的、有時是通過觀察在‘原始民族’那里證實的,然后從中通過一種到具體事件的墮落產生出個體性的歷史發展的假設。”[11]19如此看來歸納和演繹的方法同樣也可以應用于具體的社會科學領域。具體來說社會科學同自然科學一樣可以應用概念、抽象、推理和實證的方法。例如社會科學也需要不斷確立概念,從歷史、文化、經濟、價值、倫理等概念考辯中構成了一門社會科學最為基本的概念體系——“我們所關注的是那些因素在組合為一種歷史上對我們有意義的文化現象所處的狀態,并且因為當我們要‘因果地說明’這種個體的組合式時,我們總是必須追溯到其他同樣是個體性的組合,從它們出發,我們當然是利用那些規律概念才能對它們進行說明”[11]20,而確立概念的方法就需要抽象,從具體的個別性當中把握普遍性的共性,剝離具體性個性特點從中尋找普遍的規則。此后要做的工作就是實證,即將作為因素的既定過程的個體的組合以及當時的社會狀況的痕跡做出具體的分析和整理性描述,有些社會科學如經濟學、政治學、文學等等可以通過現實的實證達到具體的分析,而另外一些社會科學如歷史學等就需要通過對歷史痕跡的分析和檢驗而達到;推理是在實證的基礎上需要完成的,就是追溯這一種具體的、對當代生活仍有重要意義組合的歷史發展過程,并盡可能遠的追溯到過去,從昔日的可能性狀況出發對這一事物的發展歷程和未來可能性的發展狀況做出推斷和估計。可以發現在社會科學領域的邏輯思維就是“把具體的結果歸屬于具體的原因,如果不運用‘規則學的’認識,因果聯系之合規則性的知識,要對一個個體性的結果做出有效的歸屬是絕對不可能的。”[11]23邏輯思維作為“共相”打通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藩籬和壁壘。不僅如此,伴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不斷拓展,另外兩種思維也在各自的學科中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應用,如在某些歷史學研究的分支當中已經開始采用以形象思維構建模型,再以歷史的考據學驗證模型的方式展開歷史學研究;再如在自然科學研究領域特別是愛因斯坦相對論提出之后,辨證思維已經較為深入地進入科學家們的頭腦,這也為打破學科壁壘,從統一的現實生活思考問題,實現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學科融合創造了條件。

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也同樣可以實現學科的融合。人文學科自身就體現出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和辨證思維的統一,這樣一種統一性的方式能夠為社會科學的研究提供啟示。藝術是以形象思維再現抽象的形象的過程,是將稍瞬即逝或想像中呈現的畫面以藝術的手段表達出來的過程,因此藝術需要形象感和畫面感,無論是繪畫、音樂還是詩歌,“詩的陳述表明一種完全進入陳述和完全體現在陳述中的意義的特例。在詩歌中,表達就像進入秩序的關聯,通過這種關聯,所講內容的真理就有了支持和保證”[13],社會科學事實上也需要這一思維。無論是經濟學、政治學還是歷史學、文學都是力圖捕捉現象背后的統一性本質,從而反觀現實的過程,它們又總是與特定時代的特點社會和特定的人緊密相關,所以歷史視野是社會科學的典型特征。如果以這樣的觀點看待,歷史畫卷只是在時間的流逝中轉瞬即逝的過程,人們在歷史的背后所捕捉到的只是過去的形象;然而這一形象也只是在瞬間才是可以辨識的,此后就會無法挽回地消逝掉。社會科學的歷史視野絕不意味著還原歷史——歷史也無法被還原,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而僅僅意味著用歷史學的方式述說它可能存在的本來模樣,其中蘊涵了不同時代的人在思想中重建歷史的努力和嘗試,是在思想中再現的事物的可能狀態。如此說來,社會科學的歷史基調與人文學科的畫面感有著如此的相似之處。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的學科融合的可能性還體現在一切藝術都是社會生活的典型呈現,區別僅僅在于社會科學是以規律性的認識企圖把握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的本質和根源,藝術是以抽象的方式表達社會生活的真實狀況和發現普遍現象,“藝術作品的創造不是審美生活的終極目的或至高無上的階段,它是那種生活的必要階段”,兩者一個力圖把握普遍而關照特殊,一個力圖通過特殊而反映普遍,雖然表達形式不同,但都是對普遍和特殊之間的邏輯把握,更是對社會生活的辨證理解;藝術需要表達好與壞的差異,社會科學同樣追求善與惡的限定,在問題的把握當中既需要邏輯思維為兩者之間劃定界限,又需要辨證思維真實地看待兩者之間的內在關聯。

可以看到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具有在方法意義上相互融通的可能,但可能僅僅是可能,可能如何變為現實,還需要在現實的實踐活動中打破學科方法的界限,以融通的觀念看待一切科學和學科。或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只要我們生活在感性的世界中,就需要我們積極的進行各方面的努力,即便這些努力不朝向統一的方向,自然科學幫助我們洞見事物的理由、社會科學幫助我們把握發展的邏輯、人文學科幫助我們表達事物的形式,但卻給我們同一的面貌——概念的深層、過程的深層和形象的深層需要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因此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亦或人文學科都是人類表征自身存在的某種方式——自然科學是以追求真理性統一的方式表達人對宇宙的獨特理解,社會科學是以追求社會生活合理性的方式表達人對理想社會狀態的獨特關注,人文學科是以追求審美價值和藝術享受的方式表達人對理想境遇的獨特表征,三者都是借助于不同的學科方法作為手段,而以人作為目的,手段的細微差別無法抹殺目的的相互融通和相輔相成。正因為人不是自在地存在的單純的實體,而是一種以差別性、對立性所體現的表征功能性統一的整體,才會有不同學科的差異,也才更有不同學科實現融合的可能。

[1][法]笛卡爾.探求真理的指導原則[M].管震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13-14.

[2][德]胡塞爾.現象學的方法[M].倪梁康,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4.

[3][法]笛卡爾.談談方法[M].王太慶,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16.

[4][英]懷特海.思維方式[M].黃龍保,等,譯.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

[5][德]黑格爾.美學:第1卷[M].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86.

[6]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8][英]牛頓.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M].王克迪,譯.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1:6.

[9][英]羅素.我們關于外間世界的知識——哲學上科學方法應用的一個領域[M].陳啟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0:49.

[10][德]德羅伊森.歷史的知識理論[M].胡昌智,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2.

[11][德]馬克斯·韋伯.社會科學方法論[M].李秋零,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12][英]科林伍德.藝術哲學新論[M].盧曉華,譯.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

[13][德]伽達默爾.真理與方法[M].洪漢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687.

Blend of Disciplines and Method Innovation

SHI Ning-zhong,HAN Qiu-hong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To explore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research question.The article starts with image thinking,logical thinking and dialectical thinking embodied in the different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s the basis,natural science,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 in methods sense distinction and connection,with a view to the method innovation relying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disciplines.

Blend of disciplines;Method innovation;Thinking;Method

B026

A

1001-6201(2012)05-0001-07

2012-04-03

史寧中(1950-),男,江蘇宜興人,東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韓秋紅(1956-),女,吉林吉林市人,東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① 韓秋紅根據史寧中教授在東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所做學術報告整理成文。

[責任編輯:秦衛波]

猜你喜歡
學科思維方法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學科新書導覽】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超學科”來啦
論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學學科在統戰工作實踐中的創新
用對方法才能瘦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02:42:52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47: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国产91蝌蚪窝| 午夜日本永久乱码免费播放片|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色香蕉|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国产精品不卡永久免费|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国产内射在线观看|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色首页AV在线|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操美女免费网站|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 色婷婷在线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四房播|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免费亚洲成人|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91福利片| 一本大道AV人久久综合| 熟女视频91|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色综合久久久久8天国| 爱爱影院18禁免费|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国产一级无码不卡视频|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高清无码第一十页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再看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在线日韩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亚洲男人天堂2018| 成人国产免费|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1级黄色毛片|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少妇人妻无码首页| 日韩在线2020专区| 久久婷婷六月| 国产成人无码播放| 在线免费观看AV| 欧美成人A视频| 爆操波多野结衣| 色播五月婷婷|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美女一级毛片无遮挡内谢|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理论片| 欧美a在线视频| 亚欧美国产综合|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毛片| 538精品在线观看|